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如何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与“学”必须关注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核心素养是在有效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思维导图这一革命性的思维工具与大脑的运作机制以及认知规律相吻合,能够把不可见的思维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从而构建出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这与学校提出的“少教多学”苏式课堂理念不谋而合。
  关键词:思维导图;思维品质;苏式课堂;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基于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通过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直观呈现人类大脑放射性思维的过程。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特点,因为,思维导图可以通过色彩、图画等手段,把难易体现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形象化、具体化的显性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用“画图”的方式呈现出来,整理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自2014年起,学校成为苏州市义务教育改革项目实验学校,承担着“少教多学”苏式课堂的研究任务。研究中,学校围绕“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核心思想,初步形成了强化课前“预学”,细化课中“导学”,优化课后“辅学”的操作要义。在“三学”中融入思維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优化策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使学生乐学、效学、慧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 思维导图助力“预学”
  预学的目的是了解学情,把握起点,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前预学环节,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观看思维导图微课,将学生原本不可见的思维用“画图”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一) 在整理中构建知识结构
  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而思维导图则可以将思维方式可视化。在新授课前,学生可以通过预学,把已经掌握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框架结构梳理出来,预学后还没有掌握的、有疑问的知识,以提问的方式纳入思维导图中。使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交流过程中来。比如在上《认识比》前,学生通过预学,了解了比的分数形式,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体会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提出了疑问:比的前项可以是0吗?足球赛的比分是2∶0,这时比的后项为什么是0?课堂上,通过学生的探究,师生的互动,把预学中有疑问的地方修改为已经掌握的知识,并结合对知识的理解,尝试把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之间建立对应的链接,进一步扩展思维导图的内容,使学生逐步构建出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在复习时,学生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并通过与同桌或其他同学的交流,查漏补缺,能运用思维导图中梳理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在观看中发展数学思维
  复习课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有的又比较零散,为了进一步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教师制作了思维导图微课,上传园区的易加互动平台,以发布课程的形式让学生先观看,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并能自己尝试整理数学知识。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间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交流和讨论,师生共同补充完善知识点,删除无关的枝节,突出重点知识,从而使知识体系更加严谨和完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思维导图助推“导学”
  “苏式课堂”教学的先驱叶圣陶先生说过: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只待启发,教育事业并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养和启发的工作。“少教多学”不是否定教的作用,而是强调教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教师依托“创设大问题场”“融洽师生关系”“丰富学习形式”“注重学法指导”“融合新媒体教学”五大策略,引导教师为“学”而教,激活课堂,激活思维。
  (一) 激活备课形式,转变教学观念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但在平时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注重的是数学知识和技巧的教学,而忽视了思想方法的渗透。虽然课堂上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难度比较大,但只要我们敢于去尝试,不断地探索,进行思考和归纳,每节课总能体现出数学思想方法作用和效果。让学生去探索,我们老师首先要尝试,因此,可以从备课入手,借助思维导图帮助教师提高备课质量。
  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景式的教案,能够清晰体现出一个问题的多个层面,能够展现同一主题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备课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备课思路更清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策略。
  (二) 激活学习方式,形成有效策略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借助思维导图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渗透学法,提升学生思维。在实施以图导学时,让学生尝试以思维导图为工具,改变以往的学习形式,行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图形学习方法。以《圆柱的体积》为例,从回顾立体图形开始,带领学生开启探究之旅。先是回顾整理圆柱的特征、圆柱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发探究圆柱体积的欲望。然后借用思维导图,和学生一起梳理探究过程,理清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学生小组学习、合作制作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在探讨、展示、汇报中,完成了知识的建构。借助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的过程也是梳理自己思维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内在逻辑,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 思维导图助长“辅学”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如果每天不进行新知识课后使用,内容会生疏,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重新学习,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使用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辅学设计中我们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整理知识,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一) 童趣式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童趣心理,低年级的思维导图我们以智趣为主,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对画图是非常感兴趣的,以色彩丰富的图画式思维导图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二年級在学习乘法口诀时,背口诀练口算是相对比较枯燥的,教师就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教学7的乘法口诀后,学生画出了七瓣花思维导图,每片叶子就是一句乘法口诀,随后是根据乘法口诀所能解决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学生借助算盘整理乘法口诀和相应的算式。我们把知识点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具象化的思维导图称为童趣式思维导图,形象的思维导图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开了一扇智慧大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 组块式思维导图,拓宽学生思维
  在心理学中为了方便记忆,把一些要记忆的知识进行分类或者加工,使它们成为一个小的整体,就称之为组块。比如,六年级的复习课要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因此,我们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提炼成一个个小板块进行教学,以六年级下册为例,分成“数与代数”“运算律”“常见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平面图形”“立体图形”这几个板块,并指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尝试归纳整理。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辅学,学生开始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能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记忆能力、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知识脉络的梳理、拓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了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坚持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导教、导学,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了一定的提升,当遇到一些非常规性的题目时,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从各个角度去寻找突破口,思维的有序性、连贯性、方法性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参与了更多的抽象、推理、分析、判断、归纳和创造性思维,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能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策略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学生在“以图预学”中了解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在“以图导学”中激发探究精神,在“以图辅学”中提高运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艳.例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12).
  [2]吴静.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3]诸红霞.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改课改,2015(71).
  作者简介:
  吴清华,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34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