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英语深度学习的实现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琰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应设计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目标,整合并优化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适合学习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引导“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的以合作和研究为主的教学过程,依托形成性和发展性教学评价,精准助推学生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高中英语;实现路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而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路径之一,也体现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高中英语深度学习实现路径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因此,要实现深度学习,教师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相较于传统高中英语教学,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有四个明显特征:首先,立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同时强调每个维度的层级式发展和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其次,改造、重组并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成为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適合学习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合作和研究为主,实现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把握知识的本质并模拟社会实践获得有现实意义的发展;最后,注重形成性和发展性的教学评价,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精准助推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 高中英语深度学习实施案例
  接下来,笔者将选取《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第三单元文章“Not just watching a film”为课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领域的操作来论述如何实现高中英语的深度学习。
  (一) 教学目标:多维度接触,分层次提高
  模块四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商务展示”,就该主题本身而言,就涉及说、听、写等多种技能,因此此课课型设定为读写课,并在预习和课后加入对听和说的训练。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为:(1)通过听、读、看学习VR(虚拟现实)相关信息和说明文常用表达;(2)总结商务展示的写作结构;(3)学会活用所获信息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写作;(4)完善作品并尝试口头表达,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设计意图:深度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由浅入深的。本课教学目标不仅涉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还按照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设计了推动深度学习的分层任务,助力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首先,设置了前置性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的听力练习获得与VR相关的信息;而后,设置了合作型任务,学生通过阅读及合作积累相应的表达方式并总结出可用的写作结构,从而在获得了内容、表达和结构三方面的铺垫后着手写作;最后,设计了延伸型任务,即学生在延伸学案的指导下完善自己的作品并尝试口头展示。
  (二) 教学内容:整合课内课外,优化学习材料
  深度学习不同于碎片化学习,必须是围绕某个特定主题的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学习。由于周期的问题,课本文章虽然经典,但往往缺乏时效性。课文提到的RealCine(真实影院)本应该作为一种新鲜事物介绍给学生,然而这种应用对于见多识广的零零后来说早已不足为奇。因此,笔者选择了一个TED视频作为补充材料,该视频主题也是VR,但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虚拟实验室”的应用,和学生息息相关。由于该视频有一定难度,故设计了预习学案,包含五个问题,这五个问题是对视频文本结构的梳理,和课文正好形成了“类而不同”的结构对比,方便学生从中获得写作资源。
  设计意图:深度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面对海量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按照主题搜索、基于学生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遴选、结合教材改造和优化,整合出既具有挑战性又不乏趣味性、既具有典型性又不乏时效性的学习材料。同时,深度学习并不等于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要做一个隐形的指导者,而具有驱动性的问题的设置可以成为一只“无形的手”,帮助学生分解学习任务,助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 教学过程: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
  深度学习的特点之一是更加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安排教学时,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怎么来、怎么走、需要哪些指导等。学生的最佳学习模式应该是:在预习之后,带着问题来;课堂上,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高出原水平的一定程度的发展;课后,带着更深层次的问题走。
  (1)课堂导入:关注主题意义,开展跨单元教学,经验与知识相互转化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两个单元学习的内容(模块四第一单元的主题为“广告”、第二单元是“演讲”),尝试结合前两个单元主题的意义给第三单元的主题“商务展示”下定义。经过小组合作,学生给出的定义为:“商务展示是广告和演讲的融合,是以演讲形式存在的广告,或者说是为了说服顾客接受某种产品、服务或观点而做的演讲。”
  设计意图: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本单元主题和该模块其他两个单元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学生可以借助前两个单元的知识积累,尝试提出“商务展示”的定义。这个设计,不仅带学生回忆了前两个单元学习的内容,还创设出了单元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而知识只有找到了与经验的联结点,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生根发芽,深度学习才能发生。   (2)写作前:整体阅读知结构,分段阅读看表达,把握知识的本质
