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课在中医药院校基础化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微课目前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各阶段和各类型的课程教学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提高中医药院校基础化学教学质量,在近几年的基础化学教学中我们运用了微课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从确定教学主题、确定教学形式、设计教学语言和微课录制四个方面介绍了微课在中医药院校基础化学教学的方法,以期为该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微课;基础化学;教学;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6-0149-03
  基础化学课程是中医药院校药学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及其对应的实验课程。基础化学课程一般设置在大一至大二年级期间。在这期间,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以及规范的实验动手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乃至研究生阶段科研能力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微课最初由广东省教育工作者提出,并因为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收效显著等特点很快在全国推广开来。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零碎时间,来观看一段微课视频,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不太明确的知识点独自观看,或者是和同学一起观看,然后和同学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询问同学的建议,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作为大学老师,我们要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精选教学主题,设计教学形式,凝练教学语言,为大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微课堂,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确定微课的主题
  所谓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与信息微时代相关联的课程,也可以理解成为微小的课程、短课程。
  在传统课程中,一节课是40分钟或50分钟,不同学校可能不太一样。现代教育学认为成人的注意力一般可持续15分钟左右。大学生属于成人,智力水平高度发育,学习能力强,精力旺盛,善于学习,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以人为本”的学生觀要求微课的设计不能只站在教师、文本角度,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再融入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来确定微课的主题和内容。微课授课时间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由于时间的限制,一节微课只能有一个知识点,但是一个章节往往蕴含好几个知识点,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知识点。
  目前,微课一般选择某章节知识的重难点作为教学主题,并用学生的易错点来制作微课。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课堂教学后,对学生所学知识点进行普查,选取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班级分别调查,让学生提出课堂学习当中自己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知识点,充分站在服务学生的角度来选择微课设计的主题。另外,还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知识背景来选择不同的微课主题,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以学生的诉求为导向,充分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来选择微课主题。例如在无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微课的重点内容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值的定义及确定方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其难点是半反应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它关系到后续的电池半反应的准确书写,是难点也是易错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要重点讲授半反应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并加强他们对这类问题的解题能力。
  再如物理化学“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的教学中,包括焦耳实验、理想气体的cp和cv的关系、理想气体的定热过程、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等重点内容,难点是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因此在选择微课主题时,可以选择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作为讲授主题,其中理想气体绝热过程的计算题又是更重要的,学生理解更加困难,需要重点讲解。教师需要一步一步板书推导过程,录制成微课,可供学生课后可以反复观看,直至理解,融会贯通,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确定微课教学形式
  微课作为“一节课”,虽然短小,但是确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它有着完整的教学环节。学生是微课堂的主体,他们愉快地接受知识才是微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微课是给学生观看学习的,如果教学设计死板、缺乏新意,学生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必须手段灵活,形式新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课件、实验验证、操作探究、启发讲解等多种方式。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还要建立在对所要讲授内容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采取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能使微课教学灵动、形式活泼。另外,微课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活泼化,从而让学生会更加乐于学习。例如在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这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滴定操作的动画,再结合一套完整的滴定装置,例如铁架台、蝴蝶夹、滴定管、锥形瓶等,模拟滴定分析的操作,使学生先建立一整套滴定标准操作的感性认识。其中重点部分要特别突出,例如滴定管清洗、润洗、排气泡、标准液润洗、滴定时先快后慢、快到滴定终点时逐滴加入、滴定终点颜色突变等,终点部分给予特写镜头,中间的重复操作可以不录,或者录完再剪切,从而使一整套滴定分析法的授课过程更加灵动、形式多样,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再如在讲解“含一个手性碳化合物的旋光异构”时,如果只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理解什么是对映异构现象,总觉得两个分子似乎是可以完全重叠的,这时候如果借助于球棍模型来现场演示分子的空间构型,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这个知识点了。
  三、凝练微课教学语言
  教师在微课上的教学语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微课语言更应该简明扼要、准确生动,尽量不出现口语。首先,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微课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使讲解精练准确,然后在此基础上使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微课语言应符合认知规律,具有启发性,教师的每一句话应该存在因果关系,做到任何多余的话都不说,每一句话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则问题描述不清。提问之后不要将结果立刻呈现出来,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再次,微课设计者应做到眼中有人,言中有人。微课设计大多是在没有学生的环境下进行的,虽然眼前无人,但教师要做到心中有人。不能因为无人听讲而变成预案背诵,也不能过于追求生动而语言浮夸,要注意自己是一名教师,保持应有的教态。教师要有一个假想的听众,可以是一个学生或者一群学生,要与之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和讨论。微课教学实际上是一人对多人的教学模式,教师一个人在上面讲,下面有很多听众,因此要时刻与学生保持眼神交流,而不是自说白话。同时,教师还可以用体态语言,例如手势和表情。体态语言表现力强,可以更好地表现情感,充分运用体态语言,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总之,微课语言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讲解精准,语言要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启发性,还要做到眼中有人,与学生有沟通交流,而非背书。   四、微课录制
  微课教学不仅要考虑教学过程,还要考虑录制过程。教师要在录制前设计好教学内容脚本,与录制人员充分沟通,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取合理的专业建议,本着录好微课的根本目的,双方配合好,从而完成录制过程。录制地点可以选择专业的录影棚或者教室、办公室、实验室,以具體情况来选择。拍摄过程中要注意拍摄环境尽量安静,拍摄场地的光线也要好。镜头中不要出现与课程无关的镜头,教师也需注意不要过分装饰,不要佩戴手环、手表等饰品,以免在近景拍摄时遮挡、干扰拍摄效果,分散视频观看者的注意力。录制结束后,我们还需要认真观看视频,看语言是否生动精准、肢体语言是否得体、拍摄画面是否清晰稳定、声音是否清楚、是否跟画面同步,如果不合适还需要重新调整,争取将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使学生享受视听盛宴。总之,学生每天面对的视频文件多如牛毛,能否抓住学生的心理,制作出精良的微课,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拍摄完成的微课视频,要注释好课程名称、适用对象,方便学生选择,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语
  微课将互联网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借助于QQ、微信,以及其他的一些学习平台例如学习通等APP,在学生中建立“微课”群,在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重难点知识的教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进入“微课”群,将课堂上尚未完全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再次吸收巩固,并不断观看实细节内容,可以充分利用课后的零碎时间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更加自由,而且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充分借力于智能手机,学生也更加愿意接受这种学习方法。近几年来,我们在药学相关专业的基础化学理论课与实验课中开展微课教学,通过与以前的期末考核成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问卷调查的满意程度、实验课上大家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咨询与答疑情况的对比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热情、学习满意度都有明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明显提升。总体而言,微课教学在药学专业学生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微课教学已经在各阶段以及各种类型的课程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从学前教育到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各门课程中都有成功案例,如今微课正在开启大学教育的微时代。作为大学教师,我们要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利用微课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精选教学主题,设计教学形式,凝练教学语言,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微课堂,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2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