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答嘴鼓特色校本化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在信息化的世界里,答嘴鼓开始迷失方向,面临着被忽视乃至消亡的危机。我们尝试在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中,研究答嘴鼓传承的现状与策略,尝试将答嘴鼓特色校本化。
   关键词:答嘴鼓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3-0187-01
  1   答嘴鼓传承的现状
   答嘴鼓是闽南文化的特色,而闽南文化的精髓主要体现在闽南方言之中。答嘴鼓流行于福建省厦门市及闽南其他地区和台湾省,港澳地区以及讲闽南方言的海外侨胞中的一种喜剧性的传统说唱艺术,类似于北方的相声。然而答嘴鼓传承濒临绝境,许多专家学者积极呼吁答嘴鼓传承从娃娃抓起,倡导闽南文化进校园,拯救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有关答嘴鼓的传承以节目表演形式居多,普及面很有限。为数不多的一些中小学陆续成立答嘴鼓社团(比如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和开发答嘴鼓校本课程(比如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这让我们看到了答嘴鼓传承的曙光。
  2   答嘴鼓传承的策略
   答嘴鼓这么艺术原本就不容易传承,多年实践证明,答嘴鼓校本课程是不二之选。以下谈谈具体策略:
  2.1 基于校情,打造答嘴鼓根据地
   近年来,厦门市特别重视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2017年起,陆续授予29所中小学幼儿园“闽南文化艺术特色校”的殊荣,其中我校与厦门市滨东小学、集美區上塘中学先后成为“厦门市答嘴鼓特色校”。这些学校成为答嘴鼓艺术特色的根据地。它们的实践与成功经验将带动更多的学校一起来努力。而作为答嘴鼓特色校,必有特色。特色如何凸显?
   一显校园特色。利希滕伯格说过:“人的素质都相同,只是环境产生差异而已。”传承答嘴鼓特色,可以从打造答嘴鼓特色的校园环境入手,让答嘴鼓特色在我们的校园里安营扎寨。尽量让每一堵墙会说话。首先,创设“答嘴鼓悦读角”,布置一个温馨而生活化的环境,这里有靠椅,有书橱,有许多答嘴鼓书籍报刊供师生翻阅。其次,在学校公共宣传窗上做有关答嘴鼓艺术介绍、答嘴鼓传承人介绍、我校答嘴鼓艺术发展情况,向师生、来客普及答嘴鼓艺术的基本知识。
   二显课堂特色。课堂是答嘴鼓传承的主阵地。“活而有序”的答嘴鼓课堂充满艺术气息的,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引领学生一步步了解、接受、传承和发展这门艺术。创新是实践的推动力。既可以借鉴“相声”的表演形式教学生学习答嘴鼓,将说学逗唱融为一体。又可以尝试改变传统的答嘴鼓表演形式。用传统讲古的方式演绎“单口答嘴鼓”;用情景剧的形式表现“群口答嘴鼓”,尝试将原汁原味的传统答嘴鼓创造为现代答嘴鼓剧。努力使每一个答嘴鼓课堂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让学生敢说、敢演、敢创编,在答嘴鼓课堂上收获自信,收获知识,收获喜悦。
  2.2 立足生情,构建答嘴鼓校本课
   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成了路。弘扬答嘴鼓艺术,构建答嘴鼓校本课程,得先构建答嘴鼓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现成的答嘴鼓校本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没有,我们可以可以着手编起。
   一编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每一门学科教学的方向标。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段差异和学生的需求,使教学大纲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服务性。教学大纲分版块、分学段,教材内容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据此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
   二编校本教材。我国近代教育家陆费逵说:“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校本课程理应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教材。我们的团队精选本人原创的十几篇答嘴鼓作品作为文本,开发小组成员补充设计“知识窗”、“实践台”等版块,不但传承答嘴鼓艺术,而且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3 关注地情,拓展答嘴鼓大舞台
   答嘴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闽南地区百姓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许多上了年纪的前辈们谙熟乡土文化,他们喜欢答嘴鼓节目,听到答嘴鼓节目倍感亲切。只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文娱节目以时尚为主旋律,大部分的新一代父母在生活中慢慢丢弃家乡话对子女的培养,以致于答嘴鼓节目不再被看好。然而,我们在感慨本土节目缺失的同时,也对找到答嘴鼓传播的大舞台,看到答嘴鼓传承的新希望。
   一则请进来。我校一年一度的闽南文化夏令营,采取与海兴社区、海峡两岸阳光故事家族联办的形式,内容丰富,有声有色,备受学生喜爱。其中答嘴鼓的活动是我校闽南文化夏令营的招牌。每期必请答嘴鼓专家们走进夏令营,比如厦门大学教授周长楫,厦门市非遗保护专家黄念旭,答嘴鼓知名演员刘根源等,他们为营员们讲解答嘴鼓的历史,表演答嘴鼓作品,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的指导,让一期又一期的营员们走进答嘴鼓,亲近答嘴鼓。
   二则走出去。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周围主要由社区和村庄组成。不论是新建的社区,还是历史悠久的村庄,都聚居着土生土长的闽南人,哪怕是外来人,入乡随俗,学校闽南文化成为一股新时尚。有了厚实的群众基础,答嘴鼓艺术就有理由讲开来,传出去。
  参考文献:
  [1] 周长楫.答嘴鼓曲艺艺术的特点[J].艺术研究,2016.04.
  [2] 黄炜,林碧娥.语文视角看“非遗”——闽南“答嘴鼓”[J].教学研究,2015.03.
  作者简介:林秋菊(1981-),女,福建省厦门市人,学历:本科,职称:一级,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及传统文化,特别是闽南文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7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