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席眉扬 邓莉平 吴春雷 徐慧婷
摘要:文章针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入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和多维度评价体系进行探索。结果显示,学生的积极性、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大大提高,为药学专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0-0281-02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在整个药学知识体系构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内容涉及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两方面。前者主要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的关系,后者主要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1]。该课程在药物设计、剂型开发、药品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合理设计处方、制订给药方案等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但是该课程内容枯燥,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2]。
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介于药学与数学之间的学科,涉及药剂学、药理学、高等数学等知识,内容丰富且繁杂。它起步较晚,教师和学生学习起来都有难度。目前,课堂讲授为主的方式已经很难带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优化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该课程教学要解决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目标
药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联系到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急需转变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同时,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将教与学的效果科学地体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了,教学质量也有了大大提升。
三、教学方式
1.改变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模式采取全程“灌输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是当前课程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案例教学法以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案例,对客观事实进行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进一步拓宽视野。如把苯妥英钠片剂辅料中的硫酸钙换成乳糖,其他成分不变,结果由疗效较好转变成连续中毒事件的发生。这时,学生的疑问自然产生。给予一定思考时间后,揭晓答案:乳糖可以促进苯妥英钠吸收,导致其血药浓度超出安全窗,故而发生中毒。通过案例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深化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
翻转课堂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重新规划教学安排,通过知识传递、内化、巩固的次序颠倒安排以实现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的翻转,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旨。如讲解非胃肠道给药的药物吸收这一章,教师事先将基本内容、相关精品课程、参考文献等资料放入学习平台,同时列出任务,如注射给药、肺部给药、经皮给药、直肠给药等,要求各组学生分别列出其中一种给药方式的优缺点、影响因素等内容。课前,各组学生学习后对任务进行讨论,制作PPT。课上,各组进行讲解和探讨,教师进行点评。课后,学生对PPT进行修改并提交。教师对结果进行评价并反思,吸取经验应用于下一轮教学[4]。
2.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多年的教學实践以及不断摸索,促使该课程评价方式由单一的考核模式向多维度转变。学生的成绩由课后作业(10%)、平时测验(10%)、理论课成绩(60%)和实验成绩(20%)四部分组成。课后作业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将其纳入评价体系中,可以实现对学生的监督,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而平时测验运用课堂上的一小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摸底,促使其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次数可以根据情况而定,测验的次数在3次左右,内容以基础的主观题为主;理论课的考核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题目,多出理论结合实际的题目,让学生思考,使其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与执业药师、研究生考试接轨。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课后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尤其是讨论部分)打分[5,6]。
四、结语
本文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两年的实践,成效初现。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有了提高,能有目的地查阅相关文献,合理的设计实验以保证实验有序进行,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所提高。该模式为我校药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希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严格实施药品检验的操作,严把药品质量关,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参考文献:
[1]刘建平.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李丽华,孙淑萍,鄢海燕.“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38):71-73.
[3]王聪颖,李璐璐,庞榕.“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8,(45):223-224.
[4]王红芳,王捧英,刘兴超,等.任务驱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4-6.
[5]黄兴振,蒋伟哲.《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多维度考核体系的建立[J].教育教学论坛,2019,(17):117-118.
[6]黎芳,王志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形成性评价指标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7,(12):476-477.
Study on Teaching Method of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Course
XI Mei-yang,DENG Li-ping,WU Chun-lei,XU Hui-ti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haoxing University,Shaoxing,Zhejiang 312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at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course.We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mode (case teaching and flipped classroom) and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to explore.The results shows that students' enthusiasm,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re greatly improved,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y.
Key words:"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teaching mode;evaluation syste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2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