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高考下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庄雅云 叶陈津

  摘 要:高考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了改革的阵地。化学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促进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考改革后,考试中心会更加强调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分析了新高考改革的趋势,提出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方面革新,从而高效地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对高考改革后化学学科的教学策略调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考改革;新高考;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高考改革步伐的加快,截至目前已经有将近24个省市(直辖市)将高考改革提上了日程。第一批高考改革试点是上海和浙江;第二批试点是北京、天津、海南、山东;第三批试点包括18个省市。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高考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高考改革考试科目主要存在“3+3”模式和“3+1+2”模式。“3+3”模式即语文、数学和外语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各科成绩按原始分计入总分,另外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任选3科,参加学业水平考试,以等级制计分,并按各科100分折算后加入总分。另外“3+1+2”模式即语文、数学和外语也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各科也按原始分计入总分,另外从物理和历史两门课中,任选一门考试,并将考试原始分计入总分,再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2门参加学业水平考试,以等级制计分,并按各科100分折算后计入总分。由于“3+3”模式存在太多种选考组合,导致试点省份出现高中某些科目教师严重缺乏,而有的学科又严重过剩;同时“3+3”模式也导致高校招生出现混乱,物理学科综合素质明显下降。鉴于此,“3+1+2”模式被越来越多的省份采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3+3”模式的缺陷。
  然而,不管“3+3”模式还是“3+1+2”模式,都降低了化学学科的地位,都不利于培养化学学科专业人才。化学学科由原来的理科必考科目变为选考科目,而且按等级折算后加入总分。化学学科在高考中地位的降低,导致高考化学学科的难度也必将下降,不然难以吸引学生选考化学。但为了适应大学相关专业的学习,如医学、化学、化工、制药等,对于化学学科素养的要求却提高了,需要学生能够用化学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并具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在这样的新背景下,如何吸引较多的学生选考化学,并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大学输送高素质的化学相关专业人才变得十分重要。
  Key Competencies,翻译为核心素养,可以理解成“关键能力”。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核心素养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概念的集合体,对于不同领域“关键能力”不同。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综合能力及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科“关键能力”的要求,落实到化学学科上即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它指的是在接受化学教育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关键能力、正确价值观、必备品质。新课标明确指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其中前三个素养归纳了学习与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思维;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体现了培养敢于担当的有志青年。
  如何在新高考中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我们调研了很多学校的不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按选课组合重新排班教学、按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固定语数英常规班级教学,另外3门选考科目分层走班教学。从上述做法可精炼出两种应对新高考的策略,即固定班级授课和按能力分层走班教学。现将上述两种模式分析如下:
  首先,固定班级授课。这是按高考选课的不同组合方式重新编排班级,并按照新班级授课。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文理分科时授课方式相似。该方式的好处是学生和教师都是固定的,有利于教师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容易适应教师的教学风格。但由于选课方式多样化,有的组合选课人数较多,有的组合选课人数较少,因此班級数目会增多,对教师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导致有的学校有的科目教师供不应求,给学校日常教学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采用固定班级授课方式的,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意两极分化的问题。在学习中,有属于尖子生级别的学生,也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因此化学学科在授课时需针对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尖子生,需要给他们一定的化学学科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的方向性指导;对于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则需要培养他们对于化学学科的兴趣,从基础抓起慢慢进步,通过一次次的突破找回自信,力争进入班级的中上游。
  对于分层走班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根据选考科目,按成绩等级划分班级,教师根据具体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慢慢提高学生的成绩。分层走班制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其天然的缺陷。由于学生是按学科分层次在不同班级上课的,所以无法拥有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对于收发练习以及作业的催交、补交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同时班主任也无法时刻关注到不同的学生,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把控、思想工作的开展都产生了一定难度。
  采用分层走班教学方式的,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意对学习过程进行把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大致相似,接下来即是对后续知识的消化、作业的完成情况认真监督,只有落到实处,才能防止走班制带来的弊端,缩小学习上两极分化的程度。对于分层走班教学制,还涉及相同教师分配到能力相差较大的两个班级,那么对于该教师来说实际上增加了教学压力,需要准备两节不同程度的内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针对新高考化学学科存在的两种主要授课模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方面展开分析高效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   首先,要重新认识教学目标。以往的教学目标主要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唯成绩论,也导致家长和部分教师以成绩好坏评价一个学生。新高考背景下,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化学学科则强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遇到未知的化学问题,能够做到不慌不忙,应用化学思维,结合化学学科知识,有条不紊地把问题解决。同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制定实验方案,评价实验方案,选择最佳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再改进实验方案,完善实验过程。如果这些能力都提高了,那优异的化学成绩则是学生掌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自然表现。
  其次,教学过程要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切忌为了快速提高成绩,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知识,只是暂时性记忆,学生在经历了长时间学习后,必将慢慢遗忘。但是,如果教学过程中,发挥化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结合化学学科特有的实验,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并深入掌握。对于已经传授的知识,或许学生已经掌握了,但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安排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感官刺激,真正将化学知识内化为一种常识,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受限于教学进度安排,导致我们的教学过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即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事实上,如果此时在相应章节停留一下,通过横向、纵向比较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经过再加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会更加深刻。
  然后,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究。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不同知识适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随着多媒体的引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上课时采用白板教学,利用课件上课,这可以大大加快教学进度,也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增加感官刺激。然而,也要注意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不注重学生动手记笔记,可能会导致学生只在课堂上将知识过一遍,回家后却没有印象。因此,多媒体教学需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切忌一味追求进度。首先,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可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该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课堂,使学生在主动思考中,深入对知识的理解。其次,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还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项目式,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项目为主线,通过同学间的分工、合作,完成具体的项目。该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目标明确,见效快,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另外,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还可以采用实验探究法。高中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也使学生失去了较多思考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验证性实验转变成探究性实验。通过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比不同条件导致的现象的差异,并分析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得出实验的影响因素。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最后,教学重难点的掌握应达到灵活变迁的程度。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切忌只停留在知識本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解决由重点知识,经过合理变形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懂得灵活应用。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宜深入分析重点和难点知识,并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以另一种方式呈现重点和难点知识,让学生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地挖掘、深入地剖析,就会对知识的应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新高考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发起总攻,高考改革必将成为历史的趋势。化学教材在变化、教学内容在变化,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万变不离其宗。为了培养优秀的化学专业人才,振兴国家的化工业,每个化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入探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何梁君.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科研版,2018(3).
  [2]房宏.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6).
  [3]郭先妮.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下旬,2017(6).
  [4]邬金福.基于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管理的实践探究[J].时代教育,2017(5).
  作者简介:
  庄雅云,叶陈津,福建省泉州市,泉州第五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7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