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英语阅读是学科教学的重点,完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输入大量语言信息的。由此可见,英语阅读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对文字的感知力,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可促进其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一、读前有效导入,为课堂创造想象空间
  从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前导入分析,课堂导入指的就是语篇的呈现,课堂教学活动的“序曲”。不能准确把握阅读教学导入的力度,会使阅读教学变得更加沉重,带来负面影响。纵观小学英语读前情况,对话式、表演式以及作秀式的导入环节,不仅损耗了教学时间与精力,而且还容易使学生迷失学习方向。与此同时,采用千篇一律的“问候”“互动”等读前导入形式,造成课堂转变为教学模式的照搬与拈贴。
  正所谓“导”无定法.无论哪一种导入方式,只要可以科学的导入教学即可。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师摸索出的语篇导入形式比较多,比如话题、情境、复习以及音乐等。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所以读前导入形式也要相应设计与选择,通常情况下读前有效导入的时间要以3分钟至5分钟为宜。大量实践表明,科学、有效的读前导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深挖小学生英语兴趣,引领小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阅读活动,实现新课自然而然的导入。
  二、读中猜词释义,深挖小学生阅读兴趣
  从心理语言学方面分析,阅读就是一种猜谜游戏,是思想与语言之间的互为作用的过程,也是比较复杂的思维心理活动。读者需要结合已知信息、实践经验等,实现信息预测、感受与确认的思维过程。然而事实上,大多教师过于担心英语语篇的新词汇与新句型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从而着重于新词汇、新句型的讲解,或者是通过判断、问答等形式检测学生关于语篇的理解情况。如果把语篇内容机械地分解,那么就容易造成学生阅读兴趣丧失。
  英语词汇、句型在语篇的语境内才真正地有意义。所以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在语境内去猜词释义,由此不仅能深挖学生阅读兴趣,也能化解学生对新词汇、新句型的排斤心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关于读中的猜词释义活动,教师应该结合阅读内容,实现“图片+词汇”“图片+句型”的有效匹配;结合一段语篇或者是一句话进行猜词释义;结合描述,从语篇内寻找对用的词汇等等。
  三、读后拓展训练,提高文本延伸意义
  若想有效把握一门技术,就离不开实践训练。所以小学英语阶段的阅读教学成果与语言训练息息相关。小学英语语言训练活动主要分为操练及拓展应用,其中操练包含问答、判断以及复述等环节,而拓展应用是以语言操练为前提,透过实践应用把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实践应用能力。纵观课堂阅读实际情况,为促进文本与生活相融,大多教师提倡用游戏、创编以及比赛等形式开展拓展训练活动,充分表明高度重视拓展应用的决心,甚至不惜违背教学内容。若是教师以阅读内容作为出发点声巴握内容的拓展点,或者是呈现阅读内容的亮点,然后以此进行拓展训练,勢必会焕发阅读教学的“新春”。拓展训练是有理有据的,要以阅读内容作为支撑点,也要适度。英语阅读课堂延伸训练,应该深入开发阅读内容,厘清思路,编排行之有效的操练活动,实现个性化阅读,促进语言和文字相结合。
  四、自然的提升,促进小学生情感的升华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语言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以及文化理念等相互融合,实现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从情感方面分析,并不是每一节阅读教学都需要搭配“象征性”的情感升华,也无须在结尾处刻意的加入“口号式”的告诫,更没有必要为英语阅读内容情感的升华而刻意引用名人名言。小学英语教师应该选择自然、合理的形式,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使其通过真实的情感,实现阅读文本价值的进一步升华。
  五、结束结
  能促进教师实现自我成长、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模式,才是最科学、最高效的教学模式。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深入思考、摸索新的教学模式,追求对语篇的深入解读,提高,语言能力,为学生创造宽阔的语言空间,从而实现学生英语阅读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秋鸳.奏响小学高段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三步曲[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1):167-168
  [2]黄侃.小学中高年级英语绘本教学的思路及建议——以绘本Just BeYourselves的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8(81):67-68,70
  [3]孙瑶.浅谈现代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7,4(50):379-380
  [4]宁晶莹.试析与外籍教师合作教学的实践意义——以小学英语教学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2):41-45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谢坊镇大胜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9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