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指向一年级数学作业习惯养成的课后练习改进实践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翻开一年级的数学课本,课后的“做一做”和练习依然存在。2012新人教版教材课后作业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是针对每个例题自身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内容主要围绕例题知识点,以运用拓展、延伸为主,与生活中的数学紧密联系。例题和做一做相互联系,逐步渐进,由理解到积累梳理生活数学材料、扩大拓展学习数学资源,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课堂作业平台。
  关键词:数学作业;习惯的养成;兴趣
  那么,一堂数学课后的“做一做”及练习价值到底有多大?除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否还有别的用途?笔者思考,是否能把课后习题指向作业习惯,以课后习题来促进一年级学生作业习惯的养成?
  策略一习惯先行,双管齐下——突出作业准备习惯
  对于一年级学生,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过程,而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严格要求是必要的。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作业是一件令他们陌生而又烦恼的事情。在这个阶段,如何形成良好作业习惯是关键,对今后的继续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要从一入学就定下规矩,在一年级开始我们做作业都需要提前准备些什么。
  (一) 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课后练习习惯养成的基础
  对于每一个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学生来说,上小学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作为老师,应该在入学的第一个星期,让每个学生做好心理准备,适应小学的生活。
  1. 学会耐心,促进作业习惯的养成。刚上小学的学生最需要培养的就是“耐心”。小学教学中,每一节课程的上课时间是40分钟,学生必须在40分钟专心学习后才可以休息,上课需要耐心,面对各种类型的题目,做作业更是需要耐心。怎样培养学生的耐心?如: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这一课中让孩子们练习耐心倾听同伴说话。
  2. 学会独立,强化作业习惯的培养。做作业必须独立完成,这是每一位老师都会向学生提出的要求。独立,是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重要变化之一,生活中要学会独立,学习中更是要学会独立。如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课后“做一做”:读一读、做一做。我会把文具摆放整齐。我会自己整理书包。通过一个星期的说说、做做、比比,一个月坚持下来,独立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就能逐渐养成了。
  (二) 必要的物质准备是课后练习习惯养成的保障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首先要给从合适的学习用品开始为入手。尤其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新生,他们没有作业的习惯,因此要从一入学就定下规矩。
  1. 根据课表提前准备,在学具准备中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孩子们刚入学,面对一个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特别是课堂上,看见老师才知道这节是上什么课。为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尽快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业习惯,观察班级课表,告诉孩子们,小学有课程表,我们星期一到星期五是根据课表来上课,每一节上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准备的学具也是不一样的。数学要准备数学的学具,比如小棒、尺子等。
  2. 检查学生小书包,在反复强化中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习惯养成最少大约需要持续21天时间。对课前的准备习惯的养成在一年级开学的前半学期一定要反复强化引导。结合数学一上《位置》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的课后作业,每天安排四个小助手每節课课前检查孩子们的学习用品:文具摆放整齐;抽屉摆放整齐;书包摆放整齐。
  策略二分类细化,分步导行——重视作业读题习惯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终身受益的,决定你良好的作业习惯从读题开始,低年级学生做作业时往往只看题目,不看要求,做题时往往会出现少做、漏做、甚至全错现象,这些往往跟学生审题不清和没有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有关。
  (一) 指导细致,跟着读:教会学生读题的作业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在数学作业中,需要老师细致指导,有些数学练习的题目有好几个要求,题与题之间需要虚线分隔,每读完一题让学生想一想,理解题目意思,读通问题要我们干什么……
  1. 跟着老师读一读。纵观一年级数学课后作业中对作业的要求从字数上说一般3——6字字数居多,如一年级上册和下册出现频率比较多的读题要求:数一数;连一连;涂一涂;按要求,画一画等。掌握这些规律,教师在指导作业之前可先让学生拿好作业本,以一年级上册为例:先指导孩子跟着老师读一读,全班一起读一读。
  2. 笔尖点着自己读。课后作业中题目中有些直接出题要求,很简洁,比较常见的“比一比”“说一说”“划一划,连一连。”“比一比,涂一涂。”有些题目要求比较多,但往往中间也会出现“,”如“下一个该涂什么颜色?涂一涂,数一数”;“一共有()人,从左数起妈妈排第()”……针对这些简单的让孩子们自己笔尖点着尝试着自己读。
  (二) 巧设方法,自己读:培养独立读题的作业习惯
  读题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了解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
  1. 分层要求,明确数学课后作业常用字要求。笔者认为数学用字也存在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例如“多”“少”“大”“小”“左”“右”“分”“比”“个”等这些字,学生就必须准确掌握它们的意义,这样才有可能正确理解某些数量关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先让学生认识其中的数学生字,再进行比较,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快速的理解概念,领会意义。
