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森 梁艳 李成涛 王先宝 侯银萍
摘要:文章通过对环境工程专业现状的分析,从专业特点和行业特色出发,对其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考核方式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思路革新,同时重点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加优化,实践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网络辅助实践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全过程评价体系更加健全合理,指向性更强,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专业认证;环境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0-0081-02
一、专业认证的背景及现状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中国工程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工程教育综合改革的内生动力和必然要求。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知识覆盖面广、与多门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用具体的工程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与资源,使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其专业知识要随社会变化而更新。学生不仅要具备完善的学科基础知识,还要具备随着社会发展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同时也需要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运行管理能力[1]。近年来,根据实际需求,有必要结合当前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背景,对环境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进行深入研究。
二、环境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发展思路
(一)课程教学体系
特色是专业的生命力,也是专业认证的明确要求。通过与用人单位进行若干次访谈,根据其不同需求,选择研究方向不同的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考虑不同学校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优势,同时建议各学校、各学院进一步强化专业特色。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采取多项教学措施:①对每门专业课的课程大纲进行多轮研讨,大幅压缩常识性教学内容,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将节省的课时用来开展综合性、复杂性环境工程问题的课内研讨;②优化交流课程,邀请行业和企业的专家介绍本专业的最新学术与技术进展;③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训练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二)加强师资适应专业认证要求
师资队伍是工程教育认证的一项重要内容,师资建设最核心的任务是促进教师潜在能力的提升。首先,建设一支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较强,职称、学历、年龄以及学缘结构更加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其次,注重教师的整体培养与终身学习。专业理论教师必须认真钻研课堂形式与授课方式,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的疑惑,从源头让学生产生兴趣;实验教师必须扩展和更新的自身知识与技能,掌握熟练的技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以协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术为目的,培养学生创新进行实验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调整实践教学思路。专业基础实践包括专业及学科认识、社会实践及基础课程的实验等,可通过专业基础类实践教学课程来实现,主要在低年级学生中实施,使学生初步认识专业实践环节,其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工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在高年级学生中进行,具体包括课程设计与实验、施工与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这些实践环节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受教育水平及工程能力的体现。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在于机制构建,可结合学校专业学科平台、教师科研项目及企业特色项目等进行,由导师引导,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参与实践,使低年级学生具有专业敏锐度。总之,工程教育认证下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开展,应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分别设置实践能力培养环节[2]。
2.引导学生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实践教学要以传授理论知识为基本,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开阔眼界,尽快地熟悉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另一方面,能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技术。此外,结合实验课程以及学校举办的科技竞赛,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以竞赛项目为纽带,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3.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化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需要建立相互开放、管理规范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基本保障建设,结合工程教育认证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规范化的实践教学管理应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发挥指导教师的核心地位[3],科学设置每位指导教师的指導人数,使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与管理更充分;完善实践教学监控,将课程实验、实习与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单独进行学生评教,并纳入教学督导范围。
4.实施“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贯通模式[5]。通过实施纵向贯通模式,学生全方位参与“实验路线制定、工程设计策略实施、调试及运行方案确立”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工程能力;尝试以涉及气固、水固、水气以及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设计等复杂环境问题为毕业设计题目,强化课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水—固—气”主要污染治理方向的横向贯通,形成合力,有力支撑专业认证的要求,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性、综合性环境问题的能力。
5.强化轻化工特色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建设高水平工程实践中心、轻工特色实践教学基地为核心,在已有近30个实践实习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围绕制浆造纸、制革、石油化工、食品、纺织印染等轻工行业,以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优选或继续建设高层次、多元化轻化行业特色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习训练相结合、基本技能与综合训练相结合、个性化训练和团队精神培养相结合的“三个结合”教学思路,促进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四)结合专业认证改进课程考核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对于学生实践成绩的考核应该尝试采用新的方法,使考核评定更注重体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实验考核过程中,可将学生自述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点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综合认识和综合效果。
三、结语
基于专业认证人才培养理念和要求,环境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更加注重体现专业的办学特色,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与解决。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并非某一高校就可以解决的,国家应该根据各地区发展状况、经济水平制定出适合地方高校的政策法规,促进地方高校发展,对社会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加大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吴烈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形式和人才培养定位浅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235-238.
[2]李夕耀,王淑莹,曾薇,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3):27-29.
[3]刘昕.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对策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19):49-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1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