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燕

  摘 要:主要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问题入手,并從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简单问题严格要求、数学检验三方面提出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数学检验
  数学是一门培养理性思维的课程,小学数学课更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进行启蒙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小学数学中,教师利用应用题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语言理解能力进行全面考查。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种类和考查难度逐步增大,给教师的数学教学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挑战。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应用题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问题
  首先,传统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来自于教材和练习册,应用题的种类和要考类型相对固定,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扩展无益,教师在讲解习题的时候,也往往只关注“标准答案”,对于其他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则很少涉及,限制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其次,数学本身就是偏向于理性思维的课程,教学内容严谨,数学符号单调,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但是现阶段有许多教师仍采用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授各种数学知识,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问题,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多,使数学课堂更加趋于枯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降低。最后,大部分教师着重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技巧,却对最为重要的数学思维弃之不顾,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后,在做数学应用题的时候还是免不了出错,这就是数学思维缺失的表现,也就是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
  1.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
  新课改以来,我国应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居于引导者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这样的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教学参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多,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快乐,缓解数学学习中的枯燥感。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方便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比如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演练立体几何模型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原理;比如在探究难度较大的数学应用题的时候,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和团队合作。
  2.教师要对简单问题严格教学
  在数学应用题中,一个复杂的问题常常是多个简单问题的组合或者变形,要处理这种复杂问题,就必须先对简单问题了解透彻,理解其原理和运用范围。在简单问题中,教师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理解题的含义。如在数学应用题:“一辆汽车匀速行驶30分钟,从A地到达B地,返回时又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匀速行驶了0.8小时,求问从A地到达B地时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这是一道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但是其中包括了时间中时和分的换算问题、往返路程相同问题、已知时间和速度求路程的问题等。当学生对于基本问题掌握清楚之后,才能顺利地通过先计算AB两地之间的距离0.8×50=40 km,然后换算时间30÷60=0.5 h,最后计算速度40÷0.5=80 km/h,得出最终答案。当学生能够达到这一步学习目标时,教师应该对题目进行一定的改变。如在上题中,教师可以将问题换成“求问从A地到达B地时,汽车每千米用时多少?”有的学生根据上述运算过程,先计算出汽车的速度80 km/h后,再用1÷80=1/80 h,而对于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比较明确的学生会直接用总用时0.5 h除以40,计算单位路程内的用时问题,即0.5÷40=1/80 h,其运算过程更为简便。数学思维比较清晰的学生,还会从这种变式中发现:求解速度时,是以单位时间(h)为参照标准的,所以计算时时间(0.5 h)是除数;求解每千米所用时间时,是以单位路程(km)为参照标准的,所以计算时路程(40 km)是除数,这其实就是数学中寻找“单位1”问题的前身。因此,学号基础性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探索难度更高的数学问题。
  3.教师要教会学生检验数学问题
  检验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会利用数学的逻辑性,对所得出的答案进行反向论证,确保答案正确。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检验,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正确率。如在应用题:“圣诞节时小明家里需要彩带来包装礼物,每个礼物需要0.8米的彩带,小明妈妈买了一卷彩带共长9.4米,试问这卷彩带共能够包装几个礼物盒?还能剩下多长的彩带?”学生用简单的除法9.4÷0.8=11(个),即可得到答案,但是在“还能剩下多长的彩带?”的问题中,有的学生会回答6米,因为在公式计算时将数据都扩大十倍便于计算,在得出答案时学生忘了还原,这与余数要小于除数的数学规律不符,将其代入检验0.8×11+6=14.8(m)也与题干不符。学生如果养成检验的习惯,既可避免许多失误,又可提高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春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21(3):173.
  [2]宗立嗣.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37.
  编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