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伟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强烈,学习兴趣就越高,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用课堂教学这块“吸铁石”吸引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善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兴趣;悬念;参与;鼓励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农村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缺乏学习兴趣,表现在数学学习上的是盲目性比较大,主观能动性不高,数学学习目的不明确。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因材施教,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设悬念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设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做好铺垫。新课标指出,教师应“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从教材内容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竞赛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引入。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的《几加几》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个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咦?老师忽然听到了一片欢笑声,是哪里传来的呢?哦,在这里,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找到他们吧!”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攀比心”较强,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不妨把学生的“攀比心”正确引导为竞争。在课堂中设置竞争的情境,利用学生的自尊心、自我表现欲和强烈的荣誉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竞争气氛,积极参与到竞争学习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和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帮超。比如,在讲课堂练习时可设置闯关游戏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小学生非常爱听故事,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引进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比如,《小猫钓鱼》《小猴子吃香蕉》《猪八戒吃西瓜》等故事都可以引入到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从两个方面做好故事与教学的融合。
  第一,用故事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趣的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稳定发展。比如,在教学“有关两位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可以讲述小猴子吃香蕉的故事。小猴由于贪吃,把妈妈留给他当午饭和晚饭的香蕉在中午的时候就全部吃掉了,于是,小猴不得不吃完香蕉后去寻觅晚餐,在路上它看到了两棵香蕉树,一棵有香蕉,一棵没有香蕉,这时候树爸爸说话了:“小猴呀,你必须算出这里一共有多少香蕉才能把香蕉摘走!”“你们能帮帮小猴吗?”学生的探索欲望及其强烈,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正确列出了算式。在汇报时教师提出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呢?怎样计算呢?新课就在故事留下的问题中开始了。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让他们懂得应该帮助有困难的人,乐于助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列式解答后,学生有了成功感,情绪高涨,随着小猴的行走路线慢慢前行……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融入到故事情境中,作为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创设故事式问题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第二,在故事情境中练习,提高解题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度的练习有利于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果只是机械地出示习题,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来说是很枯燥的,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如果将练习寓于故事情节,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生特别好动,因此,教师切忌“一言堂”,学生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差。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这样学生积极性相对更高,教学效果更好。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这一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应增加一些实践操作来活跃教学气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小朋友们排成一队,小明前面有6人,后面有4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许多学生很快得出是10人。此时,不能马上说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练一下,把小明叫到讲台上,再找6个人站在他前面,4个人站在他后面,让学生自己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这时,学生兴趣盎然,还须加1,把小明给忘了,一个难点就这样轻松解决了。
  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玩游戏,如果把教学和游戏有机整合到一起,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更容易获得知识,如果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讲书本上的知识,学生靠死记硬背,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感。灵活多变的游戏教学,寓教于乐,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最终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同桌合作,通过动手剪和拼得出结论,这样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恰当地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走进了课堂教学,成为教师授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如果教师的教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会大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追击问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便于学生理解。此外,利用多媒体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把平面图还原成立体图,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成功解决了问题。
  六、利用语言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将死板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甚至幽默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并接受新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的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比如,在学习《商的变化规律》时,刚一上课,教师就从口袋里掏出12块糖,并把这些糖平均分给第一组的6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几块?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教师又拿出12块,共24块,还是平均分给这6名同学,又该怎么列式呢?结果又是多少?学生观察后,总结出结论。用同样的方法增加学生人数,糖的块数不变,再总结出结论。
  七、在教学中要多鼓励
  小學生在课堂上一般都是非常积极的,当教师提出问题时都会踊跃举手发言。但是,一旦有学生回答错误并被教师批评,下次他们就会用拒绝回答的方式来避免出错的尴尬,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不愿回答问题,教师就会不知道学生哪里不会,教学的盲区也就产生了。因此,教师作为知识与学生的纽带,应该在他们回答错误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多多鼓励,耐心讲解,找到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增强师生互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上课时带教材和教案外,还可以带一个袋子,装上一些小奖品,对上课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开动脑筋,积极发言,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总之,数学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夜阑,白益民.教师的角色与教师的新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陶行知.中国教育的改造[J].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3]李晓东.小学生心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J].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5]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冯 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6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