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小娟

   摘 要:新课标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成为了语文教育的关注焦点,怎样才能将此任务落实到位,更好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完成教学任务呢?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去进行策略探究,结合小学人教版语文课程实际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当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整个学习架构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层面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核心素养,并且依据其制定相关教学任务,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相比,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培养内涵型学识修养和文风意趣,彻底打破以往只关注知识点记忆背诵和运用的状态,不仅拓展了深度和广度,而且也更具学习趣味。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惯与能力,除了提升学生本门学科的能力以外,也波及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如此一来,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不断探究转变教学观念,也是语文教学上的一大进步。
   一、拓展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重视字词教学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字词教学堪当第一要务,作为学生语言构建的关键环节,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开展教学,是语文低年级教学阶段的重点。新课标明确指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和积累能力,有效针对低年级阶段学生进行语言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当中语言建构只要包含汉语拼音、汉字笔画以及借助字典进行生词查阅三项,语言运用主要围绕词组之间搭配和句子的整体表达两个方面进行。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建构和运用,紧抓字词教学,引导学生感知语文初级阶段的强大魅力。无论是课堂上的精读教学,还是课外阅读知识拓展,都会遇到不同的生词和句式,此刻教师紧抓基础,引导学生识别字词并理解句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葡萄沟》教学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第一,学生需要掌握课文当中的12个生字词,勤练习且学会用每个生字灵活组词;第二,学生需要透彻理解“五光十色、茂密”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将词语运用到句子当中造句;第三,找出文中描写葡萄架和葡萄干的句子,分析其结构并感受其中比喻手法运用的效果;第四,感受课文中葡萄沟的风土人情。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对于二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掌握字词和句式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放映的方式为学生分析每个生字的结构和偏旁,让他们借助多媒体呈现出来的形象图片去加深对生字词的印象。对于句式的讲解,多引导学生感受比喻手法的效果,辨别句子当中的感情色彩,从而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在掌握字词和句式的环节中,有效实现语言建构和运用,对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所帮助。
   二、提升文本理解和思维能力,重视阅读教学
   要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教学,全面提升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思维能力,打破故步自封的教学模式,让阅读教学真正成为能够辅助学生学习的一个环节。纵观语文教学整体,百分之八十都是以文章作为载体的,因此,全面提升语文思维能力,要在文本阅读方面下足功夫。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入其中进一步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所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注重由教師把控全局,重点放在了学生记忆背诵,忽略了让学生由文章内容产生联想,通过理解将文章化难为易。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如果有难点或者疑惑之处,可以通过交流和沟通验证自己的判断和看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阅读教学更是提倡这一点,建议教学能够通过师生互动和情景创设的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状态,学生紧随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感知作者的写作情境和思想感情。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已经拥有了两年的语文学习积淀,所以在本节课文内容讲授的时候要将重点放在如何有效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上。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环节,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实现师生合作解决问题的阅读效果。在教学伊始,教师可以提出“小兴安岭景色优美且物产丰富,大家有没有到过这个美丽的地方呢?”这样的发问与PPT放映出的美丽图景相契合,自然引起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不仅能积极思考,而且也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课文阅读中去了解这个陌生的地方。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创设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如“文中小兴安岭的夏天描写了哪些景物呢?”“找出小兴安岭当中对浓雾描写的句子。”这样在课堂过程中穿插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给出答案。如此一来,自然也就提升了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拓展了自身的核心素养。
   三、培养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重视诗词赏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也是教学应该实现的效果之一,其主要是针对诗词鉴赏方面,基于核心素养提升语文教学魅力。审美鉴赏作为陶冶学生情操的方式之一,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内容模块中,除了基础字词和阅读课文以外,诗词鉴赏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在鉴赏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语文教学当中的别样美,体悟诗人的创作意境和情感,感受中华诗词的巨大魅力。在诗词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通过小组谈论合作的方式,对诗词进行分析。这样一方面避免了教师一味讲解的满堂灌教学效应,也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基于核心素养进行鉴赏,注重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课前教师可以运用音频播放的方式循环播放苏轼的这首诗,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课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内涵。在学生进行自主鉴赏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表达自己鉴赏的结果和对这首诗进行整体的理解。学生自主鉴赏只是诗歌教学课堂中的一部分,要想鉴赏好诗词,还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譬如知识拓展和背景介绍,对于学生诗歌鉴赏都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抽查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程度,随机挑选学生说出诗词鉴赏之后本人的理解。这样一来,基于核心素养下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意义重大的。    四、加强文化理解和传递能力,对接民俗佳典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课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的教学模块和教学方式带给学生无限的乐趣。其中,加强文化理解和传递能力,有效对接民族佳典,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别开生面的一种方式。在众多课程中,语文是最具备人文性的一门学科,而其中最能够彰显人文性的,就是文化。从语文课程内容的价值方面来说,语文课程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同时也散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处于想象力丰富的最佳阶段,因此,在神话传说与民俗节日方面,势必能够引导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对接民俗佳典,增强文化的传承效果呢?教师的教学课堂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课文庞杂琐碎,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做到详略得当,但是对于一些略读的课文来说,倘若涉及一些经典的民族故事或者能够体现出来中华民族的某些精神,教师需要进行格外区分,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原型剖析。
   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这节内容时,大多数教学设计会采用略读方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自我感受人物形象,忽略了教师引导学生抠细节,把握石猴这个形象的性格特征。相比而言,恰恰忽略了重点内容。石猴进入水帘洞时勇敢无畏的精神,不正和中华民族敢为天下先的伟大精神相契合吗?将略读课文当中的优秀形象进行剖析,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当中也存在值得学习的大无畏精神,想必这也是语文教学当中素养提升的优秀教学方式之一。再如,在日常的民族节日中,教师可以进行课堂发散,给学生讲一些与节日相关的经典故事和人物,这也体现了语文知识的广泛性。在端午節时为学生发散知识讲解屈原的大义凛然,观看一些赛龙舟的视频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这些都可以作为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发散内容,引导学生感知中华民族节日的魅力。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策略意义深刻,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思考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化传承能力等,而且也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扩展了宽度和广度,给予学生别样的教学体验。只有深入教学课堂当中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过程,才能够有所成果,实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优质教学课堂,让教学效率有所保证。
   参考文献:
   [1]许敏玲.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7(7):23.
   [2]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21-24.
   [3]梁雪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时代教育,2017(18):157.
   [4]陈璐.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措施[J].知识窗(教师版),2018(2):53.
   [5]陈美贞.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18(4):42.
   [6]罗小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2):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1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