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类学是什么》——从人看人到看文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王铭铭先生的《人类学是什么》一书中讲述了人类学主要研究的两大方面即:人类的体质特征和文化创造,而认定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核心。本文将从针对书中的一些观点,及我个人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继而阐述一些对“人类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见解和思索。
   关键词:人类学;文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C9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1-0094-03
   《人类学是什么》这本书由于它的初衷是,向各个学习阶段具有自学能力的人介绍人类学,以期望提高读者的人文素養,所以作者下笔时选择多讲些白话和习语,通过引用几句大众所知的国学隽语和中国历史,帮助生活在中文语境下的人们理解西方学科和学者的研究目的和思路。
   一、人类学是什么基本概括
   全书一共有九个部分。第一部分“人看人”,这部分主要讲述了人类学研究的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的体质特征,另一方面是人类的文化创造,并从这两个方面得出结论文化人类学为人类学的核心。第二部分“他者的目光”,学科基本观念演化为学科是什么是这个部分着重介绍的,通过“文化互为主体性”演化为学科基本观念的过程,向我们展示了近代人类学学科的历史。第三部分“离我远去”,通过对民族中心主义和现代中心主义的介绍,介绍了人类学的方法——田野调查的重要性,并且指出研究的四个主要方面:亲属制度、经济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和宗教人类学。第四部分“迈进人文世界”,介绍了在以上这四个方面人类学的主要观点。第五部分“生活的节律”,讲到人类生活的这四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以时间为线索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六部分“天的演化”,讲到社会制度的变迁,以及人类学对这种变化的思考。第七部分“看别人,看自己”,以作者在法国的一项微型研究为例,展示了人类学家的工作。第八部分“人类学家的成年”,主要讲了“人类学家是如何炼成的”,也讲述了从20世纪至现在的人类学历史。第九部分“富有意义的洞察”,洞察实则是在探讨人类学的功能,也介绍了中国人类学的历史,以及中国人类学家的责任与使命。
   作者把人类学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深入乡间实在体会他者文明获取第一手资料,另一类则梳理汗牛充栋的一手资料,进行地域性或更加宏观的理论概括。
   这本书普及了人文知识,从各个方面介绍了人类学。本书提及了人类学的分科,生物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同时也涉及到了人类学研究的不同领域,例如人类学在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宗教方面和法律方面。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杂多,由于对象的繁杂,它多多少少与其他的学科进行交叉进而彼此影响。例如,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往往也能启发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或者角度。而本书可从不同的层次比较全面的向读者展示了一门学科。且作者用语并不生硬,不是简简单单地罗列术语、概念,反而像是用言谈的口吻在诉说,却又不乏专业性。
   二、何为文化“互为主体性”
   这本书重点凸显了一个概念“文化互为主体性”。同时这个概念还隐藏着一个观点平等性,这里平等性即是不同文明之间交往的平等。这个平等性在人类学的发展史上可谓来之不易。书中提到,西方社会科学的兴起与西方民族国家的内外事务的专业化有关。人类学就是伴随着欧洲的世界性扩张而产生的。在走出欧洲的过程中,欧洲人以自我的视角看待他者(其他文明),对其他文化进行评判,其中大多算是审判。通过我与他的对比,他们渐渐形成了自我中心和文明进化论的观点。如同中国古代中原人把周围的其他民族视为蛮夷戎狄。这种文化等级进化论属于社会达尔文主义,它把自己看过未来的契机,把他者看做过去的遗留。近代人类学的另一个观点是传播论的观点。19世纪后期,伴随着世界的混乱和欧洲内部的矛盾,不少学者对欧洲文明的自信产生了怀疑。传播论虽然也是一种文化等级主义,但是,它认为文明的历史是文明逐步分化的,向着不同的边缘分化,乃至使文化退化。直到现代人类学研究才基本走出文化等级观的桎梏,像马林诺夫斯基、布朗、葛兰言、莫斯等人类学学家从各个视角出发,开创了现在人类学方法论。
   文化互为主体性,要求人类学家从自身出离。作者不单单只做第二手的介绍,在第七不分,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绍了自己深入法国乡村实地进行人类学探究的过程和心得。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法国圣安德烈山乡村的生活状态,让读者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生活画,在文字中体会异域的文化。有了这种共鸣之后,接着分析文化习惯背后的更加基础的东西,对其进行反观自照,把法国乡村生活中的信仰、习俗与中国南部农村的生活经纬进行了对比和解剖。自己践行出离自身的使命,也让读者具体体会什么是人类学家的出离自身。
