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做新教育的“四有”教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是崇高的事业,教书育人自古被称作神圣的职业。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激烈,教育的发展方向也跟随社会,逐步趋向于功利化和竞争化,脱离了教育在于培养一个健全人格,感知幸福和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初衷和目标。应对当下形势,教师要坚守初心,争做“四有”教师,有所学,保持教育理论的学习不停滞;有所得,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才能学得有效,学有所得;有所悟,使教师的思维总处于创新状态、永不落伍;有所欣喜,以学为荣,以得为得,以悟为傲,沾沾自喜,喜不自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教育;“四有”教师
  当前,新教育几乎可以说是许多教师心中向往的伊甸园。新教育,新思路,更多的是对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用心思考与实践。朱永新先生指出新教育内涵,“新教育”的五大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 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 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在学习新教育、践行新教育的过程中我想我们可以做一个“四有”教师,来早日到达我们梦想的乐园。丁玉琴[1]在研究中指出新教育的重点是,倡导以人为本;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热爱教育,发展纯粹、博爱和人文的教育。刘继红[2]则结合教学工作的具体内容,阐释如何落实新教育理念,在师生角色管理方面,要注重反转课堂的实践,师生共同探讨知识;为学生建立自觉和自主的环境,要创建阅读环境和数码互动平台;在形式上,注重形式为内容服务,实现形式与理念的契合;同时也要注重发掘学生个性。許景敏[3]则提出诗意的教育生活,教师要享受教育生活的激情之美,宁静之美,情趣之美,追求之美和自由之美,享受教学的过程,深入体会教学的乐趣。在阅读前人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不难发现教育界对于新教育理念持认可和支持状态,很少有反对的观点和意见。对于一种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批判性的应用于实际教学生活,受益于师生,教学相长,推动祖国伟大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是阐述自身对于新教育理念下的“四有”教师的理解和希望,以期有可行之处。
  一、“四有”教师内涵
  什么是“四有”教师呢,“四有”教师是指每天都“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欣喜”的教师。
  “有所学”是指保持教育理论的学习不停滞。教师的职业倦怠多来源于纷杂的日常教育教学,因为停滞于经验,局限于口头指点的“传、帮、带”,没有理论层面的支持,缺少高屋建瓴的工作思路,所以很难举一反三地灵活处理教育教学中层出不穷的问题,更不要说辐射到方方面面的作用了。时间一长,干脆持有应付的态度,应付的结果是厌恶,厌恶自然引发倦怠。同时,当下互联网时代学生思想较之前有明显差别,对于教学灵活性和课堂趣味性要求更高,互联网深入生活,多媒体等技术的普及,都需要教师在不断适应学生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因此,“教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一切工作保持生命力、拥有鲜活感的源泉。
  “有所得”是指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才能学得有效,学有所得。当教师感慨同一教室同样的教师,为何学生的差距如此之大时,一定想过这固然有教法问题,但是与学生个体的智力背景关系更密切。同样,都是学习教育理论,都是听一个专家讲座,为什么不同的人笔记不同,脸色不同,学习和实践效果也不一样呢?教师学习培训不会有人经常提问你,管着你,所以要像学有所得,就要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既是指尽量把所学与已知相联系,还指,如果你有所不知、不懂、不解,一定要赶快找相关资料或人员来把你的已知与未知搭上“桥”,保证学有所得。
  “有所悟”是指切莫“学而不思”。 即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日不悟明日再悟,明日不悟他日再悟,悟则通,悟则喜,悟则工作有实效,悟则个人有进步。悟使教师的思维总处于创新状态、永不落伍。教师在“悟”的过程中,从学生和自身两方面反思总结,运用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思想,明晰学生需求,对于学生现存问题以及潜伏性问题做出针对性的改进举措。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会逐渐束缚思维,影响学科发展。
  “有所欣喜”是指,“以学为荣,以得为得,以悟为傲,沾沾自喜,喜不自胜”。“清风明月自在怀”,当这种欣喜充满了我们工作的每一天,自然也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家长、同事以及与你接触的每一个人。
  让我们记住朱永新教授对新教育概念的解读——新教育是“新教育”,也是“心教育”、“行”教育、“幸”教育、“星”教育和“信”教育,做一个新教育的“四有”教师吧。
  二、结语
  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其本质是教育要张扬天性。教育不是改造学生的机器,是有温度,有情怀的一次朝圣。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考试的机器,是有幸福感,全面发展的,具备学习能力的社会化程度高的孩子。新教育理念下,主张成为“四有”教师,关键要具备长远建设视野,做学生的指路人,从自身发展和教书育人的角度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丁玉琴.对新教育的认识与探究[J].甘肃教育,2018(22):43.
  [2]刘继红.谈朱永新“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管理——作为种子教师我是如何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J].名师在线,2018(15):91-92.
  [3]许景敏.享受教育生活的诗意之美[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9):47-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7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