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静

  摘要: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来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课改在全国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我国的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而初中化学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初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善于独立思考、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能力的起点,我们应充分利用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在做铁的生锈实验时,我先让一位学生做演示实验,然后启发学生回答,铁在什么情况下易生锈?学生立即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带着疑问进入到这一问题情境,通过发现思考,很容易得出在与水和空气都接触时易生锈的正确答案。这一探究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2.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德国教育家斯多克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学生具备创新能力,我们首先应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要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自觉去思维,充分吸取丰富的营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善于从问题中去探索、创新。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时,四个实验是分开做的。我做好后让学生探究用一个装置同时完成四个实验,通过该实验的设计,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我向学生提供一个三通管、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木条。我让一学生做演示,要求全体同学积极参与,给予纠正。最后学生经过讨论设计出的实验装置是在一个三通管的上部和下部各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将它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连接,不一会可观察到下部的试纸变红,而上部的试纸不变色,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我将一燃着的木条放在三通管的上方,观察到火焰无变化,再把燃着的木条放在下口处,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还证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又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最后我将三通管取下来,把试纸变红的那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很快看到试纸由红色重新变成蓝色,说明碳酸不稳定。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理解,更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主体性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主体性教育”旨在弘扬人的主体性,让受教育者自觉、主动、积极地参加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形成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是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模式。[1]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充分合作、质疑、分享,平时要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有意识的训练。同时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合理的方案。这种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潜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还可以定期让学生将他们自己认为有针对性、有难度、有趣的习题“投稿”给教师,然后在学生当中搞“招投标”,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探究好的解题思路,由学生来进行讲解分析。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充分体现主体性,有效训练创新思维。
  
  4.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往往需要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教师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实验中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会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我让学生把书本的实验作为原理自学,然后出示一些实验仪器:集气瓶、双孔橡皮塞(上有导管、燃烧匙)烧杯、弹簧夹、酒精灯(火柴)等,一些药品:磷、硫、木炭、水等,由学生设计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案。学生讨论积极,但不敢一试。这时我鼓励和点拨双管齐下,有学生上场了。不同次的实验,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也会有所不同,有的正好1/5,有的超过,有的不满。不论哪种情况,我都让学生继续探究下去,找测不准的原因。然后更深层地探究:用木炭或硫代替磷行吗?为什么?这时举手要求实验的学生争先恐后。学生在我引导下的实验设计训练,激发了探究兴趣,培养了创新能力。
  创造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形式。[2]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教师就要转变观念,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采用多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样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光宇.在创新教育观下实施“主体性教育”的探索[J].教育新观察2009,6:9.
  [2]温寒江.开发右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44-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