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科学区改造新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谢莉

  摘 要:近些年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项目逐步开展起来,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幼儿的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幼儿综合素养。而科学区作为科学探究式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一种良好教学形式与手段,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发展幼儿身心与探索精神,本文将简单论述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科学区改造新思路,以期给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 科学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5-084-001
   3到6岁是儿童心智快速发展的上升时期,也是幼儿发展的最为关键时期,游戏是“智慧的前哨”,“幼儿的智慧在游戏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教学应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的某些能力是可以从游戏中获得的,而课程游戏化的提出正是对其要求的有效延伸。
   幼儿科学区活动能促进发展大脑的机能,是幼儿探索世界,认识外部事物的重要工具和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幼儿感受科学、体验科学,进而健全身心的重要手段,因此幼儿园科学区的科学探究活动是达到丰富幼儿园课程教学及发展幼儿身心目的十分重要的内容,对幼儿心理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不仅要在科学游戏中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更要在教学中发展幼儿的知识、能力、技能和心理活动的内化作用。
  一、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游戏化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内容选择不恰当
   笔者在本园的科学区活动教学中发现教师往往会把一些内容新颖、具有创造性的游戏作为教学内容,却忽略了幼儿的实际生活体验,没有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过难,不能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与动手能力,幼儿的科学探究游戏等不能达到教师的教学预期。同时也存在教学内容过偏,脱离幼儿已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
  (二)材料投放不恰当
   老师认识到游戏教学的重要性,尽可能使游戏与科学区活动相结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但有些教师把科学区活动游戏化视为教学活动的灵丹妙药,在教学中想方设法的添加游戏活动,一味强调探究性,不管需不需要,是否符合幼儿实际,偏执的认为这些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正是因为如此,科学区的材料投放具有盲目性,不能充分考虑对幼儿的思维引导,更谈不上为科学区教学活动服务,从而导致教学目的无效与时间的浪费。
  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科学区改造的具体策略
  (一)材料投放要引导幼儿的积极思维
   材料的投放必须考虑材料的引导性,也就是说幼儿可以根据材料的投放做出成品,材料的引导性是科学区教学活动教育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体现,若我们教师只是一味的强调科学区教学的探究性,而忽略材料的引导性,那么就可能随意投放材料,而不管幼儿是否可以根据投放的材料做出成品,是否可以引导幼儿的思维发展。所以投放的材料必须是预设是否可以跟结果相适应。以科学活动“加水听音”为例,相同杯子里注入不同体积的水,便发出不同的声音,然后在相应的杯子上做好标记。当幼儿进行科学活动时,就可以根据杯子上的标记位置而注入水,使得活动有序进行,若没有提前标记,由于活动过程的复杂性与结果的不可预测性,会使幼儿失去游戏的兴趣。在这个游戏中,标记位置便是游戏投放材料的引导性的表征。
   幼儿的心理与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缺乏对事物的抽象思维,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事物的大部分认识取决于操作,按照兴趣爱好及对投放材料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认知水平与材料发生相互作用,不断的调整作用过程,最终得出结果,扩大认知。科学区投放的材料可理解成幼儿思维的活动对象,也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而认知是一个积极主动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依靠自身感知与活动来形成的,材料是否有趣、可操作,就对幼儿的主动参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投放能直接形象反映科学知识、激发幼儿操作欲望的材料。还是以“加水听音”为例,老师可以提供不同形状与材质的瓶子,也可提供小米、豆子、沙子等辅助材料来代替水,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二)科学区活动应符合幼儿的生活性
   科学活动游戏化并不意味着一味追求游戏内容与主题的与众不同,而应该关注游戏可以体现创新性,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而这种创新性思维一定是基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比如“有趣的球”的科学探究活动主题,笔者提供斜坡、平面和小球等材料,鼓励幼儿发现不同斜度的坡对于小球的运動变化,接着笔者又提供不同长度的斜坡、不同材料的坡面等,引导幼儿发现其中不同的秘密。也就是材料的投放可以分解出若干个操作层次,符合幼儿由简到难的认知发展规律,让每一个孩子能享受到科学探索的快乐。
   同时科学区活动材料还应该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像变废为宝的材料,生活化的材料意义在于作用多种感官。在材料使用过程中,幼儿的记忆、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促进幼儿认识和语言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促进幼儿情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由于材料都是从周边环境中获取,其材料的形状、用途的不固定性,玩法的多样性等,对幼儿的启发性较大,联想性较宽广,探索的余地很大,容易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对于幼儿思维的发散性有着很大的裨益。比如幼儿利用各种废旧用品,如汽车轮胎、易拉罐、布头、纸片、纸箱等制作梅花桩、小推车、风车、沙包等。
  三、结语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培养幼儿健康茁壮的成长,不仅是家庭的义务,更是社会的责任。我们期望每一个幼儿都能成为出色的好公民。课程游戏化下的科学活动在幼儿教育中仅仅是一颗小星星,但无数的小星星也能照耀整个宇宙,让我们把它做到尽善尽美,努力培养每一个幼儿成为社会之栋梁。
  参考文献:
  [1]雷彩银.构建有效师幼互动,成就精彩科学区域活动[J]黑河教育,2018(07)
  [2]黄萍.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游戏支持性环境创设探究[J]成才之路,2018(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5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