   人类学作为科学,是对普通生活态度的反思,它基于一种惊醒,惊醒于生活的习惯、风俗、制度等等。在反思常识中,获得一种客观性,反思自己的文化与文明。人类学家出离自身就是要获得一种从他者眼光进行的反思。现代人类学用这种方式去反思民族等级主义和方兴未艾的现代性,用人类学独有的相对主义的文化视角对文化进行窥探,从而获得非功利性的启示。
   三、人类学的精神实质
   而在第三部分“离我远去”中,作者又对人类学的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中观点提出现代人类学似乎还在于18世纪的哲学启蒙问题做斗争。除此之外,有关人类学的研究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人类学家要去到自己研究的某一地方,参与观察并进行深入的调查探索,不管这个地方是经济发达亦或经济贫困,都要居住一年以上才能对其有深入的探索。所以人类学有五花八门的学科定义,它内部的不同学派有不同的主张,人类学家们所做的学问也是各自不相同的。但相同的是,每位人类学家都像一个的孤独的旅行者,他们一个人在遥远的地方,去经历着不同文化给自己的文化冲击与震撼。很多人类学家都面对过无聊、无所适从。然而,经历长久的田野生涯的人类学家都坚定的相信着,他们的寂寞以及付出是有价值的,正是这一过程,真正把特殊的人类学理解能力发挥了出来。    也就是说从事人类学的工作,就是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到一个与原有的生活方式不同乃至陌生的地方,才能更好的认识人类的生活面貌、风俗习惯,因而,这里的“我”指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它代表的是“自己”,以及所包含的关于自己周围的文化,人类学家和其他职业不同,他们不同于心理学家,可以自己看自己,把自己当做一面镜子与自我对话,和思想家哲人也不一样,能够在自己的脑海里建造一个思维宫殿,把历史或是一个世纪串联在一起。一个人类学家要做的是,抛开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和社交方式,去往另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重新审视世界的意义,获得“我”的经验,是现代人类学的一般特征。
   当然人类学家离开自我的途径,不以身体的离开作为目的,没有要求一定非要去异地生活才能对文化进行探索,不少人类学家也可以从事对本地区文化的研究。只要在本地区研究时可以把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转化为暂时陌生感,形成一种他者的眼光,去看待自我本身,探究的过程一样能找到他者對于“我”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人类学的精神实质呢?在我个人看来,它的实质就是要做到“离去之感”,而“离去之感”的发生过程,就是摒弃民族中心主义世界观的过程。人类学家认为,他们的思想敌人,是民族中心主义,他们的理想是要在文化的“我”和“他”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人类学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区别: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更关心怎样建设现代性,怎样实现现代性的历史转型,而人类学则纠缠于“传统”之中,对于在现代这个历史时段中生存的那些非主流的落后民族、落后文化十分关注。但他们的兴趣不是作为目的论的现代,而是作为现代的反面镜子的过去,或者在现代的内部寻找它的历史反讽。于是,人类学家的形象,通常有些古怪。人类学这门学科追求一种反思,它企求获得一种特别的历史深度和一种相对的文化立场,来理解人类生活的不同可能性,企求在这种理解当中揭示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人类学研究这种相对性,不是要提倡不同于现代国家指定的某种制度,而只是要通过认识这种传统制度的内在规则,来展示社会组织的其他可能形式。就是不再倡导民族中心主义,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在别人身上。
   在近代以来的世界中,什么才是民族中心主义?对于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而言,它指的是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全新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发展至今,例如一些民俗家搜集的一些反映一些民族奇风异俗的资料,对人类学界的研究有重要的帮助。但这些资料会使他们反思,为什么‘他们’那么生活,‘我们’这样生活?”这里的“我们”和“他们”就是带有民族中心主义色彩的,而这也是作者谈到的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民族中心主义与民族的先进和落后与否关系不大。当某个民族发现在他们生活的范围之外还生活着另一个与他们穿不同的衣服,吃不同的食物,有着不同生活习惯的民族时,他们便会在思想中产生好奇为何他们生活的生活方式与自己是有区别的。在这个民族看来,与他们不相同的地方都是低于他们、不可理解的行为,而不会真的深究事实上是他们优于别人还是落后于别人。总之认为本民族的才是最好的,才是正常和最合适的,认为每个民族都应该学习或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这里的“他们”就带有一点民族优越感的意味了。这也正是说明了民族中心主义的观点,认为自己才是中心,大家都应该学习他们。
   四、人类学的意义
   学习人类学最重要的意义是,让人们了解到文化现象的多样性。虽然人类学中对“社会演进论”,也就是认为人类社会朝着既定的更高的目标和方向发展的这种观点已经遭到一些批判,但我们即使认为人类的发展是有其方向的,也不能因此而排斥文化的多样性。多样性与向前发展并不矛盾。
