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整本书阅读的实践误区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欧运波

  摘要:整本书阅读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却存在讲座代替阅读式、课内阅读教学式、强制阅读式、放任自流式等误区,这严重影响了整本书阅读的推进。消除这些误区的对策应该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自由阅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以自由阅读为主;阅读与交流相结合,以阅读为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实践误区 对策
  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早在民国时,叶圣陶先生就提出应重视整本书阅读,“除单篇的文字之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从学生的阅读现状及困境来看,“整本书是弥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伪阅读(纯为应试的阅读)的良药”。但整本书阅读在实践中却存在讲座代替阅读式、课内阅读教学式、强制阅读式、放任自流式等误区,这严重影响了整本书阅读的推进,这些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整本书阅读的实践误区
  1.讲座代替阅读式
  讲座代替阅读式指的是语文教师采用讲座方式,把自己对整本书的感受、理解、思考、研究所得讲授给学生听,以教师的讲座代替学生阅读实践的一种行为。讲座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以教师的讲座代替学生阅读实践则背离了整本书阅读的宗旨。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标的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的主角始终是学生,教师的讲座可以作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手段,其为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服务,如果单一的以教师的讲座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实则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2.课内阅读教学式
  课内阅读教学式指的是教师把整本书阅读上成了课内的阅读教学,也就是把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整本书阅读实践中把整本书拆分为不同的章节,进而带着学生像课内教学一样的精读,这违背了整本书阅读的主旨。整本书阅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了克服单篇语文教学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单篇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阅读碎片化的倾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单篇化阅读由于千人一面的讲解,导致了理解的一致性,不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而整本书阅读则可以克服单篇阅读的缺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和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能力。另外,如果把整本书都带到课内进行阅读,必将占用正常的课时,影响教学的进度。
  3.强制阅读式
  强制阅读式指的是语文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没有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而自己选定一本书作为全班学生阅读书目的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这种强制阅读的行为必将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利于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师之所以会采取强制行为,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便于调控整本书阅读。全班选择一本书阅读,教师可有效掌握阅读计划、阅读目标、阅读步骤、阅读进度、阅读评价。二是许多教师生怕学生选择无用的书来读,故他们认为,学生应该选择有用的书来读。有用,指的是对考试有用,云南高考大阅读主要考小说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因而这些教师指定的书多为这两类。三是很多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作品的熟悉程度为学生选书。其实,教师喜欢的学生不一定喜欢,甚至可能会反感,每个人的阅读趣味和喜好是完全不同的,因而把自己喜欢的作品强加给学生是不切合实际的。
  4.放任自流式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一线语文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是茫然的,故而他们在整本书阅读中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一些教师的做法是:在课堂上向学生布置整本阅读任务,介绍推荐书目,要求学生找书自行阅读。在此过程中,既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不开展阅读活动;既不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也不关注学生的阅读效果;既无设计整本书阅读的方案,也无阅读效果的评价方案。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时间。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根本没有时间来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和研究。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的课余时间已被作业、试卷所占据,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所剩无几。二是考试。虽然整本书阅读很重要,但高考还未对整本书阅读进行考查,考试没有考,很多教师就不重视,甚至放弃了整本书阅读教学。三是语文教师自身的原因。以研究者的角度阅读整本书,既要研究整本书的内容、结构和语言,又要研究整本书的情感、思想和意蕴;既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又要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有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底气,而许多教师恰恰缺乏这样的底气。
  二、整本书阅读的对策
  1.课内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
  整本书阅读应该以课外为主。从时间的角度来看,语文课内已无多余时间让学生来阅读整本书。語文课内时间已被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知识教学、考试复习课所占据,特别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几乎占据了语文课内的教学时间。所以,指望在课内阅读整本书是不现实的。除此之外,从阅读方式来看,整本书阅读主要采用个性化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的主要特点是自由,跟课内阅读是不同的,而课内阅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是明确的,课内阅读强调的一致性、齐步走,不利于开展个性化的阅读。由此看来,语文课内不适合开展整本书阅读,所以整本书阅读应该以课外为主。
