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招生问题分析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松原 周昱英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层次不高和数量缺乏已经成为目前高职院校都面临的主要问题,招生困难这一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如何在新形势背景下拓宽招生渠道,保障招生的质量和数量,是目前所有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 招生;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0-143-001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近几年却面临着生源严重不足和生源层次不高的困境,同时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度和就业层次有待提高。一方面,高考总人数相比于以前正在快速下降,这是由我国的人口结构决定的,也是造成生源减少的主要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以江苏省为例,许多本科院校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扩招现象,这无疑压缩了高职院校的生源空间。尤其是从2017年开始,江苏省高考录取政策的改革,将原来的本一、本二、本三批次,调整为本一、本二两个批次。调整后分为提前本科、本一、本二、高职(专科)统招和高职(专科)注册入学等批次,这更加造成了高职院校生源紧张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招生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普遍扩大和高考录取率的提高,高职院校招生竞争愈加激烈。以江苏省为例,高考报名总人数逐年递减,录取率逐年攀升。2018年累计录取各类新生30.1万人,总录取率90.96%,自2016年以来,录取率持续超过90%。
  1.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减少
   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主要是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自计划生育政策出台以来,年轻人的人口数量在逐渐减少,全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新一代人口数量的减少造成了高考总人数的持续多年下滑。根据调查数据,2008年以后,我国高考总人数达到峰值1050万人,以后开始逐年下滑,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到2020年[2]。
  2.海外教育竞争力增强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机会增多,无论是海外留学经历,还是国外优良的教育资源,都越来越吸引着当今的中国家庭[3]。尤其是国内高考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些高考报名人数较多的省份,每年参加高考人数近百万,竞争压力可想而知。这都直接影响着国内生源的分流。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60.84万人,首次突破60万大关,同比增长11.74%,继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4]。
  3.就业压力增大
   当今社会考大学早已不是高考的最终目标,上大学的最终目标无疑都是为了就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如何选择就业竞争力强的高等院校已经成为考生的关注热点。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仍然青睐于本科毕业生,特别是名校毕业生,对于高职专科文凭甚至无人问津。单位招聘倾向于名校毕业生无可厚非,但不应把学历作为招聘的唯一标准,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更为重要,能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更能体现一个毕业生的价值。
  二、高职院校招生对策
  1.现有的招生制度调整和完善
   新形势背景下,现有的高职院校招生制度在充分响应国家招生计划前提下,不能盲目扩大招生数量,应当确保生源质量。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打破传统观念束缚。招生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发放招生简章、挂条幅、宣传演讲、电话宣传及网络宣传。在招生宣传过程中,可以抓住当今高中生和家长爱玩Q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特点,创建QQ、微信招生咨询群,方便解答家长和考生的疑惑。此外,可以随时发布一些学校的各个优势专业视频介绍等,在不到校参观的情况下方便家长和考生了解学校办学实力和条件。
  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面向社会的各个工作岗位。尤其以理工科专业为例,高职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上,这就要求在设计课程体系时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加大实践课时量和教学力度。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专业对口率低、毕业生离职率高等问题。所以,在课程设置上,除了设置相应的理论、实践课程外,还需要增加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素养、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树立学生的专业价值观念,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好、职业能力强的技术型人才。
   在就业率提升的同时,以就业促进招生,充分挖掘生源,更有利于招生工作的进行。将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作为招生宣传的亮点,以发扬大国工匠精神为主体,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切入点。
  3.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明確办学宗旨,创新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把握时代发展的动向,与政府、企业合作,构建多位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的人才缺口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关键。通过校企合作、多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教育融入到生产实践中,确保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承接作用。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注重大学教师和工程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提升办学质量,增强院校实力。以培养优质毕业生为依托,建设一流高职院校为目标。充分发挥院校的办学优势,与企业开展深度“产教融合”;与兄弟院校相互借鉴学习;与国外优秀院校深度合作,不断提升院校知名度,吸引优质生源,扩大院校品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娟,李建荣.以导师制为平台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时空,2012,8(06):86-87+93
  [2]裴晓桃.高职院校招生就业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8,33(02):41-45
  [3]王清莲.高职院校生源减少的现状与原因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01):15-17
  [4]马嵘,程晋宽.高等教育国际学生流动的新趋势及动因研究——基于国际组织相关数据报告的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8(06):47-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6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