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合作学习的行动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迪科

  摘 要: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在不同课型和情境下,学生和教师绝大部分都会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有效方式,但采取合作学习小组时需与传统的学习小组区分,更需重视合作学习的主流行动模式及其合理运用。文章介绍了五种主流的合作学习的行动模式:“小组交叉组合学习”(Jigsaw)、“角色扮演”(Role Playing)、“小组访谈”(Team Interview)、“涂写”(Graffiti)和“思考(Think)—配对(Pair)—分享(Share)”,并对不同课型与合作学习的行动模式的合理结合给出了一些建议,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学;合作学习;行动模式
  一、 引言
  合作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和学习形式。在中小学英语的教学实际中,合作学习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笔者在近几年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相关主题文献的阅读,并使用合作学习的各种行动模式开设过许多公开课,在外出听课等教研活动中观察合作学习的行动模式,发现许多教师由于缺乏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操作路径,设计出来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过于简单,分组不合理,活动内容无意义,小组活动的行动模式单一,小组中存在话语霸权的学生等;学生兴趣不高、积极性差,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学效率低下,合作学习沦为合“座”学习。
  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的是哪些合作学习的行动模式适用于哪些课型,结合笔者所在教学区域的教学实际,根据英语的不同课型而使用不同的合作学习的行动模式来设计相应的合作学习任务,给一线英语教师一些关于合作学习的启示,深化教师在教学中合理、适度、有效地使用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 合作学习小组与传统学习小组的区别
  本文所提及的合作学习即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小组是一种最基本的学生活动的组织。合作学习小组与传统学习小组有很大的区别。
  合作教育的倡导者戴维·约翰逊(David Johnson)和罗杰·约翰逊(Roger Johnson)观察了合作课堂和传统课堂。对传统学习小组和合作学习小组进行了定义和区别,可逐条对比查看。
  合作学习小组:1. 相互依赖处于高级水平。成员对自己和其他成员的表现负有责任,更关注的是成员间联合的表现。2. 成员对小组和个体都要负责任。成员对自己和他人能否完成高质量的学习任务负责。3. 成员之间彼此促进。通过帮助和支持彼此的努力,他们一起进行真实的学习。4. 强调团队技能。每位成员共享领导责任,直接教授成员社会技能并在学习过程中被期望使用。5. 小组对作业质量和成员合作的效率进行奖励并希望得到进一步改进。
  传统学习小组:1. 相互依赖处于低级水平。成员只关注自己的表现,只对自己负责。2. 仍是个人责任。3. 讨论相互学习情况的机会很少。4. 成员由领导者指挥,团队技能被忽视。5. 奖励个体的成绩,没有对小组学习质量的整体进程进行奖励。
  三、 合作学习的五个主流行动模式
  在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以后,如何行动和操作便是重中之重。
  教师资源的先驱斯宾塞·卡甘(Spencer Kagan)总结出了70多种合作学习的策略,其中包括小组交叉组合学习、小组访谈、“涂写”和思考、配对、分享等。
  在合作学习中,目前被广泛研究和使用的主要有五种,这五种最主要的行动模式被广泛研究和使用,它们有着不同的特性。
  (一) 小组交叉组合学习模式(Jigsaw,以下简称“JS”)
  Jigsaw模式是由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而开发的,常在学习叙述性的阅读和学习材料时使用。
  (二) 小组访谈模式(Team Interview,以下简称“TI”)
  Team Interview模式是教师资源顾问吉恩·斯通(Jeanne Stone)为了在学生相互熟悉的活动、小组建立的活动、检查阅读理解或审查小组读书报告时使用而开发的。
  (三) “涂写”模式(Graffiti,以下简称“GT”)
  Graffiti模式是为了提高学生书面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质量以及检查理解和评价教学或进行非正式评价而开发的。
  (四) 思考(Think)、配对(Pair)、分享(Share)模式(以下简称“TPS”)
  ThinkPairShare模式是由馬里兰大学的弗兰克·莱曼(Frank Lyman)提出的为了改善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和保持信息的程度而开发的,简单而有效。
  (五) 角色扮演模式(Role Playing,以下简称“RP”)
  Role Playing模式是为了让学生能和成员一起来应对一个特定情景并且作出决定而开发的。
  显而易见,合作学习五种主流模式的不同功能决定了它们适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不同课型。
  四、 不同课型与合作学习的行动模式的结合建议
  笔者以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的课型为例,作如下建议。
  (一) Story time课型