  整体阅读中,设置了两个问题:“(1)Does the passage have a key sentence that serves as a guide to tell us how the passage is developed? (2)How is the passage developed?”学生根据第一个问题,找到文章第一小节是全文的“Introduction”,并通过小组讨论完成文章结构的梳理,并发现文章体裁是说明文。此时,不同于传统教学,教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这一环节,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创作一篇说明文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思路?学生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教师接着引导:例如此处主角是一个产品,介绍了这个产品的哪些方面?通过小组探究,学生发现“本产品与其他产品的比较”“产品使用说明”“产品其他性能介绍”组成了本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分段阅读中,每部分均设置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每部分所用说明方法(在课堂学案中给出了11种说明方法的中英文对照),分别为“作比较”“作诠释”和“举例子”,并在学案上补充了相应说明方法的表达方式,为写作做铺垫。
  设计意图:不同于传统教学,在深度学习中,教师的一项职责就是帮助学生通过深度加工把握知识的本质,举一反三,以鱼得渔。此处,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一篇文章的行文思路,为后续环节学生把握一类文章的写作结构提供铺垫。同时,帮助学生巧记“PO:ProductOther products:Why it is better than a film;PP:ProductProduct itself:How it works;PU:ProductUsers:How it can be used in other ways”,提升学生兴趣。
  (3)写作中:开展对比阅读,进行价值评价,拉好“结构、内容、表达”三驾马车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核对课前预习作业,学生根据预习学案的问题设置回忆TED视频的文本结构,并与课文结构作对比,从而做出价值评价,创造出自己写作时可以采用的结构。讨论环节中,有学生认为课文文本的结构不是很好。实际上,课文虽比较了“真实影院”和“传统影院”的区别,却没有明确说明“真实影院”对于社会的意义。因此,最后达成共识,认为“商务展示”的主体部分应该包括“产品对社会的意义”“产品与其他产品的比较”“产品使用说明”以及“产品其他性能介绍”。有了上一环节“巧记方法”的铺垫,学生纷纷跃跃欲试,总结出了“商务展示”主体写作的一般结构“opus”。之后,学生根据预习学案、课堂学案和教师范本,小组合作,完成写作。
  设计意图:深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价值与评价。学生不仅要对知识本身做出价值判断,还要对探索知识的过程进行评价。例如,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课文文本的写作结构并非最优,于是通过小组讨论创造出了更优的结构。又例如,学生受到上一环节“巧记方法”的鼓舞,产生了自己总结知识结构的兴致和热情,总结出的“商务展示”主体部分写作的一般结构:“S”“O”“P”“U”,正好可以组成一个英语单词“opus”(作品)。他们会发现自己并非是知识的终极接收者,而有可能成为知识发展的推动者,甚至有可能做知识的创造者,这就是深度学习真正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性、创造性以及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4)写作后:自学延伸材料,带着问题前行,模拟社会实践
  课堂学案上还包含了一篇课后阅读材料“9 Tips For More Powerful Business Presentations”,因此课后作业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未完作品,自学延伸材料完善“商务展示”,并尝试进行口头展示。此后的每一堂课初,学生均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商务展示,模拟社会实践。
  设计意图:深度学习要求,在发展学生最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应关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真实社会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应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合作、课后延伸的自主学习链,做到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使学习成为由个体兴趣和内部动机生发出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开放性的探究过程。
  (四) 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助推于教学
  在批改预习作业时,笔者发现学生对于第二个问题“Why did we create our product?”存在理解偏差,由于TED视频较长,学生在预习工作中忽视了这一环节。而课文结构中并没有介绍到“产品-社会”,学生需要借助这部分的正确理解才能总结出“商务展示”主体部分的一般结构。于是,为了方便学生理解,笔者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何在班干竞选中脱颖而出?”有学生提出:“我可以为大家做什么?”还有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竞选什么职位”。实际上,学生想要表达的就是“Why I am here and why I am good”,运用到“商务展示”中,就是需要阐明“产品对社会的意义”。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引领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走向的方向标和指挥棒。同时,课堂评价还是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窗口,尤其是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更是教师调控学习过程和进行教学改进的依据。
  三、 结束语
  探究高中英语深度学习的实现路径,是使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一次有益尝试。广大一线教师要想从浅层的教学中抽身出来,至少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方面做出改变。首先,立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设定层级式发展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其次,改造、重组并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成为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适合学习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合作和研究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形成课前预习、课堂合作、课后延伸的自主学习链;最后,注重形成性和发展性的教学评价,监测并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
  [2]崔友兴.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2):66-71.
  [3]郭華.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25-32.
  [4]张闫,马志颖.日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9(14):56-58.
  [5]陈佑清,陶涛.“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45-52.
  作者简介:
  刘琰,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第三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0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