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生成性资源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探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萍

   摘 要:生成性资源是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动态生成的各种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生成性资源,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抓住学生的失误处进行指导,能起到顺势引导的效果;抓住创新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探究;抓住后续点,能让学生展开个性化自主学习;抓住应用点,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成性资源;教学效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8-0036-02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住其中复杂的动态生成过程,充分应用各种生成性资源展开教学。生成性资源是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动态生成的各种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包括学生的举动、言行、提出的问题等。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把握生成性资源,则能更具体化、现场化地处理该生成性资源出现的前因后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进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一、失误点,顺势而导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因为理解不够深刻而出现失误点。由于生成性资源是非线性的,具有突变的特点,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找教学失误点,并进行亡羊补牢式的顺势引导。
   例如,在教学“填充颜色”的过程中,笔者告诉学生首先选择需要填充的位置,并选择想要填充的颜色,然后将该颜色填充进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学生却发出惊呼,原来该学生选择填充颜色之后,颜色充满了整个页面。笔者观察了学生的填充过程后发现,其在选择图形的时候,并没有选择闭合的图形,而是自己画了一个没有完全闭合的图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笔者反思发现,原因是授课时没有将如何选择填充的位置说清楚。认识到这一点之后,笔者采用顺势而导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不同图形的特点,了解图形闭合和不闭合的区别。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主总结了规律:“填充的部位应该是一个闭合的空间,这样才能达到要求,否则就会出现颜色充满整个页面的情况。”这样就产生了亡羊补牢式的效果,学生自主完成了该问题的探究。
   笔者积极思考失误点出现的原因,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还是课堂预设出现了问题。找到了原因,就能对学生进行顺势引导,所设计的教学方法也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避免再次失误。
   二、创新点,有效拓展
   随着师生交流的不断推进,师生之间的思维会发生激烈的碰撞,因此也会有突如其來的灵感和创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抓住这些创新点,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下去,尝试进行拓展。笔者鼓励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创造性见解,并围绕自己的想法上网搜索答案或实践探究,这样就能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提高。
   例如,笔者在教学“美化文档”的过程中,告诉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字体,如何选择字号、字形、字体颜色等。此后笔者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看看应该怎样改变文字字体、段落等格式,以美化文档。有学生说:“在菜单栏的开始按钮下面可以找到改变字体、段落等的按钮,可用来美化文档。”笔者让学生先进行操作,然后问学生:“在菜单栏寻找每个相应的格式比较烦琐,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吗?”有学生说:“先选中相应的文字,再用鼠标右键点击,就会出现一个选择菜单。它把字体和段落等放到一起,如果改变字体的格式就可以单击字体,如果改变段落的格式则选择段落,这比在菜单栏寻找相应格式方便一点。”笔者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要多思考,多动手,而不是全部按照教师教的方法去做,这样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利用创新点展开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想法十分支持,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把握住创新点,指导学生合理拓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三、后续点,个性化探究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所以就会有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思维特点,认知水平也会有所不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把握后续点,引导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展开个性化的自主探究。
   例如,在教学“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活动,并尝试在此过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如有学生发现不少电子邮箱的网页上有一个对方阅读之后发送回执的选项,便思考是一个怎样的功能。这是课堂上并未讲授的内容,笔者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实验,看看该功能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便发送了邮件,并和自己的同伴商量何时阅读邮件。结果学生发现,当对方阅读邮件后,自己就会收到信息,提示对方已经阅读了邮件。笔者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看看在电子信箱中还有哪些功能是课堂上没有讲授的。于是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群发、屏蔽邮件等功能的特点。这样,就起到了促进后续自主学习的效果。
   笔者鼓励学生围绕某一个技术知识点展开思考,想一下还有什么方法能达到类似的效果。这样就促使学生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尝试几次。学生有了发现,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之后,笔者便进行后续的指导,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的自主探究。
   四、应用点,提高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这对一些学生来说尤为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去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认识键盘”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常用键的功能,笔者让学生在机房进行实际操作。键盘上标有对应的标志,笔者先让学生自己去认识一下,看按后各有什么反应。在这一过程中,有学生发现数字小键盘不能用,笔者便说可以试试按一下数字小键盘上的Num Lock键,学生发现按了之后就可以输入数字。笔者解释说:“这个键就是数字锁定键,当想要锁定数字键盘时就按一下这个键。”随后笔者又问学生:“怎样在电脑上打出冒号和分号这两种常用的标点符号呢?”有学生说找到了标点符号的具体位置,但冒号和分号在同一个键上面,按一下只能出现分号,打不出来冒号。笔者解释说:“冒号和分号在同一个键上面,为了区分所以按的时候只能出现分号,要想出现冒号就需要同时按住Shift键和这个符号键。”最后学生根据笔者所讲的进行了实际演练,熟悉了键盘上各种键的实际用法。
   在这节课中,笔者鼓励学生自主操作,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使用键盘时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对其进行解答。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结语
   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教学,不进行更新和相应的改变,势必跟不上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也就是会产生一些生成性资源。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对待这些动态信息,通过有效利用失误点、创新点、后续点、应用点,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董自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形成与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0(09).
  [2]许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研究与运用[J].中小学电教,2016(09).
  [3]王胜远,杨霞,王运武.生成性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8(07).
  [4]王艳萍.捕捉动态生成性资源,演绎信息技术精彩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06).
  [5]刘锦兴.信息技术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8).
  [6]严惠娥.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开发的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0).
  [7]刘锐,李娅娟.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与实施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20).
  [8]许军.有的放矢,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7(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8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