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纵观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教师讲授化教育仍然是主流,而教学成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不高、教师对课程重视度不够等是其症结所在。基于此,本文深入细致地探讨了提高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质量的长效策略,以此引援为同仁们借鉴。
关键词:初中教育;美术教学;欣赏教学;教学策略
培养欣赏能力是艺术学习的基础,对于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审美意识至关重要。在初中美术课程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提高课程重视程度,注重培养学生欣赏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才能保证教学效果,更好地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
一、 初中美术课对学生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直在推进,教师教学方式也进行了很大的改变,但也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初中美术课的欣赏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缺乏对课程的重视度
当前阶段,虽然课程改革在持续不断地推进,但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停留在比较传统的阶段,对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不仅是学习基础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出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的审美观。现阶段,西部农村美术教学中,初中美术教师对于课堂美术欣赏教学缺乏重视,导致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 课程的地位较低
在当前阶段的初中学生教育中,学校对于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教学较为注重,对于美术课程,除了相关专业的艺术特长生教学,西部农村部分初中对于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初中美术课程在学科地位上比较低。
(三) 教學质量较差
现阶段,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美术欣赏教学的教学方式把握不够到位,对于何种方式更加适合本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还没有很好的概念,导致课程教学质量较差。
(四) 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较差
对于美术课程,初中学校的学生大多没有学习基础,有美术特长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学习美术课程还需要从零开始学起。同时,在西部的农村初中学校中,一个班级学生众多,学生的性格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不善言辞,羞于表达,有的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种种问题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和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有较大的差异,教师收到的反馈十分有限,课程教学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 一言堂问题严重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课堂的主人公是教师,在教学中完全主导学生思想,而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在西部农村的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案中规中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于学生的自主欣赏培养上有所欠缺。教师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通过“满灌式”“一言堂”方式进行教学,互动意识淡薄,教师一个人说,学生们听,单向灌输课堂知识,效果往往不尽理想,师生互动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 提高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质量的长效策略
(一) 课程安排要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
美术欣赏教学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品味艺术,依靠教师的单一性讲授分析,收效甚微。教师应从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欣赏学习的兴趣上入手,培养学生自主欣赏的能力。教师在讲授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时,可以侧重于作者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将艺术作品的精神实质赋予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美术欣赏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例如在欣赏《清明上河图》时,由于学生对于宋朝的时代背景、百姓生活状态并不了解,难以感受到作品中体现的人生百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收集有关宋朝人民生活状况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再让学生观看《清明上河图》动态赏析的视频,让学生能够全面立体而又生动形象地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可以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增强其文化内涵。
(二) 课程内容要与民间艺术资源有机融合
美术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途径,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抽象的艺术作品中体会现实意义。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扩展学生的欣赏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如果想让学生深刻理解美术欣赏教学的课程内容,不能将教学局限于课本知识,要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程度的延伸,可以将课程内容与民间艺术资源有机融合,不断拓展学生的艺术欣赏空间。这对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和欣赏范畴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可以调动学生自主欣赏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有兴趣自己去搜寻资料,深入研究,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 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多数初中学校在美术教育教学的模式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力求使其更加适宜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由于在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上出现了一定的错位,导致西部农村部分中学的美术教育过于注重学生美术专业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于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塑造。学生平常的课业学习负担已经比较重,美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上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艺术欣赏能力,不能本末倒置,用美术课程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四) 注重网络课程的开发建设
西部初中学校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特别是美术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路径亟待拓展。因此,初中美术课程组应当积极开发网络课程,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引进专业、系统的、适合本校艺术欣赏教育模式的教育资源,如课程资源、互动资源、数字图书馆资源等,并对其进行资源共享,为网络课程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内容。另一方面,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学习信息化技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制作具有特色的资源,填充学校的教学资源库,设计适合本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网络课程。只有网络课程得到系统的开发建设和充分的应用,才能促进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五) 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初中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还不完善,因此,教师对其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承担着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美术课堂,教师的自身素质对学生影响深远。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我国的美术欣赏课程想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课程发展想要取得长足进步,必须重视师资素质的提高。学校在教师能力的培养上必须下足工夫,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导出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优秀学生。因此,学校要积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建设高素质的师资团队,要求各个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增强教学的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学生做好引导者,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六) 内容要有取舍,增加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
初中美术教师要做好美术欣赏教学,必须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的内心诉求。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美学意识。新课程教学理念视域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交流、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初中美术课美术欣赏教學过程中,教师应该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扭转教学观念,将自己和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与学生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握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状况,掌控教学进度。
(七) 充分挖掘教材魅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西部农村初中美术课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希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美术欣赏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独立学习探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成不变地应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想象能力受到限制,对于艺术的欣赏能力也难以有大的提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善于改变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教材魅力,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对于课堂美术作品赏析的关注。
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探究教学法,在美术欣赏教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进行作品欣赏后,互相交流专业技巧和对作品内容的感悟,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欣赏方式,增强自信心,这样教师可以收获更多的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同时,对于不同作品的赏析教学,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等工具。对于长篇幅的画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赏析;对于绘画技法简单的作品,让学生模仿风格,发挥想象自己进行创作;对于艺术价值高、内涵深刻的作品,教师更要化繁为简,拆分知识点,将画作意义深入浅出地论述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
三、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促进学生美学意识的建立和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其核心内容。因此,西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在美术欣赏中应当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安排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当制定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从而促进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深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伊晗.提升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研[J].求知导刊,2017(30):135.
[2]邹春旭.初中美术教学中手工课的应用发展与探索研究[J].中华少年,2018(26):161.
[3]梁杰.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初步探讨研究[J].学周刊,2017,20(20):168-169.
[4]陈宏宽.美术教学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中的作用探研[J].成才之路,2017(10):36.
[5]钱海峰.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策略探讨[J].美与时代,2017(4):99-100.
[6]刘雪楠.对幼儿美术欣赏“对话教学”的策略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7(3Z):284.
作者简介:
汪超群,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渭源县莲峰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6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