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晓龙

  [摘要]在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应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等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日趋完善,三维健康观的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由此可见,作为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的学校体育,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重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学校体育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教学;心理因素;功能与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日趋完善。现代学校体育主要有三大功能,即生物学功能、教育学功能和社会学功能,体育的生物学功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体质基础,重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学校体育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试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及相关依据出发,探讨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及其互动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它以心理保健为手段达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它以心理适应为重点达到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它以心理发展为目标达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涉及学生的生活问题、学习问题和升学与择业问题的教育与辅导。主要包括:培养健康人格;树立自尊、自主、自强的主体意识;进行情绪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其他诸如性心理卫生指导及升学就业指导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面向学生全面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最主要的途径;其次通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文体活动进行;再次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最后是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育,它直接关注学生心理上的保健、适应和发展,帮助学生解决与此相应的一些心理上的困惑、烦恼和障碍,直接培养并训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教育学生自知、自助与助人以及培养学生耐挫、乐群和敬业等方面的育人功能。
  五、我国学校体育学科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日趋完善。作为未来社会人才的青少年学生,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智,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学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正确处理学生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摆正体育卫生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位置,从实质上加强体育与卫生工作的相结合;三是处理好与德育的关系,既不能用体育中德育代替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用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代替体育中德育。
  我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三大系统(即卫生系统、社会系统、教育系统)。在教育系统中,体育学科在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排除心理困扰、纠正心理缺陷、克服心理障碍、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工具。
  六、学校体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能与作用
  1.身体活动和运动锻炼是发现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
  体育教学是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也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和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教师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另一方面,通过运动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和疾病,使紧张、忧虑、焦虑、压抑和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研究认为运动锻炼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其可能性的理论依据一是转移机制,二是内啡肽释放机制,三是一些实验性研究,显示有氧练习对情绪特别是抑郁和焦虑的个体有积极影响。
  2.体育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校体育通过体育竞赛(包括竞技体育)这一特殊的身体活动形式,采用公开、共同认可的方式和规则,以相互间身体运动能力(包括智力)优劣比较的形式进行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竞争活动,使学生自觉按照真、善、美的尺度,变他律为自律,从而在满足精神需要的过程中,体验生命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延續的价值,并不断满足学生强身、交往、竞争和发展的需要。体育竞赛永远伴随着成功与失败,可以使学生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得到锻炼,克服困难和不屈不挠等良好意志品质得到增强。体育竞赛有着严格的纪律和规则要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纪律性与自制力、公平竞争与创新意识以及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神。体育教学竞赛环境通常是风吹日晒,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学生不仅要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而且要承受机体的疲劳和肌肉的酸痛,这对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精神无疑是最好的实践与锻炼。
  3.体育群体活动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
  心理学家基本认同适应和发展是人生的两大任务。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肇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体育教学以班集体形式进行,人际交往呈群体多向性。这种师生、学生之间群体多向的人际交往与互动,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看,体育尤其是体育游戏、竞技体育和体育竞赛实质上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体育精神是现代社会精神的缩影。因此,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课堂社会”,许多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实质上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获得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群体与个体、合理与不合理等种种体验。如果教师能够有深度地加以引导和教育,使学生通过这种体验去认识体育,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使这种认识升华到信念和世界观的层面上,将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结论和建议
  1.学校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而自成体系,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将突破德育的范畴成为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独立教育。
  2.作为一个身心统一的人,其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体育教学中育心功能和育体同等重要,互为基础。因此,学校体育教学的第一功能是育体育心,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校体育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任何其他方式和手段无法代替的。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体育教师的素质.一是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二是教师的心理卫生意识、知识和相关理论水平。体育教师没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丰富的心理卫生知识是不可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
  4.学校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标准与体育学科特点有机结合并具体化,使之便于体育教师具体操作和检验。但这项工作争议多,挑战性大。国内外各种心理健康标准就有30多种,尤其是心理健康标准由“适应社会”向“适应和发展”并重的标准过渡,新的心理健康标准还在源源不断地出台。
  学校体育要制定出适合各种学生群体、各个年龄阶段、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心理健康的检测和测评手段,教师则需要为研究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长生.体育运动中心理健康的研究历程及标准设定[J].湖北体育科技,2001,(09).
  [2]赖天德.学校体育要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J].体育教学,2001,(11).
  [3]王保成.更新观念,面向新世纪的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教学,2001,(03).
  [4]季克异.深刻领会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J].中国学校体育,2001,(12).
  [5]赵连山.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0,(04).
   (责任编辑 史玉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1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