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整合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教育政策不断完善的今天,小学语文阅读已经开始往整合阅读方向发展。众所周知,阅读是语文最核心的部分,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新形势下,如何把整合阅读融入语文教学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整合阅读;新形势;应用
小学是夯实基本功最关键的时候,对于语文这门课程来说,阅读能力尤为重要。语文是文字性的学科,只有拥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把握这门课程。新形势下,整合阅读是改善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手段之一,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现状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大多都是随着教师的引导方向去思考问题。当教师准备讲解一篇课文时,安排学生去阅读这篇文章,并告诉学生阅读后要回答哪些问题、记住哪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等。这些普遍现象反映出当下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不能领悟文章真正的中心思想。
二、整合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加强课本阅读,熟练掌握课文
整合阅读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新措施,只有不断地探索才能使之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它最大的价值。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所在,学生要提升阅读能力,在熟读课文的同时还需要理解课文的含义。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讲到《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抛出自己的一些问题,诸如:读了课文,作者笔下的少年闰土具有哪些优良的品质?这些品质哪一点是你最喜欢的?课文中一共写了闰土的哪些事情?都是怎样描述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细心地阅读文章,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当学生简单读完一遍课文的时候,教师还不能直接向学生询问问题的答案,毕竟课文是需要熟读才能领悟其中的深意。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学生大致讀完一遍时,要引导学生把问题记在心上,然后再仔细阅读一遍,阅读过程中用笔在文章中勾画问题的答案。例如作者笔下写出了闰土的勇敢机智、经验丰富、能干聪明;写出了闰土雪地捕鸟、看瓜刺猹等一系列故事。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补充说明,这样更能让学生了解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含义。在熟读课本的情况下,学生才会慢慢学到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技巧,只有通过不断地加强阅读训练,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2.合理分配小组,相互学习提升
所谓整合阅读,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教学中的课堂知识,更多的是学生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在自主阅读中学会勾画与分享,课堂上不仅限于当堂的课本知识,还可分享自己的课外阅读。尤其在整合阅读的背景下,教师教学过程中更不可缺乏小组之间相互合作学习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集思广益才能更好地完成一件事情。例如在学习《夸父追日》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六个人为一组,在六个人读完课文后,给出一定的时间讨论课文的核心内容,比如《夸父追日》到底讲述了怎样一件事情?课文中描写夸父追日时最神化的情节有哪些?一个组派出一个代表来讲解读了课文后的感悟,每个学生都会轮流讲解,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上台讲解的能力,还可以学习其他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发现优点,弥补不足。分配小组相互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专心做好一件事情,还可以达到相互分享的益处。阅读学习中单一的思想往往是不全面的,只有大家思想的整合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
3.创立评价机制,巩固整合阅读
激励使人奋进,尤其是小学刚开始时,对学生的激励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评价和正确的激励会促使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去发现阅读中的乐趣。例如在小组分组讨论课本中的文章时,教师不能仅限于同组之间的评价,还可以让小组之间相互评价,这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当两个小组回答完之后,可以分别抽两个小组之中的一名成员来对对方小组回答问题的结果进行评价,例如需要回答《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中写了哪些事情,当一个小组回答了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捡贝壳这三件事,而另一个小组也回答出这三件事,另外还回答出沙地看跳鱼。就会发现小组6个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也会考虑不全。在相互的评价中,每个小组都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在这些不足上,还可以带着兴趣再去读课本,找到自己没有发现的知识点,这样不仅能促使小组之间的互动,还能巩固整合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三、结束语
新形势下,整合阅读适应了小学语文教学,改善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整合阅读的推广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也可以带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为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爱宁.新形势下整合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7(13).
[2]胡正军.新形势下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外语文,2017(27):109.
编辑 李 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8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