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情境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袁云霞
摘 要:课堂教学需要以学生为本,教师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依托情境教学,将远离学生的历史事件通过历史情境重现,从多方面提高课堂实效,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情境;氛围;合作
部编版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涉及三个民族,以及这三个政权各自是如何建立的,是学生要掌握的最基本的问题。而这三个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平相处即宋辽关系、宋夏关系则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因此它们是这节课的重点。而澶渊之盟是宋辽关系中的典型历史事件,因此它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重点,而评价这一历史事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则又是一个难点,因为正确评价澶渊之盟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的方法,从多种角度全面进行评析。
针对这节课所涉及的重难点,利用双休日,我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案,自我感觉准备充足。星期一选了七年级一个班级试上,结果完全出乎意料。课堂完全是我一人在唱独角戏,学生一头雾水,跟不上我的节奏,游离在课堂之外。从他们的眼神中我找不到学习的兴趣,似乎只有对我的不信任。尽管自我感觉设计恰当,但真正在课堂上落实起来还是问题百出。我自己很灰心,知道自己这堂课很是失败,这也说明这堂课的教案必须改,还得彻底地改。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听课的同组老师给我指出了这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归根到底这节课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没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这样说道,教学活动本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而我们传统教学一直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单向的传与受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同组老师建议可以尝试情境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实效。
所谓“情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或结合的境况。情境内容很多,包括戏剧情境、规定情境、教学情境、社会情境、学习情境等。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情境教学不但用在教学的开头阶段,而且还辐射、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不但指外部环境,而且指主体的内部环境,整合成为心理场;不但在教室中创设,还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社会大课堂中去,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去感受、体验、思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求真,而且更可以用来做激发美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引导学生求善求美,实施爱国主義教育、审美教育和品德行为养成教育。
基于这一课程理念,我把自己的教案重新设计,将情境与课堂内容联系在一起,可能还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具体设计如下。
一、 引用故事情境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包罗古今中外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等。可以这样说,历史知识是一切社会科学知识的基础,没有历史的社会科学是不存在的。学习历史,是学习各门社会科学学科的入门途径。古人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节奏,历史这门学科似乎已经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学习历史被认为是研究故纸堆,尽做无用功,学生上课也很是提不起精神。如果教学过程仅仅就是纯粹地传授专业知识,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么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就得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但对于初中生而言,有些文化较为深奥,应该弃而不用。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我尝试着引用用故事情境,尤其是对于七年级的中国古代史而言。以故事为情境,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相关的简明、短小故事,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在这一节课的导入新课部分,我首先使用了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对联一出,虽然大部分学生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历史课的开场白居然是一副对联,显然吸引了他们的眼球。我顺势解释道:这是著名小说家金庸先生曾经创作过的十四部小说联成的对联。其中《天龙八部》中的主人公乔峰(萧峰)既当过汉人也当过契丹人,他正好涉及了今天的北宋与辽政权;另一主人公虚竹小和尚误打误撞成了西夏国的驸马。故事情节我不展开,因为说到这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明白我出示对联的用意。在这我还设问了一句“真实的历史是不是这样呢?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在利用故事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树立故事和史实的区别。前一节课我就是简单地运用了复习式导入,虽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概念,但无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学到北宋政权建立时,学生对于“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这两个故事并不陌生。前一节课我就是简单地在学案上把这个故事内容给放上去,给了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结果我发现很多学生漠不关心。这次我改变了这一做法,出示一些图片,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自己讲出这个故事,对于学生的讲说给予肯定与表扬,学生在充满自信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其他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增长了知识。
二、 利用地图情境
为了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有时往往得借助于一定的地理知识,尤其是今天这一节课,又正好涉及了三个政权,光是一味地去介绍,学生很难形成一定的空间形象。历史时空观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以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在探究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的建立时,我出示了地图,并介绍了一定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建立空间感。这是历史学科素养中对于时空观能力的要求。由于这需要掌握这三个政权建立的一些基本要素,再出示完地图以后,这部分内容我就留给学生自学,根据课本上的相关内容找到与三个政权对应的知识点,并邀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完成。从学生的答案来看,这种小情境也有一定的价值。
三、 爱国主义教育情境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等。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这一历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融合不断加剧。在这一课中如何正确评价宋辽之间的战争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此前双方有战有和,战争时双方均损失惨重,但这些战争是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兄弟之争,战争之后签订澶渊之盟,双方迎来宋辽百年相对和平的不易,民族融合不断加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四、 小组合作学习情境
在这节课中我布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探究“辽与北宋之间的关系怎样?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怎样?”这是本课的难点,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较高,需要培养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因为个人能力有限,所以我布置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基于失败之后采取的改进措施,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可能由于面对的是陌生的老师,学生似乎放不开。在我的鼓励之下,慢慢地小组合作的气氛变得融洽,四小组都给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做了简单的补充,本來很难回答的问题,顿时迎刃而解。
合作学习的课堂情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随大流,也并不是将自己置身事外。首先需要自己先独立思考,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从中不断地进行猜想、论证、共同讨论,实际感受和亲身体验到学科知识的产生过程。其次学生之间表达不同见解,集思广益,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对知识互补、实现资源共享,体现集体智慧。而我们教师则由过去的课堂主宰者转变为学科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正确的指导,发现学生的思维动向,提供信息,提出更深层次的新问题,以促进理解的不断深化。而学生自己变成了参与者、合作者。无论是对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还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这都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当今社会是一个资源共享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现在社会越来越需要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国家与国家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为了更适应明天的社会.就更应该从小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情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课堂。这节课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包括丰富的图片、详实的史料、清晰的视频,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这节课的内容。前一节课我采用的同样也是多媒体教学,这节课做了些调整,在关注课件内容的同时,我还注意色彩的搭配,防止长时间盯着幻灯片看时,容易出现的视觉疲劳。
信息化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和教科书一样,具有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的作用,运用在历史学科中更加具有优越性。它以其特有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性,再现过去历史的真实形象,便于学生把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通过历史表象更加生动地去理解和把握知识。在教科书中,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并不能长篇大论地过多解释,而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也是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之一,特别是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生动的历史事件,有了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将远离现实的历史重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打破了历史和现实的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将文字的内容动感、形象地表达出来,化静为动,使平面化的教学立体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达到以情激情、以情生情、以情动情的境界。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形象兴趣和积极性,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激起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
整堂课依托情境教学,效果不错。创设教学情境给我打开了另一个平台,情境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质量和实效性。在课堂上我们应将远去的历史复原,使久远的历史重现,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心理和认识的情境,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许聚龙.情境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0(8).
作者简介:
袁云霞,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花园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7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