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微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宗祥
摘 要: 在当今如火如荼的课改潮流推动下,教学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出现了空前的拓展,翻转课堂、网课等新的教学形式也逐渐走进了广大教师的视野。然而事实上课堂教学才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作为教学实践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教学实践开展的目的就是要在各个层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关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参与的深度都对教学实践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关乎着素质教育的方针能否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所以,促进学生高效、深入的参与到课堂上,对教学实践的效率和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方位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课堂教学中除了学生,教师也有着十分关键的地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居于平等的地位,教师能否积极参与、怎样参与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教学设计。具体来说,即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引和帮助、教学目标的设立与实现等。所以,想要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效地达到教学纲领的要求、实现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就要实现教师和学生两个平等主体的双向参与,特别是积极、有深度的参与。而在高中阶段化学科目的教学中我们要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笔者将在本文中展开论述。
关键词: 高中教学;化学;参与度
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广泛、深入的参与进来,对学生全面、长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到化学教学中,教师就要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合理的选择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等手段,在此基础上实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教学目的。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实践经验。
一、 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承担着组织、指引、带领学生的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的实践中的主体。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以及能否跟随时代、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都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着基础性的影响。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凭借自己所积累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教材长期产生的理解照本宣科,更不能将自己的定位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要及时转变观念,关注化学学科教学前沿,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同时,要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更多承担起指引者和组织者的职责,在教学中考查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难处,从而真正地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二、 促进学习方式革新,帮助学生减轻负担
在当今我们所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中,在化学课堂上学生往往倾向于片面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机械地进行背诵以及在无边的题海中挣扎。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得不到有效的调动。所以,要想让学生广泛、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要强调对学习方式的革新。在进行学习方式革新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的原则。具体来说,即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独立性给予充分的尊重,教学活动开展依托学生。在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开展的依托是教师的传授,而要改变学习的方式就要求将教学开展的依托部分转移到学生的主动、积极上。这样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束缚,促进学生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实现全面的发展。例如,我曾经要求学生开展过一项研究:硅是否可以被归类到金属材料当中。在这一课题的开展过程中,我全程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但是学生的失误和错误率较高。然而后来我要求学生开展合作自主学习,由学生自己开展研究和讨论,学生的失误率便得到了十分有效的控制,而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也增长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三、 强调情境构建,调动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因此,化学学科教学的开展也一定要扎根于学生日常生产生活实践的环境中。要将学生已经积累到的经验以及学习到的技能作为基础,创建能够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合作学习的具体情境。优秀的学习情境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专注于所要学习的知识;要能与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相联系,引发学生的联想;压迫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以下是几点具体的要求。
(一) 情景要与现实有紧密的联系——注意真实性
注意情境构建的真实性,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注意到或者没有注意到的有待他们解决的问题,进而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促进他们专注地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所构建的情境一定要是现实生活中能够体现或者学生能够根据实践经验联想到的,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切实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怎样清除水壶底部的水垢最有效?为什么?”这样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同时也能很好地引入到“酸”的学习中。
(二) 情境要富有创造性——为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提升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因此,我们所创设的情境也一定要为这一目的服务,要具有创造性,还要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余地。像“H2SO4的化学性质”这类情境明显没有足够的思考余地,只是倾向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设计制备氢气的实验方案”这类开放性的情境则能切实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这类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三) 情境创设要联系学科知识——注意情境针对性
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在情境实践中对所学到的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锻炼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与教学内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我们要对课本知识和教学的内容有深入的把握,理清其内在关系,把握其内涵以及外延。其次,我们要注重创设与实际知识紧密相关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实践中将现实问题抽象化,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四、 给予学生空间,尊重学生人格 过去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之所以倾向于被动的接受而不是积极自主地进行深入的参与,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如果不能将学生放在核心地位,不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客观情况,而是依据自己的主观臆断进行备课,在课堂上缺乏变通,采取填鸭式的硬灌,强行引领学生的节奏,难以充分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甚至对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产生打击。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也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然而却对学生更加长远的发展产生阻碍。而如果教师能够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改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表现,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就一定能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和热情。而教师中肯、客观的评价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发现自己的问题,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激发内生动力。同时,也能建立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五、 帮助学生掌握方法,科学参与课堂教学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小组内部往往是基础较为牢固、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的学生的一言堂,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往往被动接受前者的观点。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并没有掌握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和合作学习的伙伴以及周边的同学合作的方法。然而,在学生广泛、深入的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否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最终教学效果好坏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例如,怎样与教师的指引配合、怎样在遇到问题时向教师求助、怎样在合作学习和课堂展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与他人意见产生分歧时应如何表达、怎样把握他人观点中的关键点、怎样发掘他人观点中不科学的地方等。而这些参与的能力一方面要依靠学生在不断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自行发掘、自行总结,另一方面也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六、 确立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体系中,学习的目标以及对所学习的目标的兴趣是驱动力最强大、效果最明显的部分。学生在对自己所参与的课堂教学以及自主学习所能实现的目标以及产生的价值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后,才能真正产生积极性和内生动力,持续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并以此驱动自己的学习活动。而当学生能够将这样的热情和兴趣同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成长方向相结合时,这样的兴趣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升华成志趣。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志趣往往能对学生自身产生更强的驱动力,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更加有耐力和恒心,更加能够保持自己学习的动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以下几种手段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动力,对兴趣进行升华。
(一) 在开展新的知识的学习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所要学习的该部分知识的学习目标、应该达到的要求,同时也要使学生清楚这部分知识在整个化学知识体系内的地位以及能够产生的影响。
(二) 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扩展,着重讲解该部分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军事与国防以及科学研究方面有怎样的具体应用,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够做出怎样的贡献等,从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该部分知识的重要价值。
(三) 以课本为基础,将该部分知识与化学发展的历史以及化学家们勤奋钻研、不畏劳苦的形象结合起来,激励学生的壮志,引导学生将兴趣升华为人生的理想。
七、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以及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广大教师要在这一方面不懈的探索,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更加长远的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正兵.优化“五导”提高高中生化学课堂参与度——以苏教版《化学2》“乙醇”的教学为例[J].化学教学,2018(5).
[2]卢苗苗,郑雅君,占小红.STEM教育理念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渗透——以“柠檬精油的提取工艺”为例[J].化学教学,2018(7).
[3]陶佳丽.高中化学课堂即时评价对学生参与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喻琳.新课标下以三参四导为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索——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9):127-128.
[5]王彩芳.影响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因素研究——高中化学课堂如何促使学生积极投入问题探究[J].化学教育,2003,24(11).
[6]何文轶.创新教育新模式初探——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践活动和高中化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J].网络科技时代,2006(1):64-65.
作者简介:
黄宗祥,中学一级教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广西桂平市第四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72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