  当然,语文课堂在整本书阅读中也有重要的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二是语文课堂提供了交流展示的舞台。课内的活动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课外的阅读,课内的活动搞得好,学生就会产生阅读的动力,有了阅读的动力,学生才会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位老师在《三国演义》的名著导读课上,有效调动了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这位教师的名著导读课是这样设计的:
  有一个人受到了儒释道三家推崇,儒家把他当作武圣人,道家把他封为天尊,佛教把他封为护法神。有一个人被历朝历代一封再封,生前的爵位仅仅是侯爵,宋朝时被封为王,明朝时被封为帝。有一个人成了剃头刮脸、描金制革、屠宰典当、治病除灾、饭馆酱园等一百多种职业的祖师爷和保护神。他是谁呢?他为什么会受到儒释道三家的推崇?为什么会被一封再封,最后成了帝?为什么这么多行业愿意把它当作保护神?同学们,读完了《三国演义》你就会明白了。   对于《三国演义》的主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拥刘反曹”,有人认为是宣扬“仁政”,有人认为是宣扬了“忠”,有人认为是宣扬了“义”,有人认为是宣扬了“智谋”,有人认为是宣扬了“兵法”,你的观点呢?看完三国演义后,你就会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堂名著导读课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成功地创设了问题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所以说整本书阅读的课内活动是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服务的。
  2自由阅读和教师指导相结合。以自由阅读为主
  在整本书阅读中,应充分發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学生的主动性,应该把学生的自由阅读和教师的指导结合起来,以自由阅读为主。自由阅读主要指时空的自由、目标的自由和方法的自由。
  (1)时空自由
  整本书阅读主要是在课外进行的,因而阅读时间、阅读空间都应该由学生决定。欧阳修的作品主要是在车上、枕上、马上写成的,季羡林的很多作品是在会上、路上、飞机上写成的,这说明他们的写作时空是自由的。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时空也应该是自由的。从时间来看,有的喜欢早上读;有的喜欢中午读;有的喜欢晚上读。有的喜欢—个月读完,有的喜欢一个学期读完。从空间来看,有的喜欢在教室读,有的喜欢在阅览室读,有的喜欢在宿舍的床上读,甚至有的喜欢在厕所读。喜欢什么时候读、在哪里读,都应由学生决定,教师不要干涉,应予以尊重。
  (2)目标自由
  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整本书的阅读中会确定阅读的目标,希望以目标来推动整本书阅读,但教师确定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选择的。每个人的性格、爱好、气质、基础不同,故应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也应该允许学生无目标地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才是最真实的阅读,是一种心灵完全放松、真正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真正能获得一种阅读享受的阅读。有些时候,可能我们一些教师太过功利,太想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些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们读中学时,考分虽不是太高,正是因为他们在课外没有目标地阅读了大量“无用”的书,才为他们以后的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方法自由
  教师可以推荐阅读方法,但不能强制用某种方法。比如:有的教师强调学生用“精读”的方法来阅读整本书,这是不科学的。每个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可能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选择。每个人的阅读方法都是不同的,诸葛亮的阅读方法是“观其大略”,陶渊明的是“不求甚解”,苏轼的是“八面受敌法”,郑板桥的是“精当法”,钱锺书的是“笔记法”,老舍的是“印象法”,马克思的是“计时法”。由此看来,不同的人有不用的阅读方法,在整本书阅读中,应该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当然,学生的自由阅读,还需要教师的指导,作品有不同题材的作品,教师的指导主要侧重于对这些作品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这是一种宏观的指导。整本书分为不同的体裁,有的是小说,有的是散文,有的是诗歌,有的是戏剧,有的是实用类文本,有的是历史著作。体裁不同,阅读方法就不同。有的学生拿到整本书感觉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应根据整本书的体裁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这种指导能有效地推进整本书的阅读。
  3.阅读和交流相结合,以阅读为主
  在整本书阅读中,阅读是根本,是基础。交流在整本书阅读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交流能推动整本书的阅读。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学生阅读整本书是根本。整本书阅读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眼界和格局,获得审美体验。这些作用能否实现完全依赖于学生是否有效地读完了整本书,是否由这一本书推广到阅读其他整本的书。
  阅读是交流的基础,没有阅读,交流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学生要先阅读,阅读后才会产生阅读体验,有了阅读体验才会有言说表达的欲望。由此看来,阅读是交流的基础。
  当然,交流对阅读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交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微讲座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形式。微就是小的意思,微讲座就是小讲座。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小疑惑、小问题。这些小疑惑、小问题,如果能够得到解决,将逐渐地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使学生获得阅读成就感。有位教师把学生阅读《红楼梦》时遇到的问题收集起来,问题如下:
  (1)为什么王熙凤一定要害死尤二姐?
  (2)贾环为什么跟亲姐探春疏远而跟堂姐迎春亲近?
  (3)王夫人为什么一定要撵走晴雯?
  (4)《红楼梦》里的薛姨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巧姐只是一个小孩子,为什么能进入金陵十二钗正册?
  (6)在男尊女卑的古代,贾母为什么能号令贾府?
  这位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很有探究的价值。其次,认领问题确定探究主体。一般情况下,谁提出来的问题由谁负责探究。当然也可以组织一个探究小组共同探究。第三,有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阅读文本、检阅资料、拟出大纲。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教师主要起一个指导的作用。第四,把研究成果用小论文的形式写下来。第五,把小论文转化成课件。第六,交流展示。微讲座活动深化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阅读和交流相辅相成,阅读是交流的前提,交流又为阅读提供了动力,正确把握阅读和交流的关系,有利于促进整本书的阅读。为了推进整本书的阅读,须消除整本书阅读的实践误区,针对实践误区制定有效的对策,有了这些对策,整本书阅读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65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