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班学生文化素养的行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静

  摘 要:他们,是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班的艺术生。在班主任三年的引导和陪伴下,从初来时眼神茫然、表情不屑的懵懂到昂首挺胸、面带微笑的接受,再到内心敞亮、目光坚定的自信,经历了一次次磨炼和蜕变,终于走向成熟,走向丰富。
  关键词:他们;艺术生;音乐
  
  他们,来了。
  眼神茫然、表情不屑,偶有好奇者,睁大疑惑的眼,打量着这个让他们充满挫败感,迫于无奈到来的新环境。他们懵懂地朝着一个方向走来,走进音乐班,走上艺考的路。我不确定,那时的他们是否真正了解那是一条怎样的路。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才适应“艺术生”这个称呼。
  第一次班会,我告诉他们:“高中这三年,我们首先要好好谈一场恋爱!全班哗然,眼神中流露出的尽是诧异。“必须和音乐‘谈一场恋爱’!”等我说完,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刚升入高中的他们,是羞于公开言情的。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谈恋爱的体验,但是,我还是愿意以这样的忠告开始我的艺术班班主任工作。因为他们是艺术生,他们必须明白自己是艺术生,他们的艺术生生涯太需要用情专一和用情持久的引导。
  在这场‘恋爱’中,我甘愿做一个月下老人。这个月下老人,满怀期待、信心十足地想要成人之美,而此时的他们,或对艺术一无所知;或觉得艺术了无生趣;或认为艺术高不可攀。漠然、冷淡,一副高高挂起的样子,毫无热情可言。
  作为艺术班的班主任,我敬畏我的职业,我更敬畏艺术。我急于将我的这份敬畏感传递给他们。可是,我深知:没有什么修养与能力是可以“速成”的,尤其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也确定:灌输和强迫无济于事。为了自然渐进、发自内心。我决定,与他们同行。
  我们设计主题班会,名为“梦想从这里启航”。三个乐章“我的七月我的泪”“我的实验我的班”“我的音乐我的梦”重现大家的心理历程。回顾中考失利的苦痛,感恩实验的宽容与关爱,更重要的是,找回失去的信心,鼓足前行的勇气。在前行的路上,“音乐”是旗帜、是方向,也是脱胎换骨、梦想成真的动力与桥梁。
  我们请来艺术中心的领导、上届艺术班的班主任、本班的专业老师,请来高二、高三音乐班的学长,让他们走进我们的系列班会“我们是艺术生”,宣讲艺术生的要求,明确艺术生努力的方向,讲述艺术生的成长历程,分享艺术生的喜怒哀乐。
  我们在教室的一角开辟了“音乐厅”专栏。以小组轮换的方式为专栏投稿,内容有艺术家的生平经历;有不同风格的曲风介绍;有经典名曲的赏析文字;也有流行歌曲的曲谱歌词。课前课后,随意浏览,随性哼唱,兴致所致,大家和而歌之,音乐班的生机顿显。
  我们形成了“音乐三十分”的班级常规。晚自习之前的三十分钟,是音乐课之外我们班的音乐时间。练试唱、打节奏、做乐理、唱歌曲。站在他们中间,你会看到澄澈的眼神,陶醉的表情。也许,他们自己,并不知晓。但那一刻,你会觉得:艺术,真好;他们,真美。
  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来习惯。自然、宽容地影响他们,他们便会快乐地接受。當然,在这自然、宽容的背后,一定有发自于内心的教育期待。这期待中,蕴涵着我们班主任的价值追求、意愿旨趣和个体所特有的方式。
  他们,走着。
  昂首挺胸,面带微笑。脚步变得坚定,眼神充满期待。提到“艺术生”三个字终于不再回避、也不觉得惭愧,甚至,渐渐地,有了些许的荣耀和自豪。如我所愿,他们与音乐的“恋爱”开始了。他们的心,因为空白如洗,而轻易获得了初次却永恒的战栗。他们终于有艺术生的纠结,有了艺术生的渴望,终于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冲动。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兴趣和冲动,心里有一种感觉在催促我,在提醒我:我必须要做些什么!
