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名画欣赏唤起孩子童心世界的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金艳
摘 要:名画欣赏能把幼儿潜在的创造性调动起来,使名画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引入名画欣赏,不仅响应了当下学前教育创新改革的要求,也有助于开拓幼儿的艺术视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增强幼儿的幻想能力、联想能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利用名画更能唤起孩子童心世界的美。
关键词:名画欣赏;创造性;选材;环境;童心;童趣
在促进幼儿综合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艺术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绘画作为重要艺术形式,是幼儿在艺术学习阶段所必须要接触的。而将名画引入幼儿艺术教学中,并且通过名画来锻炼幼儿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以及通过适当的介绍来让幼儿对作品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自然等形成认识,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和想象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幼儿更加全面地发展。
但是,也许有人会说:“他们能看明白吗?”事实上,儿童对于抽象作品的感性认识、联想和幻想的能力有时候往往会让人出乎意料。歌德曾经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的。”所以,让儿童从小就接触经典作品,与大师直接对话,从感受美开始进而产生绘画创作的热情,将从大师作品中获得的启迪拓展为自己表现的空间,自由自在的想象,必将对幼儿绘画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名画欣赏实际上就是幼儿积极主动的一个创造过程。名画就像一台发动机,它能把幼儿潜在的创造性调动起来,而幼儿则可以动员自身所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来进行创造,使名画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
《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如我在组织幼儿欣赏克里姆特的《生命树》时,提问幼儿:“生命树的树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是旋转的?”让幼儿了解画家用旋转的枝条寓示生命生生不息。由此,让幼儿尝试用多种元素相结合的方法来绘画,幼儿不仅画出了心目中的生命树,而且绘画方法、技巧、枝条旋转方向也丰富了,还添画了背景、小动物,使生命树更加充满了朝气。显然与幼儿以往画的小树不一样,有了更多的创造性。
一、 选材适当
(一) 作品要较贴近生活
在利用名画唤起幼儿童心世界之美的过程中,核心是“名画”,要义是“唤起童心世界之美”,因此,教师要能够在该项活动实施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效果,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做好“名画”的选择,即该选择什么样的名画来介绍给幼儿。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既不能太过于简单,比如一些简笔画,这样的画作虽然也可能出自名家之手,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可能并不能从中看到美之所在,更不用说从中唤起自己内心的世界之美。同时,又要注意不能太过于抽象,太过于抽象的名画,比如一些后现代主义作品、“野兽派”作品,往往超越了幼儿的认知,当这些画作呈现到幼儿面前的时候,幼儿往往根本不知何意,则面对画作的时候往往会一头雾水,找不到欣赏的切入点,自然也不会感兴趣。
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画作呢?正确的做法是寻找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较为浅显的画作,因为这样的画作,主要是反映一些幼儿平时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风景或者是事物,或者是将一些生活中的情境进行艺术再造,幼儿很容易在其中找到熟悉感,产生共鸣,进而提高对相关绘画作品内容的兴趣,也更加愿意主动融入、主动思考。
比如梵高的《星夜》、艾薛尔的《楼上楼下》等作品,都和幼儿平时较为熟悉的自然场景或者家庭场景有某种相同点,幼儿能够从中找到熟悉感和亲切感,也会比较愿意主动去探究、联想。
(二) 选材要有童心、童趣
选材不能以作品的地位和重要性为取舍标准,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及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有兴趣的、喜欢的,能引起童心共鸣的作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所以,我们在选择名画的过程中,应当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选择,要针对孩子的偏好、孩子的兴趣,去寻找一些作品,比如丰子恺的简笔漫画,不仅色彩生动、线条简单,同时也反映了很真实质朴的生活画面,幼儿能够从中找到自己印象中似曾相识的画面。再比如,杜马斯的《一群好朋友》,色彩比较明快、风格也很活泼,比较符合幼儿的接受喜好。
(三) 选材形式可丰富多样
选材不局限于西方名画,还可选择中国国画,如徐悲鸿的《奔马》,齐白石的鱼、虾、水果、蔬菜,以及吴作人、李可染的作品,还可选择简笔漫画和壁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都是我们欣赏的源泉。
二、 环境的感染
《纲要》艺术领域的目标中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可见,环境是幼儿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们常说:“环境造就人。”让幼儿与环境不断交流,才可以感染和熏陶幼儿,激发幼儿的内在潜能。我们可以在活动室、走廊、楼道、睡室张贴民族或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品。
如:在楼道内挂凡·高的《向日葵》的多幅作品,让幼儿充分感受成熟与未成熟向日葵的美,对比色彩的輕重。尖尖的花瓣犹如跳动的火苗,可营造富有美感和动感的环境。活动室还可陈列画家的自画像,及某一时期具有相同绘画风格的作品,以加深幼儿对该画家及其绘画作品的印象和对艺术特点的认识,促使感知经验系统化,培养敏锐的审美能力。还可让幼儿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积累感性经验。
除了在室内创设环境外,我还带幼儿走出幼儿园,到郊外,走进大自然去感受自然环境的美,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如:我园周围有大片的农田,栽种着许多向日葵,我就带幼儿到郊外亲自观察。让他们感受大面积葵花犹如花海的美,以及朵朵葵花在轻风中摇摆的优美姿态。让幼儿发现凡·高的《向日葵》就在我们身边,由此产生绘画激情。 三、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
名画欣赏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学底蕴、文化内涵,同时精通音律。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每一幅作品都有它的内涵,如果教师不能吃透,就无法引导幼儿欣赏。《纲要》中强调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而且强调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老师应该尽最大努力地去研究幼儿,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构建和修改课程内容体系,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技能体系。
四、 掌握有效的方法
(一) 欣赏名画前让幼儿了解一些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在《纲要》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在幼儿对名画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如果对于美术的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那么幼儿面对名画,除了在视觉上有一定体验以外,还会加入一定简单的思考和理解,这是和没有美术基础的幼儿在面对名画的时候所不一样之处,也是幼儿提升美术能力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在引入名画之前,要注重相关知识点的导入。
(二) 教师可利用观察和讨论启发幼儿自我表现,教师的提问应是开放性的,引发儿童的发散性思维
如:欣赏米罗的《人投鸟——石子》时,我问幼儿:“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你能猜出在什么地方?”“画面上有哪些线条?”“你闭上眼上下、前后摇晃,因为这个人的身体是歪的。”进而引导他们自己设计和创作“变形的脸”。他们对脸、眼睛、嘴巴、耳朵等进行了夸张和变形,变成了菱形、正方形、梯形、水果的形状等。
(三) 欣赏作品的同时,熟悉作者
在欣赏过程中可先给幼儿介绍作者及作者的简单生活背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也可让幼儿通过画面讨论作品情感,透过作品猜测画家的心境和个性特点,还可让幼儿尝试给作品起个名字。
(四) 通过欣赏,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所以,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幼儿独立思考,强调幼儿的自由、自主创作表现,激励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人云亦云,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综上所述,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引入名画欣赏,不仅有助于开阔幼儿的艺术视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增强幼儿的幻想能力、联想能力,更能唤起幼儿内心童心世界的美。同时,在名画欣赏过程中,我也意识到幼儿艺术表现方面潜在的能力是无限的,他们就像一个个小艺术家能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惊喜。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只有充分挖掘幼儿的艺术潜能,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邊霞.美术欣赏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J].幼儿教育,2001(11).
[2]许卓娅.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J].幼儿教育,2001(11).
[3]吕苹.对名画欣赏教学选材的反思[J].幼儿教育,2003(1).
作者简介:金艳,云南省玉溪市,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一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0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