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背景下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雷宇

  [摘           要]  针对高职院校进行分类招生的情况,从学情、职业技术课程及教学情况三方面进行分析,加强教学设计工作,构建科学化教学体系。以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采用“2主4融合”项目教学,在学情差异大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明解决方向。
  [关    键   词]  分类招生;职业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036-02
   2007年,教育部允许部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今后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会成为主流,入学渠道多元化和生源结构多样化将变成趋势。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开始实施自主招生考试,且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从2014年起不再为自主招生人员(单招生)单独编班,而是和统招生混编。在教学过程中,受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差异等影响,教师采用统一教学方法和标准可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分类招生背景下,职业技术课程教学组织亟待调整。
   一、分类招生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学情差异大,学习需求不同
   单招生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计算能力较弱,统招生学习主动,理解能力较好。学生对结束学业后的选择不同,有毕业后继续深造的,也有毕业即就业,这两种需求将长期共存,从而决定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学业的不同期望,也就意味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兼顾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二)职业技术课程体现较强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
   职业技术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通常要求学生在学习职业技术课程之前,进行相关理论基础课程学习、完成专业认知等实习实训,且为后续其他职业技术课程奠定相关知识技能。职业技术课程内容是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考证通过率。
   (三)采用统一教学方法,授课效果不佳
   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由于基础知识扎实,统招生大多能跟上教学进度。但单招生学习吃力,对一些基本知识理解不透,带来学习挫败感,严重影响后续的内容学习。教学中教师在课时富裕的情况下对同一概念、技术操作进行重复介绍演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反而失去提高升华的宝贵课堂时间。教师教学总游离在基础内容教学,缺乏教学成就感和被认同感。
   二、高職院校分类招生背景下课程教学探索——以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加强教学设计工作,构建科学化教学体系
   结合高职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学生职业方向,对相关岗位进行分析并提取岗位中与该职业技术课程相关联的工作任务,建立起典型工作任务,进而对该职业技术课程学习领域课程进行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项目驱动为主要教学模式构造教学情境,在此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实现一体化教学,加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具体教法、学法总结为:“在工作任务驱动下,以项目为载体,构建‘2主4融合’的项目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融合、学习内容与职业标准、岗位工作内容融合、学生与员工角色融合、教师与师傅角色融合。
   1.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融合
   利用实训场所,构建与学生今后就业岗位相同的教学环境,为学生今后顺利融入工作环境做铺垫。
   2.学习内容与职业标准、岗位工作内容融合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的教学内容即今后岗位工作的内容,并且与职业标准对接,学生就业后发现所做即所学,能快速高效掌握工作要领。
   3.学生与员工角色融合
   在授课过程中,以员工的要求严格管理学生,如上课穿工作服等,让学生时刻以岗位要求规范自己行为,培养学生遵章守规等能力。
   4.教师与师傅角色融合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要进行典型技术的示范。例如,泵的启动,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
   (二)稳步推进教学实践,努力构建“2主4融合”的项目教学模式”
   1.构建班级动态学情电子资料库
   单招生和统招生混编在一个班级,由于学习关注点不同,会降低教学内容难度。在入学初期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统计、登记,包括入学成绩、特长、缺点、兴趣等,建立班级学生情况电子资料库。每门授课教师可以在授课中对电子库中每位学生的资料进行补充,包括在该门课程中的表现等,要不断更新,呈现动态化。该电子资料库可供所有任课教师调阅,熟悉班级学生基本情况,为后续课程教学中任务分配、角色扮演提供合理参考。
   2.进行“2主4融合”项目教学模式
   授课教师在熟悉班级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2主4融合”项目教学。授课教师熟悉学情,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分配项目内容、确定扮演角色,做到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建立自信心。