  2. 凸显重点,解释贯穿题目要义的字词。根据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对字义理解不准确的特点,在教学时有必要把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做适当进行解释或者注上拼音。
  策略三规范姿势,督促强化——养成作业书写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解数学题也有一定的格式要求。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规范数学作业书写格式,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从数字书写指导中养成规范书写
  新课标明确规定:小学低年级应重视帮助和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执笔方法和读写姿势。刚入学的孩子可塑性很大,仅凭教师示范还远远不够,需要不断地强化养成。
  1. 从数字书写中规范“两姿”。“两姿”指坐姿和握笔,正确的握笔方法是:一寸距、三指圆、笔杆靠着虎口处,正确的写字姿势是: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纸要放正,要给孩子配备高矮合适的桌椅。
  2. 从日字格中规范书写。数学教学要求书写端正规范,不仅在低段有要求,中高段也有要求。因此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从一年级抓起,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一年级刚开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对照日字格进行描红。
  (二) 从课堂作业中养成答题习惯
  数学是一门简洁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的美在于数字的精炼、朴实。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作业教师应有不同的格式要求,进而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1. 借助学具规范答题操作。一年级孩子使用较普遍的是尺子,在画直线连线时教师就应指导尺子的用法,提醒孩子注意左手按住尺子,右手的铅笔尖靠着尺子的一条边画直线,这样就能画直。在一年级的数学课后的“做一做”作业中经常会碰到“连线题”或“送信”等需要用直尺帮助连线的就规定一定要借助直尺来连。通过直尺的帮助连线,整个题目正确率高,纸面干净整洁。
  2. 统一指导完善答题要求。在一年级的数学教育中,除了要求学生书写认真,教师应规范答题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没有好好读题,因此出错比较多,除了读题时圈划关键词以外,还要指导学生解题过程,解决问题的答题算式从左边写起。
  策略四引导激励,查漏补缺——完善检查作业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而检查作业的习惯是众多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习惯之一。认真检查是一个质疑的过程,是避免丢题、漏题的最重要的措施;同时,在认真检查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细心、耐心的品质。
  (一) 指导方法,明确作业检查的方向
  低段学生,认为作业是老师的任务,不太清楚检查的重要性。做完了,老师会改;没做完,老师会让补;做错了,老师会让订正,所以,让学生树立一种观点——订正也是自己要完成的一项任务。一年级的学生,需要老师指导如何进行题目的检查。
  1. 集体示范检查,引领学生如何检查作业。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要培养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老师在学生写作业时不仅需要强调检查的重要性,还要给学生做好示范作用,引领学生如何进行作业的检查。
  2. 个别指导检查:纠正学生不良检查习惯。在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的基础上,个别学生对于养成习惯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对这些同学还应进行个别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姿势、格式;提醒做得慢的学生抓紧时间,认真书写;对于书写潦草的学生给予提示。批阅后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集中出现的现象:答题不完整和答题不规范。
  (1)答题是否完整。这类现象在一年級的孩子不完整性比较高。在一年级上册练习二十二第4题,一共有多少串冰糖葫芦?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吗?有些孩子只回答了第一个问题,把第二个问题给遗漏了。
  (2)答题是否规范。往往是在个别学生身上,题目也比较简单,但个别学生做题比较随意,不够规范。如:小红前面有7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几人?这题如果随意解答出错率较高,必须让孩子通过画画,算算,正确率就高了。
  (二) 合理优化,提高作业检查动力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年级的孩子注意范围狭窄,情绪还不稳定、不集中,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对学习有好奇感,独立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的动力和行为习惯的持久需要不断借助外界力量。为让一年级的孩子能养成做完作业,仔细检查的习惯,笔者进行了一些完善。
  1. 合理的分层作业:保持学生作业兴趣。第一学段的孩子年龄小,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不要一刀切的布置作业,可以进行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作业,这样即使差的孩子也不会有厌学的情绪,反之积极性会更高,更别提去检查作业了,根据安排分层作业会事半功倍。课堂作业设立一、二、三星级题,让不同层次的孩子们品尝自己的成功感。
  2. 设置奖励机制:激发学生作业热情。作业的批改,一般采用百分制,数学采用等级制,给作业认真的、书写端正的、正确率高的予以额外奖励。每次批改完作业后,认真的学生在本子中夹一个大拇指,当集满10颗大拇指后,换成一张励志星贴到教室专用表格中。当达到一定数量的励志星后,进行物质奖励(本子、铅笔、棒棒糖等),当表格中达到10个励志星,再让学生抽奖,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认真作业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胡铁生.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教育研究,2002(5).
  [4]梁乐明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
  [5]分层作业的设计技巧.小学教育参考(数学),2007(7).
  作者简介:李乐华,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萧山区靖江街道第三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96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