  我深知,太多的专业技巧与素养,不是我们这些外行的班主任可以插手并且干涉的。可是,在我的小小班级里,在我的学生身边,可以开始来做一些事情了。不管做得好,或是不好。
  和同学们商量后,我们先在自己班里开设了“音乐欣赏课”。最初,是我准备,我讲解。当然,我得先自己学习。两节课后,开始由文艺委员和团支书负责,从找曲目、讲背景、介绍作者到作品分析都由他们自己完成。再后来,所有同学都参与其中,课件、幻灯片越来越精美,文字材料也越来越充实。这样的“赏析”既是对文化课学习的调节,又是对专业课学习的补充。而我这个班主任,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和他们一起领略了音乐的美。一举两得,乐在其中。
  说也奇怪,每一回和学生的亲近,总会有极为新鲜的触动呈现,引诱你去探寻、去发现、去反省。
  一节意外的音乐课,给我触动很大。这是一次阶段性的、小型过堂课,每个学生轮流上台,面对所有人,报出自己的姓名、演唱曲目,然后,随着伴奏,开始演唱。没想到,第一个学生一张口,就引来了哄堂大笑。他演唱的曲目是《在那遥远的地方》,因为“n”“l”不分,他把“那”读成了“辣”,好美的曲子,一下子韵味全无。
  这之后,我听到的全是含混的曲目,咬字不清的姓名,沉闷的鼻音,游丝般的微弱的气息……看到的,是上台时拖沓的步伐;站立时手足无措的窘迫;演唱时闪烁不定、慌乱的眼神;下台时似低非低、欲行又止的鞠躬……我的视线被这些牵引,我的听觉变得格外灵敏。这一整节课,我不知道他们到底演唱了什么,唱得怎样,我完全被他们演唱之外的东西打败了。
  教育过程中的遇合常常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突如其来的难题和关卡,却又恰恰在我想要的时候,给了我提示和行动的契机。
  我觉得,声乐和普通话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良好的气息控制,可以使声音富有弹性;良好的共鸣感觉,可以使声音优美浑厚;正确的吐字归音,可以保证说话和演唱时的字正腔圆。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开始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对他们进行普通话训练。从“呼吸控制”“吐字归音”开始,结合方言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纠正他们不正确的发音,教给他们科学的发音方法。   与此同时,也开始加强学生的形体训练。作为艺考生,外在形象、言语举止、面部表情、完美的自我风格都是赢得好感、提高分数的重要因素。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我们看视频、做示范、讲要领、摆姿势。专门训练走姿、站姿、微笑和鞠躬。
  不知道是普通话与形体训练本身的魅力,还是班主任效应,这之后,你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食堂大厅,昏暗的角落里,几个站立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他们有的字正腔圆地做着自我介绍,有的抑扬顿挫地朗诵着歌词。常常会为一个字的发音,莞尔一笑;为一个词的停顿,击节赞叹;为一句话的情感,斟酌再三。
  宿舍里,几个女孩背靠墙,头顶书,一动不动。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过去了。挺拔的后背,薄纸无法穿过的绷紧的双腿,灿然的微笑,依旧那么美。
  我不敢用“正确”这个词来表达我和学生课下所做的这些尝试和努力,我也不知道这样做,究竟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表面上,也许看不出有什么不一样,不过,我坚信:我们的苦心和努力绝不会白费。
  他们,变了。
  内心纯正敞亮,举止文明得体。这场特别的“恋爱”的确润泽了他们的心。也让他们坚信:梦想定会成真。他们带着艺术生的自信与活力,尽情展示艺术生的风采。
  演讲比赛,激情飞扬。标准的普通话,自信的手势,发自内心地道出艺术生的感悟:艺术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精神。她要我们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她要我们做好人,办正事;她磨砺我们的意志,锤炼我们的毅力;她要我们心境平和,态度积极;她要我们有追求、有品位、有境界、有理想;她招呼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向人生幸福的芳草地,她引领我们一步一步迈向成功的象牙塔。
  朗诵大赛,意境唯美。《葬花吟》读得如泣如诉。一袭白色长裙,一本线装《红楼梦》,引人入境。高潮部分,伴随着女声清唱的切入,花瓣飘飘洒洒,意韵悠长。
  惊叹于这些学音乐的孩子,如此用心。这时的诗文朗诵,已不仅仅停留在口头表达的层次,艺术的感觉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真可谓,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运动会开幕式上,一曲校园华乐兹,让人耳目一新。随着快节奏的维也纳圆舞曲,学生敬礼、牵手、进退步,旋转、摇摆、翩翩起舞。表情自然大方,动作舒展优雅。看到这些,谁还能说,他们精神颓废、意志薄弱?谁又能说他们百无是处、不可雕琢?
  教师节庆祝大会,他们上台,用歌声为老师们献礼。目光清澈,笑靥如花。柔和的音色,空灵的和声,时而似和风拂面,时而如清泉流淌,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天籁之音的美妙与神奇。老师们眼中充满惊讶、心中无限感慨。
  这个九月的下午,我眼中噙满泪水,我看到了隐藏在这些流动音符里的,能呼之欲出的,这些孩子们成长的艰辛与喜悦。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祝福更温暖、慰帖,更让我们感动与永藏心怀呢?
  我一直覺得,艺术对于学生的终极作用,并不只是提升技巧、知识和眼界,也并不是培育学生在生活上的品位和意境,它的真正作用,是让他们从艺术当中,得到支持,得到安慰,更得到一种虽说柔软却有极为坚强的定力,好能在不断变幻的时空中,从容前行,找到让自己安心的位置。
  他们,是艺术生,他们与艺术的这场“恋爱”有可能旷日持久,伴随一生。这场“恋爱”会有阳光明媚,有风霜雨雪;有欢声笑语,有痛苦折磨……但它必定让这些孩子走向成熟,走向丰富。我真切地希望,他们能因这场“恋爱”而开茅塞,脱俗气,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美人格,养性灵。
  参考文献:
  [1]张小颖.浅议高中艺术生教学管理[J].学周刊,2014(18).
  [2]关颖.高中艺术特长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管理对策[J].学周刊,2011(27).
  [3]董婷.普通高中艺术生班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4.
  [4]丛金华.高中艺术类考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5]于丽琴,邹本杰.对特长生教育问题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作者简介:
  张静,甘肃省酒泉市,酒泉市实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0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