   3.方法手段
   课程教学中,主要以任务驱动的“2主四融合”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根据项目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采取情景导入法、角色扮演法、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借助仿真实训平台、精品课程学习网站、火电厂虚拟巡检平台、微信、QQ等新媒体多种信息化手段,借助大量现场图片、设备实物,让学生虚实结合,加深重点知识技能理解,突破难点知识技能桎梏。    4.教学实施
   每个项目分为准备环节、讲练环节、巩固环节和反馈环节。
   (1)准备环节:“领”——领任务,查问题,寻结果。采用情景导入法,让学生观看电厂运行工人现场录像,认知运行调节的工作场景后分组建值,选出值长等,实施角色扮演法。通过学习课程——微信平台,发布项目任务,学生领取任务、下载任务书,在精品课程学习网站下载对应任务课程课件、讲义、视频等学习资料。
   (2)讲练环节:“汇”——汇成果,获知识,练技能。分值汇报任务结果,教师就各值结果点评,进行示范总结,各值根据教师意见和建议,对结果进行改进,汇聚成果,得出最終操作票,进行泵与风机运行调节技术的操练。在教师点评示范总结的过程中,对于泵并联可以直接导入情景,在仿真机操作画面上让学生看什么是并联,进行泵并联后参数变化特点;泵的不同调节方式,可以通过分析比较法突破重点、难点。
   (3)巩固环节:“摹”——摹方法,勤总结,创新知。学生对本值结果和教师给出的结论进行比较,总结出知识要点;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过程、操作步骤要点及教师示范操作进行比较,总结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总结在本次项目实施中交流协作间的问题,从而实现方法的完善,为技术创新积累思路和素材。
   (4)反馈环节:“评”——评成果,促学习,速成才。对各值给出成果值间互评、教师点评,共同评选出优秀成果,并将精彩环节录制成微课上传至微信课程学习平台和精品课程学习网站,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5.教学考核
   以过程考核为重点,课程总成绩中过程性考核占30%,阶段性考核30%,综合性考核40%,如上传一次微课在综合性考核中加10分。
   (三)初步效果和特色
   初步效果体现在:(1)建立班级动态学情电子资料库,让授课教师熟悉学生情况,为下一阶段项目内容分配、项目执行者安排提供有效依据。(2)“2主4融合”项目教学模式解决学生差异性大,教师根据班级动态资料库对学生进行分组、任务分解,不同能力层次接收相对应难度任务,有利于建立学生自信心。(3)教师根据学情进行相应教学目标设定,在教学中获得对应的教学成就感。主要特色体现在:(1)建立班级动态学情电子资料库,让授课教师熟悉学生情况,在教学中因材施教。(2)在教师充分熟悉学生情况的前提下,在学情差异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2主4融合”教学组织,既解决了学情不均的问题,又完成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3)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课程教学中,申请课程学习微信,组建课程交流QQ群,为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开展提供网络平台。
   三、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分类招生考试情况下,虽然给各高职院校带来了更多自主招生权利,但生源广导致学生间差异性大,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构建科学教学体系,创造性地进行了“2主4融合”项目教学,解决了分类招生统一教学中的部分问题,但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师资有限,分类教学进程缓慢
   一个班级学生人数通常在30人左右,一名教师负责一个班级一门课程教学。实际授课过程中,采用不同学生、不同授课方式进行具体指导,往往导致授课进程缓慢。
   (二)学生相互间配合默契度不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实施“2主4融合”项目教学,同组学生完成共同学习任务,同组优秀学生虽然有一定引领作用,但对欠缺学习热情的学生影响甚微,导致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配合默契度不够,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三)班级学生电子资料库,教师共享度不高,授课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情变化
   班级学生电子资料库最初由教师指导学生建立,提供给教师,授课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根据学生表现进行更新。但由于教师间沟通滞后,导致学生电子资料库教师间共享度不高。
   针对以上在分类招生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组织中,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提高师生比;增加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学习;加强教师间交流,及时掌握学情变化等。
   参考文献:
   [1]黄金超.分类招生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研究与探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2):87-89.
   [2]杨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9(2):56-63.
   [3]陈维华,董丽娜.德国“现代双元制”对我国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启示[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1):21-25.
   [4]李国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育人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9(11):189-190.
  ◎编辑 李 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3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