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是实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科学途径,是增强国家文化实力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当前教育素养养成的大背景下,笔者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认为当代教师并不仅仅是要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此,本文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展开分析,旨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 引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成长与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一定的重视与科学的培养,辅助学生养成学科素养,是个体后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不断地实践中彰显个人价值,提高自我幸福感,引导个人不断奋斗与进步。因此,我们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意识到创新能力在学科素养中的不可缺失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清晰的规划。初中化学是学生理科学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教师若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应授之以渔,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学生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累了问题,那么下一步就是要向问题出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科学地锻炼。因此,笔者建议广大同仁在教学过程中推陈出新,及时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注重问题的探究性。并结合适当的手段来让学生的“探究”实现可能。由于问题意识的作用下,学生会将自身的精力投入到其中,而他们也可以实现对知识的分解与内化。如,在教学“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表示,结合金属的活性来说,钠要比铁的活性要高,那么在制取铜中为什么要用铁,而不去使用钠呢?那样不是让制取铜的速度变快吗?面对这个问题,笔者并没有将实际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因势利导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 上述两种溶液融合后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该反应与反应原理是否一致?
2. 若一致,那么是否可以用金属钠来制取铜?
提出该问题后,教师应当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得到如下结论:上述两种溶液融合后的化学反应与反应原理是相一致的,但是金属钠不能当作制取铜的原材料,因为钠具有活性较强的特点。之后有一位学生提议:“老师,可不可用实验证明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更快。”听到学生改的这个问题,笔者当时就在课堂中演示了学生提议的实验,实验结果为:烧杯中生成了硫酸铜,颜色为蓝色。这个实验结果更是加深了学生的疑虑,于是笔者又当众演示了如下实验:将钠放入水中,剧烈反应之后用无色酚酞指示剂检验,呈红色,这说明溶液呈碱性。由此学生明白了,钠太过活泼,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先与水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在疑问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创新意识大大增强。
三、 巧抓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好奇心是学生得以进步与提高的前提,作为正值盛年的初中生,对事物的运行原理存在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也是为什么初中生活力满满、不知疲惫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若没有好奇心,学生便没有创新的动力,更谈不上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加之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知识储备较少,对某些新鲜事物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此,笔者认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巧妙地抓住初中生好奇心较强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比如,在教学“白磷的物理性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激发学生好奇心与课堂导入相融合,在导入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探究欲望与兴趣。如,在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情境。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今天我要给你们展示我的“火系魔法”,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滤纸(二硫化碳溶解白磷,将最后的溶液涂抹在滤纸)在空中进行挥舞,没过一会儿学生就会发现滤纸被引燃。这种小情景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并随着知识的导入,他们会逐渐明白:白磷与二硫化碳溶液结合后,会很快融入其中。二硫化碳极易挥发,而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将二者结合的溶液涂在滤纸上,增大了白磷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所以滤纸着火是因为白磷的自燃。上文中一个看似简单的实验,却引起了初中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纷纷发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时,释放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一定锻炼。
四、 注重提高课外活动质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学生大部分化学知识的摄图途径都是通过实验,因此,实验对化学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性无须赘述。但是课堂实践是有限的,教师无法将所有的实验都展示在课堂之中,因此,学生也没有观摩与操作全部实验过程的机会。对此,笔者认为初中化学教师应注重提高课外活动质量,运用学生的課外活动时间,为学生展示更多的化学实验。注重课外活动形式的多元化,使课外活动更具开放性和深度性,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在多元化的实践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新与自主开拓意识,让学生对化学产生自主探索兴趣,也达到了“走出课堂,拓宽视野”的教学目的,此外,课外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会锻炼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合理调解学生课时,合理规划授课时间,为学生留出若干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制造可以操作与观摩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提高课堂问题质量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几条,教师还应当提高课堂问题质量,用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质疑”,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实现创新。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环节是学生学习时至关重要的一环,让学生在实验中观摩与创新,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自主参与欲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务实的学术精神,并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例如,在笔者“生石灰溶于水”的实验教学环节中,笔者为了全面锻炼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了若干关于生石灰溶水实验的网络视频,播结束后,笔者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试验,在自主实验启动之前,笔者先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实验顺序是什么?试验后的结果怎么样?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物件有哪些?生石灰数量是多少?实验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什么化学现象?我们要注意什么安全问题?向学生提出上述问题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并作答,等学生回答完毕后,便开始了自主实验。等学生的实验结束后,笔者又为学生播放了实验开始前的若干视频,这回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时间与有效思考时间,将视频中的标准实验操作流程与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自主实验与标准实验之间的差距,取长补短,正视自身的实验存在的漏洞,对某些精简省略的部分进行及时的处理,对部分缺点与漏洞给予完善,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得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得到全面锻炼,而且培养了个体的自主思考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能力
在笔者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同仁的教学成果中映射出,学生存在“理论倒背如流,化学应用能力较差”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了部分理论知识点,学生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在习题解答等实际应用过程错误频出,困难重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应用化学能力的引导与培养,理论式教学背景下,大部分学生都是机械地学习理论、缺乏化学应用能力,头脑僵硬死板,不懂变通。对此,笔者奉劝诸位同仁,理论知识讲授确实是化学科目教学中的一部分,但同时,应用化学也是理论之实践依据,作为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展开科学引导。因此,诸位同仁可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余,留心观察,积累素材,并灵活运用到化学教学中去。如在《化学与生活》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搬进教学课堂,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是化学。
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研究。笔者认为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时代信与前瞻性,意识到创新能力在学科素养中的不可缺失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清晰的规划。其次,教师要适时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圈,不要将学生圈禁在几平方米的课堂中,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意识到化学与个人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打下良好基础。最后,笔者认为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日而蹴的,它需要学生、教师及家长付出若干时间与精力,快中求穩,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金赫.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以中学人教版教材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10).
[2]吴华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自助实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8(7).
[3]张君君.论初中化学教学如何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明日风尚,2017(8).
[4]李俊子.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32):170.
[5]马文华.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心得[J].好家长,2018(51):185.
[6]郑惠.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新课程,2019(17):44.
作者简介:任俊平,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2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