  文本结构是Story time课型最重要的部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用“GT”“TPS”“RP”和“TI”模式,以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主动学习来探究文本结构,构建自身的语言知识体系,主动学习可以是自主的学习,也可以是独立思考后的合作交流,教者运用情境、任务等来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推测、观察、理解、联想、归纳等策略来学习,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和空间,而小组合作能提高探究的效率,帮助那些反应较慢、错误率较高的学生迅速进入状态,提升他们的信心。在合作中,自己独立思考一遍,再与组员交流一遍,看似相同的两遍,实际是截然不同的作用,学生往往在与组员交流时进一步修正自己的想法,使得结构更清晰更明确。   初中英语单元教学中的Reading课型可参照此用法。
  (二) Fun time/Culture time课型
  Fun time/Culture time课型中使用“TPS”和“RP”模式对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情绪进入单元主题,快速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具有重大作用。此外,设计的课后作业使用“JS”模式,提高了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且组内每人获取的信息不同,需要分享和整合才能获取所有内容,大大提高了获取信息的效率,给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背景知识补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初中英语单元教学中的Welcome课型可参照此用法。
  (三) Grammar课型
  Grammar课型明显不适用“JS”模式,易造成学生仅掌握自己获取的部分句型,知识结构不全。“TPS”和“GT”模式明显更实用。在Grammar课型中,教师要针对语法重难点,有步骤、有目标地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学习,有利于降低重点句型的难度,更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改善Grammar课型沉闷的课堂氛围,达到训练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初中英语单元教学中的Grammar课型可参照此用法。
  (四) Cartoon time/Sound time课型
  “JS”和“TPS”模式不适合用于Cartoon time/Sound time课型中听的部分,易造成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取录音材料,这是转瞬即逝的信息,稍一打岔就无法再获取。而在本课型的“说”的部分,“RP”和“TI”模式就很合适。在听力中,新知识呈现后,教师应让学生来做主人,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访谈的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巩固知识。
  初中英语单元教学中的Integrated skills课型可参照此用法。
  (五) Checkout time课型
  Checkout time课型的复习部分先采用“JS”模式,让小组内每一个成员负责归纳总结本单元的其中一个部分的知识,然后拼图一般整合起来,再配合“GT”模式进行检查掌握程度,就可以很好地达到复习的目的。“TI”模式适用于Task课型后半部分的写作任务,在学生熟悉该主题写作的流程后,使用“TI”模式检查学生理解情况,并写出文章或报告,从而完成Checkout time课型的所有任务。
  初中英语单元教学中的Task课型可参照此用法。
  五、 结语
  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使一线英语教师走出合作学习形式化、简单化、表演化的误区,更新合作学习的不同行动模式及其使用建议,探索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同课型与不同合作学习模式的结合度,希望有助于将英语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社会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提高教师合作学习的行动模式的运用水平和能力,减负增效,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玛丽·艾丽斯·冈特,托马斯·H.艾斯蒂斯,简·斯瓦布.教学模式(第四版)[M].尹艳秋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坦.合作學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3]冉旭.使用小组合作统整读写法 提升高中生英语读写能力的行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05.
  [4]涂英.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5]程洪玲.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6]陈然.词汇语境教学法在初中低年级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反思[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7]吴迪科.情境,英语阅读课的高效合作之匙[J].考试周刊,2017(13):101.
  [8]刘海英.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有效实施合作学习[J].北京教育(普教),2012(7).
  作者简介:
  吴迪科,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8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