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展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邓兆行
在阅读教学中引入项目式学习,在真实具体的任务情境下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从“学习阅读”到“閱读学习”,有效地将“语言文字的学习”转化为语文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运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展阅读教学需要关注以下主要策略。
1.创设真实情境,提出驱动问题
驱动问题既是阅读教学活动的起源,也是选择阅读材料的依据,是达成阅读教学目标的载体。驱动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活动的效果。
首先,设计驱动问题时要考虑课程、学生、情境等多方面的联系。在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中,语文要素是“借助资料,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目标定为“搜集资料,了解鲁迅生平,认识鲁迅先生”。教师以鲁迅诞辰138周年的纪念为阅读活动的契机,设计驱动问题:请设计你心目中的鲁迅纪念馆来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8周年。这样的探究任务把阅读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完成这个设计任务,学生需要大量阅读鲁迅的作品,了解鲁迅的生平,从课文学习走向课外阅读,再到学习实践,通过信息的整合,联系生活经验,发挥创造力,设计出心目中的鲁迅纪念馆。
2.学习以终为始,关注过程体验
运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活动,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意识,思考本项目最终阅读成果的形式和内容,运用“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设计阅读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思考驱动性问题的解决方案,确定项目产品,明确学习目标,从最终的学习结果出发,反向分析学习目标,思考学习过程,将学习目标逐步分解,寻找关键因素,采取相应学习策略,保证学习的每个步骤都是向学习目标推进,从而解决驱动性问题。如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指向目标的阅读能力。
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习作主题是“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教师提出了这个单元的学习结果要“出版一本书——《北山奇人》”,请大家一起寻找身边身怀绝技的人才,记录他们的高超本领,展现北山独特的风土人情。
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个作品,教师结合单元学习,提出阅读任务——阅读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完成《俗世奇人》人物名片、《俗世奇人》图式阅读卡等阅读任务,开展“奇人奇情读书分享会”,学习“把普通事情写曲折”的情节编排手法,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突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大家在阅读任务中对书中的“人物奇、情节奇、语言奇”的写作特点有更深刻的了解,为下一步“出书”做好铺垫。接着,学生就走到真实的生活中,穿街过巷,仔细观察,寻找身边的奇人奇事。最后,学生迁移《俗世奇人》的写法,在他们的笔下出现了“肠粉王”“包子侠”“赵狮吼”等特点鲜明的人物,共同完成了“《北山奇人》作品集”这个项目式学习。
3.小组合作探究,激起思维火花
运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必须强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建立学习共同体,做到资源共享,分工合作,主动协助,才有可能更好地在学习中提升综合素养。
如在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故事”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个有关“神话人物联盟”的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组建一个“智慧联盟”团队,化身神话中的人物,展示故事中神的形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与魅力。学生阅读中西方的神话故事,在学习小组内分析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共同制作《“智慧联盟”项目书》,内含人物特点介绍,预设危及人类安全的事件,借助“智慧联盟”成员的力量制定解决方案,在“联合国大会”(项目汇报课)上推荐“智慧联盟”团队。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学习,成为问题的主动探索者,他们通力合作,把各自已有的知识分享出来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深度探究问题的答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4.师生角色转变,注重多元评价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成了学生阅读活动的“促进者”,阅读实践的“参与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和主体。在不同的任务情境中,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在“做中学”,在阅读中学习,通过阅读不断解决在完成任务中出现的困难的问题,不断地研究创造、反思分享,从而获得技能,深度理解知识概念。
责任编辑 钱昭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4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