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C语言是学习软件编程的基础,也是众多编程语言的核心部分。教师要结合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根据C语言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强化学生对语法、算法等基本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中职学校;任务驱动教学法;C语言程序设计
调查研究表明,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很多教师经常以知识灌输的方式给学生讲述C语言。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很难深入理解课程内容,而且学生在学习C语言课程时目标也比较模糊。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多讲解一些实用案例,引导学生将C语言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之中,能够深入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讲解任务目标,确保学生对任务有深入的理解,还应详细地描述任务的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步骤。
1.任务描述
在C语言的双循环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双循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对双循环中的选择结构、顺序结构等基本内容也能够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知识延展。学生在接到学习任务后,对任务的具体内容要进行详细分析,对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教师请教。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灵活地应用双循环中的各种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既可以选择顺序结构,又可以选择基本循环结构,以实现对知识的深入掌握。
2.任务咨询
在接受学习任务时,学生必须透彻地掌握C语言知识,只有清晰地理解任务中涉及的相关问题,才能够保证后期任务完成的质量。对于任务中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教师咨询,避免对任务要求产生误解。在学习双循环结构的过程中,学生要了解for循环和switch循环的区别,以及这两种循环的应用环境和条件。要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将其分解,先从简单的任务开始做起,然后将较难的任务分解成各个子任务,最后将所学的内容串联起来,以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双方循环中的内循环和外循环,要引导学生重点区分,掌握内外循环应用的具体条件和双循环的应用方法,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减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任务实施
在C语言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双循环的相关案例,让学生动手在计算机软件上操作;可以设置若干个双循环的习题,让学生自主编写程序,充分利用二维图形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给学生讲解习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合理地选择编程方法。例如,在软件中输出一个菱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菱形的具体形状和相关计算规律,并根据计算规律实现计算机编程。学生可以将菱形进行拆解,拆分成若干个小模块,然后根据各个模块的具体规律编程,最终将各个程序组合,完成整个菱形的编程任务。在任务实施后期,学生要认真回顾所学的内容,思考在双循环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疑点,并借助互联网工具在网上搜索双循环相关的知识点,或者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提高自身的编程能力,加深对C语言知识的理解。
4.任务拓展
学生可以组建相关的计算机编程协会、兴趣小组等,大家在一起讨论C语言,共同提高C语言的应用能力。学生掌握双方循环的基本理论知识后,相互探讨编程的技巧,将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加深对C语言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计算编程软件时,输出一个正方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正方形的具体形状和相关计算公式,也可以引导学生把正方形分解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然后根据各个小正方形的计算公式来实现程序的编写,最后在软件中将各个程序整合。在程序编写的后期,要积极引导学生拓展所学的编程内容,思考在正方形编程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并借助图书馆的相关书籍,或在互联网中搜索更多关于正方形程序编写的技巧和方法,以此拓展C语言的学习范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的习惯,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教师应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设计具体的实施策略,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适应实际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C语言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等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
1.精选任务
在实施任务教学时,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宜过难,过难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太过于简单也会导致学生轻视C语言学习。在任务的初期,先给学生布置简单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可以很好地完成,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然后逐步增加任务的难度,通过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掌握计算机知识。在开展C语言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嵌套的相关案例,让学生在笔记本电脑或实验室电脑上编制程序,在计算机软件上进行操作,设置若干个嵌套的习题,让学生独自编写程序,独立完成任务。在软件编程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形来理解问题。简言之,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嵌套习题的具体含义,让学生自主探究任务,然后根据自身的理解合理地选择适合的编程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2.呈现任务
在完成目标制定任务之后,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融入到学习环境之中。虽然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将计算机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也要灵活运用计算机形象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利用情景教学法,可以充分地将学习任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任务有更深的理解,避免对任务目标产生误解。例如,在学习程序流程图的画法时,教师首先基于某一个简单的问题给学生画出二叉树的具体形状,让学生对程序流程图有更直观的认知。教师也可以灵活应用PPT课件,在电脑中以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呈现出流程图的具体应用,将抽象化的计算机代码转化成形象的图片,加深学生对C语言的理解。
3.分析任务
在向学生展示任务之后,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任务的具体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学生可以针对任务中有困惑的内容及时向教师请教,加深对学习任务的理解。对任务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分析任务时,学生应注意两方面情况:一是全面理解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二是找出任务关键点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在学习C语言中的二维数组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道题:分别输入4个学生的语文、数学和英语成绩,求每个学生的总成绩和平均成绩。首先让学生对任务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题中“4个学生”“三门课程”可知,解决问题需要应用C语言中的二维数组知识,其中一维表示学生数,另一维表示一个学生的课程数。其次,学生根据分析的任务内容,定义二维数组的变量。最后,由学生编写程序。
4.总结评价
在完成所有的任务之后,学生要对任务的解决过程进行细致总结,对任务解决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任务中的难点和疑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最终,教师组织学生对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互评和自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弥补学生在C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学习C语言后,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几款简单的小程序,灵活地运用课本中的编程知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在学生之间开展C语言知识的讨论活动,把C语言知识的应用拓展到其它领域中。如以C语言为基础,学习C++、Java等编程语言,形成C语言编程技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C语言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C语言的快乐。教师要针对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強化学生对语法、算法等基本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宪芝,颜兵兵,杨锡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经济师,2017,(335).
[2]蒋瀚洋,徐雨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5).
(责任编辑 赵永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0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