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唐景枫
摘 要:学校被公认为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场所,而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却往往被忽视。要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注重教育方式多元化,形成教育合力,而家校合作共育则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学生各方面都处于还未成熟的关键时期,重视家校合作共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以家校合作共育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家校合作共育策略进行探究,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合作共育;助力;全面发展;习惯;三观;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5-0098-02
現如今,独生子女的数量居多,且各有各的特点,给教育工作带来挑战。有的孩子从小在家长的溺爱中成长,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性格懦弱;有的孩子是留守儿童,疏于管教,存在情感问题;有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完整的爱,性格偏执。而有些家庭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如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家校共育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家校合作共育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家校合作共育策略进行探究。
一、家校合作共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
部分学校虽然有家校合作共育的想法,但是缺少完整的家校合作共育方案,使家校合作无法有效实施,就算是进行家校合作,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目前,家校合作主要是家长配合学校监督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告知家长每天要叮嘱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监督孩子完成作业。而留守儿童则主要是由祖辈照看,大多数祖辈文化层次低,加之事务繁忙,很难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指导。孩子遇到学习困难,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部分教师对家校合作共育认识不足,认为家校合作与其没有太大关系,且部分教师害怕与家长合作,认为很难与学生家长沟通,这不利于家校合作的开展。
2.家长方面
部分家长并不了解家校合作的教育形式,且对其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家校合作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部分家长不重视家校合作,对家校合作共育有抵触情绪,导致家校合作共育很难实施。家长的过于被动或不配合,使家校合作共育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此外,大部分家长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不能尽全力教育孩子,导致家校合作共育动力不足,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3.家校合作目的偏离
家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当前,部分学校不重视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教育目标,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把目光盯在学生学习成绩、考取重点学校上,家校合作共育的主题也仅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导致家校合作目的偏离。
二、家校合作共育的意义
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家校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且家校合作共育能使教育实现连续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家长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校合作共育实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有利于家校互相传递信息与交流。在家校合作共育的过程中,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日常表现,而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第四,有利于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家长是学校有效的教育资源,他们对学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对优化学校教育环境提供帮助。学校可以利用家长这一有效资源优化学校教育环境,让学生接受好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第五,有利于家校互补,实现双赢。家校合作共育,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利于家校互补,实现双赢。
三、家校合作共育的策略
1.创新家长学校活动形式,提高家长教育能力
以往的家长学校活动基本上都是由学校领导或教师讲,家长负责听,主要是给家长播放学生汇报会、生活剪影以及学生特长展示等,丰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实际上,学生家长是一个较复杂的社会群体,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想做好家长工作,就要有明确的思路和途径。为此,学校可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第一,积极开展家长教育工作。要改变家庭教育现状,逐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综合素质。而兴办家长学校就是为了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因此,家长学校的教学重点在于统一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共性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知识讲座,有效推动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方法的创新。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学校在提高家长素质方面的作用,学校可将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列入德育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对家长进行系统性指导。学校要结合家长的学习动机与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家长学校活动。可采用座谈会或讲座的形式对家长进行辅导,为他们讲解一些具有针对性且实用性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及时解答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家教中的困惑,提高家长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激发家长家校合作共育的积极性,让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第二,积极开展家长交流活动。开展交流活动,家长之间能相互分享教育经验,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是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家长交流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给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表现,还要对家长提出合理建议,除了让他们给孩子做表率外,还要让他们懂得赏识孩子,信任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交流活动中,家长可以畅所欲言,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都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研究。
2.加大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要提高家校合作共育效果,就要加大教育力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此,要利用好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双向传播渠道,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一方面,教师要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传递给家长,以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一方面,家长要将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及时传递给教师,为教师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家校信息实现共享,能使家校合作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只有兼顾学生在学校与家庭中的综合表现,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为了加强家校合作共育,教师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结合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如各科学习成绩、学习遇到的困难等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教师在学生的总结上写上评语和给出一定的建议,让学生将总结交给家长,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此外,教师要不定期给学生留家庭作业,作业的方式主要是口头交流,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家长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监督孩子完成作业,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可结合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情况,为家长提供帮助。采取这样的方式,能加大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3.坚持请进来开会、走出去家访的原则
教师在家校合作中,应坚持“请进来开会、走出去家访”的原则,这也是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家访是实现班主任与家长零距离接触的重要途径,也是班主任与家长互相认识、联络情感以及增强了解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班主任与家长的默契程度,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切不可对家长言语相激或给学生打小报告,应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同时,教师要运用赏识教育,尽可能多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四、结束语
总之,加强家校合作共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当前学校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应着重培养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帮助家长应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要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打造良好的家校合作共育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翟爱勇.在家校合作中应用信息技术为孩子成长服务[J].成才之路,2014(09).
[2]王珺.家校合作提升儿童注意力[J],江苏教育,2018(40).
[3]王忠玲.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4]張道明.家校合作的误区及对策建议[J].江西教育,2019(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9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