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石化院校环境工程特色专业改革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一所石化特色鲜明的工科院校,其环境工程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在目前进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后,专业建设出现如下的一些特殊问题,如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矛盾、专业特色内涵拓展、学校的评教政策、绩效政策等对师资队伍建设影响、社会资源开发对师生创新能力培养等。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利于对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形成清晰的特色专业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专业认证;特色专业建设;环境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0-0112-02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成立于1956年,由原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发展而来,是一所以工为主、石化特色鲜明的本科院校,2017年进入广东省重点建设的7所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之列。环境工程专业始于1988年创办专科起,200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目前为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省级高校创新团队。2016年我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美国教育部确立“中美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双百计划”),环境工程专业成为全国首批试点专业。2017年进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新征程。因此,针对如何将特色专业建设对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此提出一些思考和改进,使之能与时俱进。
  一、原特色专业建设思路和局限性
  特色专业是一个学校较为独特的、成色较高的专业。其独特体现在:优势学科的支撑性、专业的不可替代性[1]。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学科和特色专业的关系理解为“一所大学的优势学科所在,也就是这所大学的特色所在”[2],把优势学科建设作为大学办学特色的重要切入点。这一思想使得学校对老师们的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极为关注,并以此作为衡量专业建设成果的重要依据。所以老师们的工作重心在科研上,对教研项目存在“重立项,轻建设”的现象,难有精力和时间深入思考和研究如何做好教学工作。
  另外,目前特色专业建设中“协同创新”能力亟待提高。高等教育的三大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服务意识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前提,但常常被专业所忽视。老师们还缺少市场意识,不能敏锐感受产业行业的发展带来的技术需求的变化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需求的改变,这也是进行工程教育认证的高校需要突破的共性问题。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模式与要求
  自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特色专业建设一起成为推动高校育人质量的两股强大内在动力。它的最大特点是监控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规范专业办学行为,具有标准化评价模式,观测点涵盖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专业办学条件等关乎人才培养的各层面,特别注重对人才培养的实实在在的做法及效果。由于其核心价值观“OBE理念”,是以學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逆向设计专业建设,特别关注专业建设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所以真正做到了突出专业人才培养这一社会职能。
  三、新形势下对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1.不断拓展石化特色内涵建设。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特色化发展仍是高校赢得市场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但近年来石化行业大幅缩减毕业生入职人数,在石化行业从事环保工作的学生人数已今非昔比,所以对于专业办学是否还要坚持石化特色曾一度备受质疑。在2018年1月广州和海口的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会议上其他高校的老师们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如造纸专业等。近年来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改造等原因,毕业生在本行业工作人数大幅减少而缺乏对“特色”的支撑,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思想产生矛盾。但经过调研和综合分析,大家统一了思想和认识,认为石化特色不能放弃。首先专业招生生源的90%来自广东省内,而石化是广东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已形成四大石化产业基地。
  2.促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矛盾统一。学科建设在特色专业建设中的贡献毋庸置疑,但过于偏重就会导致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对于我校办学层次和定位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放在突出位置。在学科和专业的统筹建设中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学院的做法给了我们一个较好的范例,但如文中所言,专业教学与学科建设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学场所不足,教师队伍考核和晋升的标准难统一等,所以特色专业的建设仍困难重重。
  3.以政策措施强化教师教学投入。特色专业的发展不仅是“硬件”的发展,更多是“软件”的突破,老师们的认识、理念、做法直接决定了课程改革的广度和深度[1]。俗语说“教书是个良心活”,而教书育人的效果难以即时量化,具有滞后性,所以绩效评价政策是指挥棒,直接影响老师们对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投入和价值取向。如果对老师们的考评仍然以科研成果为主,讲台上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现状问题就难以改变和突破。
  再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推崇老师们“双师型”能力,特别强调对学生们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自身要具备丰富的企业行业工作经验和高强的知识应用能力。目前年轻老师们大多毕业后就任教,缺乏企业行业工作经历和工程实践经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薄弱严重阻碍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造能力的培养。
  4.利用社会资源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最终目标是以之为指导,探索适合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趋势的现代工程师培养对策,这意味着急需加强高校与企业行业的密切联系,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工程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带动了企业行业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课堂上授课体系和内容不能及时按照产业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求更新。同时,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工程模拟装置等与生产实际中偏差较大,造成学生们对实际生产情境认知少,知识应用能力低。高校与企业行业间很多合作壁垒没有打破,停留在概念化初级化阶段,没有突破原有模式,这也是目前很多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通病。
  四、结束语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谋求发展的改革之路,特色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是长期发展凝练的成果,更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现阶段如何将特色专业建设发展和“双创”教育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结合,还需要认真总结,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保华,张婕.关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大学教,2012,(5).30-34.
  [2]胡文娴.特色学校课程建设中教师参与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