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聚焦计算错题,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唐警梅

  【摘 要】计算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始终,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也关系到学生各项数学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计算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错误,教师应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角色,理智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与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实施纠正策略,在创新的教学形式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错误类型;矫正策略
   运算能力是构成数学核心素养基础层级的内容,发展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计算内容的教学举足轻重,且影响深远。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计算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错误,如概念法则模糊不清、不良学习习惯、马虎大意等原因而导致计算错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若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会更有利于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计算错误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原因并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正,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落实的教学任务之一。本文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一课的教学为例,就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分析及矫正策略展开探讨。
   一、解析错因,分析计算错误类型
   (一)概念法则模糊不清导致的计算错误
   正确计算是建立在理解并内化数学法则和数学概念的基础之上的,但由于数学学科逻辑性强,且小学生因为年龄原因而认知能力不强,因此部分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与法则,在计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错误。就《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一课而言,如果学生没有理解试商法则和掌握相关计算方法就会致使计算出现偏差,如:列竖式时数位没有对齐,对试商不理解,最后一位不够除没有商0等。摘录部分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如图1中,学生因为对商位置确定不明确而导致计算错误,图2中,因为乘积书写格式不明了而出现计算错误,这是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中常见的认知类的错误,也反映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不够深入。
   (二)不良学习习惯导致的计算错误
   通过分析当前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后发现,不少错误都是缘于学生的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看到题目就埋头计算起来,没有仔细阅读题目,没有看清题目的符号,没有思考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很容易掉进出题者设置的陷阱之中;还有的学生缺乏计算完成后的检查、验算习惯,做完题目就丢笔玩起小动作,没有及时发现自己的粗心大意,如下图3中,如果将商与除数验算44×20,就会发现明显大于被除数88。
   (三)马虎大意导致的计算错误
   小学阶段出现的计算错误,由于马虎大意导致的可谓比比皆是,在解题过程中不够细致、细心是小学生最大的缺失。比如运用商不变规律,在写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简便写法时,学生常常会在商的末尾多写0或漏写横式余数末尾的0。
   二、对症下药,抓住契机探寻对策
   (一)加强训练,练好数学基本功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笔算、口算、心算的训练形式是夯实学生计算基本功的必然途径,加强计算训练,使学生做到手为心动、口随心动、随口而出,既快又准确的进行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强化基本功教学如下:
   1.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计算热身活动,可以计算各种类型的题目,如:147÷20,450÷60,258÷43等,动员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多鼓励多表扬,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复习和巩固算理与试商方法。
   2.教师边讲解边列竖式示范,然后学生亲自实践在黑板上板演竖式,师生共同总结出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由浅入深,顾及每位学生。
   3.开展笔算、口算比赛,看谁计算的又快又准确,结合成绩适当奖励,如免做作业或物质奖励等,激发学生参与计算活动的兴趣,也能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有的放矢,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想要提升学生计算正确率,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基本保障之一,尤其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应重视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审题环节,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看清算式的组成、运算符号,然后再思考先计算哪部分、后计算哪部分,做到“两看两思”,避免因盲目做题、未审清题目而导致计算错误。
   其次是对学生计算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针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漏掉“商末尾的0”的出错现象,在和学生一起回顾算法的基础上,教师应着重强调“及时写0”的习惯,比如,在黑板上列出算式:585÷28;680÷34;458÷12,要求学生板演竖式,在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应反复提醒学生商末尾的0,如585÷28,求出商的十位数是2后,余25不够商1,要及时在个位商0,而算式680÷34,在除数34能除尽被除数的前两位68时,也不能忽略了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最后师生集体讨论笔算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强化三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一旦养成“及时写0”的习惯,在计算过程中就能避免犯商末尾的0漏掉的现象。养成规范的良好计算习惯,为正确计算提供可靠保障。
   最后是对学生计算结束后检查和验算答案的习惯,比如,将笔算求出的商与估算求出的近似值相比较,检查自己抄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与原题目相同,0是否丢掉等,防止因粗心大意而出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和检查习惯,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更会让学生受益一生。
   (三)变错为宝,加强计算错题分析
   只要运用得当,错题同样可以成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统计和分析学生的计算错误类型,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错题在课堂予以讲解和分析。教学中,开展一个很有价值的错题反思体会活动,实际上就是学生自我学习和反思的过程。在交流和分享中,学生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能看到其它同学的错误,并以研究者的角色“主动应对”提出解决策略,这样的过程使错题成为学生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错题成因,从而避免在计算过程中犯同样的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
   比如,针对学生在笔算过程中出现的漏写余数、漏写横式结果、抄错数等现象,教师可以开展一次“错题分享会”,一是通过PPT呈现学生在平时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题,二是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自主交流自己的错题反思体会,分享自己平时搜集、整理的错题集,提出有创意的“金点子”。比如,有学生提议:“抄好题后,可以再与原题比对一下,可以避免抄错数”;有的学生提出:“做完题目后,可以将除数的个位数与得出的商相乘,比较所得乘数的个位与题目中的被除数的个数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可以快速发现错误,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漏写横式中的余数”;还有的学生针对“漏写横式得数”的现象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厨师在厨房炒菜就像写竖式,菜炒好了,就要把菜端出来,横式得数就是一个“端菜”的过程,大家炒了菜,记得要“端菜”啊!
   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单独准备一本错题记录本,记录平时作业中和考试时的计算错题,在每个错题的旁边注明正确的计算流程和答案,同时也要写上错误的原因,在课后经常翻看,督促学生反思,有效提升计算能力。
   总之,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数学教学整个过程。教师应认识到计算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采用多元化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能精准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计算准确性,降低學生错误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参考文献】
   [1]崔苏苏.小学数学计算错题的成因与巧妙运用[J].明日,2019,8:216
   [2]郑蕙.小学数学计算错题研究实践与思考[J].广东教育,2014,7:79-80
   [3]范正琴.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J].基础教育研究,2017,8:37-38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6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49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