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当前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低效阅读
  新的时代背景下,家长、社会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提升尤为重要。因此,无论是堂上阅读还是课余阅读,都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然而,在当前的阅读中,学生却出现了低效阅读的现象,这种现象从学生的课上阅读和课外阅读中都有所体现。在课上阅读中,文中精选的阅读内容是基于学生认知现状和倾向性,并且略高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这也是符合以教学内容和教师指导促进学生顺利度过“最近发展期”的教学要求,在这种教学内容的要求下,往往需要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和细致的探究过程,才能让学生体会文章内涵和情感。但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学生却容易存在惰性心理,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而不独立思考,即便是在教师问题引导下,学生却也习惯于翻阅教辅资料寻找答案。这样显然违背了教学内容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意图。在课余阅读中,学生对真正有涵养、有深度的名著阅读较少,反而将目光投向网络小说,这种没有营养、重口味甚至带剧毒的地摊文学,使得学生遭遇阅读亚健康,浪费大量时间甚至影响学生积极价值观念的建立。
  (二)自主阅读缺乏问题意识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但如今中学生在阅读中普遍缺乏问题意识。这种现状说明学生在阅读中缺乏自主性深入思考的意识。事实上,文章表达的含蓄性和细腻性就注定了语文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意识,更注定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当树立问题意识,才能促进学生在逐步的阅读活动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能力的迁移。在学生自主阅读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状下,学生不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便注定了学生在阅读中难以实现知识的积累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探索能力
  针对学生阅读中缺少问题意识的学习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建立问题意识,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例如,在进行《在山的那边》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文章前,提醒学生将自己在阅读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标记,不论是字词的读音和使用或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和描写手法,都可将其呈现在课堂中。初次阅读文章,学生必然会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此时,让学生及时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更是提高课堂学习开放性、提高学生学习中知识生成性的重要途径。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学生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疑问:为什么文中的“我”的向往是隐秘的?爬上了山顶,为什么“我”是哭着回来的?文中的“海”实际上象征着什么呢?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推动着课堂教学中所探究问题的不断深入,这既是课堂教学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更是培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重要措施,让问题引领着学生走向对文章的深入探索中,实现学生问题意识与阅读能力的同步提升。
  (二)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众多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探究性学习是其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如何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第一步:提前一天下发导学案。导学案要根据三维目标精心设计,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第二步:课前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上一节课的内容,突出与本节课的联系点,旨在“温故而知新”。教师也要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表扬先进,指出本节课的重难点。第三步:课堂探究。给各小组分配讨论任务,然后开始合作探究,探究的内容要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设置浅层探究、深入探究、提高探究,既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及时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做好解惑的准备。第四步:小组展示。各小组依次派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點评、补充、质疑,教师适时地点拨、讲解。第五步:巩固拓展。学生梳理当堂学习内容,完成检测题目,以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促进学生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教育方法的转变,这是当前语文教学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三)鼓励学生创新,在阅读中培养学生个性化语文素养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更应当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差异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见解,鼓励学生创新,不将教师个人以及教辅资料作为判定学生答案是否正确的标准,而是转向向学生个性化语文素养的提升。例如,在《愚公移山》这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的“愚公”形象,允许学生赞扬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更允许学生批判愚公不切实际的做法。通过这一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敢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不再受教辅资料和教师权威的约束,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此外,教师还可推荐学生阅读莫泊桑的《项链》,让学生阅读后评判文中富有争议性的人物——主人翁马蒂尔德,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马蒂尔德的人物形象和对她的看法。有学生会提出主人翁马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享乐,但对深究当时社会背景并走入主人翁内心的学生而言,除了对她爱慕虚荣的形象外,还会对当时法国崇尚浮华风气下的马蒂尔德产生悲悯和同情之情。在学生迥异的答案背后,是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的结果,更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过程。因此,这种教学方式的使用,无论是从知识的丰富性还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过程,乃至学生情感的生成和价值观念的建立上,都大有裨益。
  责任编辑 邱 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2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