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智慧教学模式改革与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盛苗苗 贾舒婷 吴晓明 周若宇 唐文如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新技术的智慧教学模式是新兴趋势。“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它的出现为智慧教学环境的部署及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便捷可行的方案。文章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为例,针对课程教学现状、教学改革实践,以及实践效果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雨课堂”;智慧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0-0110-0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高等医药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目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已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对于医学生来说,学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十分必要,可为后续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如何将抽象的、深奥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一直是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将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融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结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特点,以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生化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现状
  现阶段,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教育,主要采用基础教学、临床实践以及实习三个阶段的阶段教学方式。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的内容大多较为抽象,涉及生物和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内容较为烦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对所学内容难以理解,容易对所学知识和将来所从事职业之间的关系产生怀疑,进而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很难就所学内容调动学生的情绪,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其次,学生成绩评价机制采用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目标管理模式。在这种评价和管理模式下,学生虽然从目标上完成了课程的学习,但对知识渐进积累、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多学科综合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等过程环节重视不够,出现了高分低能或考试分数与实际专业能力脱节的弊端。因此,新时代的临床医学教育对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基于“雨課堂”智慧教学环境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共同研发的一款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教学软件。在2017—2018年第二学期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课将“雨课堂”融入教学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充分体会到了“雨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变革。
  1.课前教学组织。课前,教师提前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并制作出课前推送资料及授课用PPT。然后,通过“雨课堂”平台,教师将准备好的预习材料推送给学生,并设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习。在课前推送的课件中可以插入MOOC及各种网络教学视频,还可以插入教师自己的语音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学习。学生在手机微信端接收到教师的推送,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遇见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自行搜索或应用“雨课堂”中“报告老师”功能向教师提问。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实时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预习习题解答的情况,对授课方式和课程内容做出调整,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也能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
  2.课中教学组织。首先,教师利用微信通过“雨课堂”平台自动生成本节课二维码,学生通过扫描大屏幕上的二维码或输入课堂暗号签到并进入课堂,老师由此可获得学生的出勤率。教师上课的PPT会实时显示在学生手机上,学生对不懂或重要的知识点可利用“不懂”或“收藏”按钮进行标记,方便课后复习。教师根据“不懂”情况,可及时调整授课内容,或在下次课重点复习学生“不懂”的内容。
  其次,教师为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雨课堂”发布实时习题,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主观题以及投票题。教师可以设置答题的时间,答题结果会实时反馈给教师。对完成较好的学生,教师通过发放小红包予以鼓励。同时,利用一键投屏功能可将答题结果即时投放到大屏幕,正确答案及答对人数、各选项选择人数、多少人答对答错等信息一目了然,学生可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全班同学中的水平,教师可以根据答题结果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教学内容。另外,老师也可以利用“雨课堂”随机点名的功能,让点名更有偶然性和惊喜感,从而增强课堂的凝聚力和关注度。再者,教师可通过开启“弹幕”实现实时互动。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通过“弹幕”发布到屏幕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讨论,促进师生、生生互动,这就使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越来越多,课堂气氛自然就活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3.课后教学组织。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端回顾老师课上的所有课件,不懂的内容以及做错的知识点,可以留言给老师。教师在课后会继续推送一些复习和练习的课件,以帮助学生扩展见闻,使教与学永远在线。另外,教师分析课后小结数据,例如有些PPT上显示“不懂”的学生数较多,针对这些PPT上的内容,下次再讲述时,就需要换一种更容易理解的讲授方式,对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再补充布置课后习题,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在期末成绩考核环节,教师可将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课堂互动环节和课后复习环节的表现情况,利用“雨课堂”网页版通过批量导出的方式导出,以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打分,避免学生产生“考前抱佛脚”的学习态度,有效评价一个学生的个人能力。
  4.教学实践效果。通过一学期的“雨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利用“雨课堂”的投稿功能在该班级做了一份有关学习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都认可这种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认为“雨课堂”可以带来新的学习机会,还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促进有效的沟通,确实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效率和便利。
  三、“雨课堂”智慧教学的实践思考
  “雨课堂”是新时代信息化教学的新途径,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做的新的课堂革命性的发展。“雨课堂”的使用让课堂变得更轻松愉快,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1.“雨课堂”教学的优势。“雨课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将课前、课后学习与课堂教学用微信终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式新颖、独特。通过“雨课堂”发送的课前、课后及课堂课件等资料,都会保存在后台,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整合碎片时间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后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掌控,学生答题成绩及预习认真程度一目了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量化、可视化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让教师更好地评估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而及时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计划。
  2.“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形式,在不调整正常授课课时的情况下,相当于增加了教师的工作时长。要求教师对学生和教学内容有深入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划分,确定哪部分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学,哪部分知识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其次,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看手机的机会,很难区分他们是在学习还是在玩手机。另外,弹幕的开启虽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是经常有些同学发一些无效的弹幕,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课程的进度。再者,“雨课堂”的教学环境对网络要求比较高,需要人手必备智能手机一部和稳定顺畅的网络环境,同时还需较多的网络流量费用,这给少数困难家庭学生增加了学习成本。
  总之,课堂教学还是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及现场逻辑思维的引导过程,可以借助智慧工具来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主动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途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基础医学的支撑学科,在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融入“雨课堂”教学工具,既可培养学生基础医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又可以激发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力,使学生对于基础研究有全面清晰的认识,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晓云.基于雨课堂教学平台的高校智慧教学活动组织之探究[J].高教论坛,2018,(10):48-51.
  [2]周凤新.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环境的课堂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56-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16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