   人类学其次的意义是通过文化的交流影响,诱发蛮族的开化。文化的多元绝非是意味着文明与文明之间没有区别,没有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之分。只不过在人类学看来,分野并不那么绝对罢了。现代文明去研究原始的野蛮的文明,现代的野蛮民族必然也直接间接地经受现代文明的影响。
   人类学最后的意义是,让人重新注意到现在的所谓文明社会中其实残存着大量野蛮时期的遗留,如在战争、宗教、婚姻和各种风俗人情中,实际上还有很多神秘原始的因素。我们固然不能假设蛮族的生活幸福民心淳朴,但更不能认为现代文明社会因其理性、文明和精雅因此就是绝对高级并因此可以沾沾自喜的。
   人类有活动踪迹以来的历史有50万年,有史记载的历史最长只有8000年,而人类学的正式研究不过500年,人类各民族和文明间的较为畅通而普遍的交流则仅仅只是近两百年来的事情,人类的大部分历史未知的,现在文明仅仅犹如长久黑暗中的一点闪光,因此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现在所处的地位即使是骄傲的但也必须是克制的,必须小心翼翼,心怀谨慎与敬畏。
   五、结语
   《人类学是什么》打破了只是简单地罗列概念的传统模式,在系统介绍人类学的概念及理论时,用新的视角启发读者,为其提供一种研究的方法。作者以“人看人”作为关键词来重新思考人类学,在“他者观”和“文化互为主体性”这一综合体的人类学形式下,辩证地审视人类学,实现不同角度之间的对话。这本书不仅为读者勾勒了人类学的核心等诸多方面,而且立足于人类学研究的自身,处处渗透着对人类学研究的观点。
   以往一提“人类学”,人们眼前便浮现出某种古怪人物的形象,例如费力研究某一文物的老学者,沉迷于神话和古老文明的哲学家,身穿探险家衣服,行走于田野中的考古学家,穿越于树林、田野之间,亲近自然的人们等,人类学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模糊,甚至于离生活很遥远,在阅读《人类学是什么》的过程中,使我们了解到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它综合了各学科的大量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可能要与世界各地的各个种族接触,进行实地考察……这种结合了丰富的知识和实地考察的工作方式。
   从学科上看,理解中的人类学,只认为是一门研究人类一切行为活动的学科。可人类学不单单是概括的一句话这么简单,上到史前文明,下到现代互联网新媒体,都能够成为人类学的研究对象。虽然人类学的研究方面十分广泛,但并不意味着,任何研究都属于人类学的研究。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是——人,活生生的人。关于人的一切奇奇怪怪,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都能成为人类学家的兴趣点。也随着进一步地了解人类学,明白了人类学的一方面是为了展示文化的多样性和生活的多种可能性,但它的意义更在于通过对“他者”的洞察,与自己熟识的生活环境产生一种距离感,来对自己目前已有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要达到这一目的,人类学者可能要离开自己舒适的城市,到达一个边缘的乡野,与当地人共同生活,进行至少一年的“参与观察”。
   人类学同其他的人文学科一样,终究是一门将如何“善待他人”的学问。这是一直以来万万没有想到的。伴随着人类考古和历史的发展,人类学的观念不断发展,人类学创始之初的定义和内容现在看来已经太过于狭隘了。相比较哲学,人类学是感性的、具体的,同时也是飞速更新的。善待他人,只有在与他人“和而不同”的共同相处中,才可以反观认清自己,才可以达到“真”。对一个人如此,对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文化,更是如此。
  ——————————
  参考文献:
  〔1〕王铭铭.人类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王铭铭.人类学讲义稿[M].后浪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
  〔3〕爱德华·伯内特·泰勒,连树声译.人类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nthropology —— From Man to Civilization
  WANG Jing-yu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Wangmingming's "what anthropology is" tells the two major aspects of anthropology research: huma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reation,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 is the core of anthropology.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some of the views in the book and my personal point of view, and then explain some opinion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question of "what anthropology is".
  Keywords: Anthropology; Culture; Environment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07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