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的特征与途径探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薛岩博

  摘 要:职业伦理教育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有效开展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法律职业理论养成教育具有实践性特征,教师在开展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过程中,应通过综合途径,促进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协调发展。
  关键词: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性特征;法学教育;综合途径;法治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5-0003-02
  新时代,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应当成为法学教育的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所以高校应加强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培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目前,法律职业伦理已成为法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可见道德品格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相关教育者应该对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的实践性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采取综合途径,提高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一、高校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的特征
  法律职业伦理也可以称作法律职业道德,它是在法律职业活动中形成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的总称。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人的职业灵魂,它主要通过法律人在实践与体验过程中内化伦理规范,进而在法律人内心形成较强的道德意识及人格特质。所以,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运用综合手段,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职业伦理行为,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并内化为品德心理结构。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现对其进行探讨。
  1.养习成德的目标特征
  养习成德主要是指将法律职业伦理习惯逐渐内化为法律职业道德品质。法律职业伦理习惯是法律人通过在实践中反复训练所获得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外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是否稳定还取决于法律人的道德意识、道德意志以及道德情感等。法律职业伦理习惯体现了法律人的职业伦理价值取向,也是法律人的自觉、自主行为。法律职业伦理习惯无法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法律职业道德品质是法律人的心理特征与倾向,与法律职业伦理习惯具有一致性。正确的法律职业伦理习惯的养成,以及高尚的法律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是需要经过后天不断训练的。所以,在法学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將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品质作为训练目标,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伦理习惯及高尚品格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2.尚行习动的方法特征
  道德实践是培养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训导。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上,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行为训练作为切入点,在职业道德反复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在具体的实践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3.信法治公的内容特征
  在法律职业中,不同的职业角色、职业境遇,在道德要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开展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过程中,教育重点应是内化职业法律原则,使其成为不同法律人的个体特征。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律信仰。作为一个合格的法律人,必须有法律信仰,它是法律人必备的一项重要品质。有了法律信仰,法律人就会将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崇尚法律、捍卫法律,将守法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与追求。法律信仰能够给法律人精神力量,能够促使法律人在道德争议中保持正确的立场,找到解决争议的办法。同时,法律信仰还能够强化法律人的社会责任感,促进法律人不断进步。二是公平正义理念。公平正义理念是法律人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理念,法律人是维护公平正义的使者。法律人只有拥有一颗公平正义的心、较强的职业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争得公平正义,从而实现“天下为公”的法治理想。所以,在法律职业养成教育中,教育者应重视对学生法律信仰、公平公正道德观念的培养,促使法律人形成高尚的道德人格。
  二、高校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的途径
  为了切合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的实践性特征,提高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的效果,本文提出相应的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综合养成模式。现结合教育实践,对该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综合养成模式的内容探讨如下。
  1.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综合养成模式的“三综合”
  (1)教育任务的综合。根据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本模式对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的内容与任务进行划分,分成法律职业伦理认知教育、法律职业伦理行为教育、法律职业伦理品质教育三个具有联系的层面。法律职业伦理认知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律职业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法律职业伦理规范以及法律职业规范体系。法律职业伦理行为教育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以及面对道德冲突时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法律职业伦理品质教育主要是在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将其逐渐内化为法律人的职业良心。
  (2)教育方法的综合。教育者应针对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目标任务特征,合理引入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方法,以增强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提高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水平。例如,道德认知教育适合运用讲授法,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教育适合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等等。
  (3)教育空间的综合。教育者应注重对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场所的拓展,倡导将教育由课堂延伸至课下、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及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规范知识,促进学生法律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与品质的养成。
  2.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综合养成模式的“三结合”
  (1)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与法学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在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结合法学专业技能教育开展,这主要是因为在法律职业活动中,法律人遇到问题时不仅需要运用职业道德知识来解决,也离不开对法律技能的运用。缺少法学专业技能的伦理教育,会变得形式化,缺少实践意义。目前,一些学校对法律技能与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二者并没有同步开展。
  (2)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应该实现常规化,教育者应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公平正义信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竞选学生干部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融入与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相关的知识。
  (3)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与法律实践相结合。高校应与公安、法院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密切合作,并创建法律诊所、模拟法庭等,引导学生在法律实践中,增强法律道德意识,并在发生价值冲突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养成良好的职业伦理习惯。
  三、结束语
  总之,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具有实践性的特征。根据这一特征,教育者应采用多样化的综合途径,不断强化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意识,引导学生养成法律职业道德习惯,使得学生能够在面对道德冲突时,具有较强的辨认和决策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申.法律职业伦理规范建设必须回应新时代的道德需求[J].南京社会科学,2019(01).
  [2]谢云霞.我国法学院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3]杜亚.论法科学生法律信仰的塑造和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3).
  [4]刘坤轮.“学训一体”法律职业伦理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政法论坛,2019(02).
  [5]杨涵.高校法学生的法律职业伦理培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7.
  [6]刘继虎.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与综合途径[J].湖湘论坛,2017(01).
  [7]杜承秀.法律职业伦理培养的路径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8(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9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