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孩子们“享用”午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很多家庭中幼儿的主体地位过于突出,一切以幼儿为主,很多孩子的事情则是由长辈包办代替,特别是进餐更是如此,有挑食严重,不主动进食,用时时间长等情况出现。中班幼儿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当然他们这个年龄段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因而,在中班时期对孩子进行进餐习惯启蒙教育,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使孩子终身受益。我们旨在通过营造“大家庭” 式的进餐环境,建立“人性化”班级就餐常规,开展“弹性化”的就餐活动组织,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进餐常规教育策略的运用和渗透,通过家园共同合作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幼儿得以更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中班;进餐环节;组织策略
  一、问题提出:
  镜头一:
  中餐时间,很多孩子已经吃好了,但琪琪面对桌上的饭菜仍在发呆,在老师的催促下,她慢慢的一勺一勺往嘴里送,然后极慢的嚼、下咽。为了能让她多吃点,老师连哄带吓的说: “老师相信,琪琪一定能吃完!” “再吃点,吃完老师奖励你一个小红星”但最终看来,效果一般,琪琪还是剩下了大半碗的饭菜。
  镜头二:
  进餐最后阶段,大多数孩子都吃完了自己的饭菜。但是有部分孩子还是在和边上的孩子说话,玩游戏,没有专心吃饭。当老师又一次对大家说“饭菜都要吃完,谁也不许剩饭!”这时,只见不专心吃饭的凡凡把他的饭碗悄悄的往桌子底下挪……结果,饭后收拾卫生,在地上会发现很多大堆大堆的饭粒……
  镜头三:
  进餐前,老师提醒幼儿用餐时要注意保持桌面清洁,告诉他们将骨头等放入空盘中。但在用餐过程中,阿姨往往等一组孩子用完餐后,马上就将桌子擦干净,这样,虽然老师多次提醒,但幼儿用餐的卫生习惯却依旧如初,米粒、菜汤、吃完的骨头,弄得碗里里、桌上、地面到处都是……
  二、相关情况分析:
  班级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受长辈的百般呵护,很多自己能做的事情都是由大人包办代替,特别是进餐更是如此,通过调查、问卷、设计情景让幼儿回答问题等活动,班级33个幼儿中,我们发现:
  由上面的调查表可以看出,班级中有不良进餐习惯的幼儿较多,有1、2、3、5项问题的孩子特别多,而这也是进餐不良行为中比较典型的行为,与家长交流发现问题的根源往往存在于不当的家庭教育中:
  (1)部分孩子由祖辈抚养,比较溺爱,一味迁就,长期如此,形成孩子偏食、挑食等现象。
  (2)部分家长本身的餐饮习惯就有问题,或挑食或偏食,从而使孩子的饮食习惯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影响。
  (3)部分家长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认为吃饱吃好就行,有时发现孩子行动较慢时不是包办代替就是一味指责,缺乏教育策略。时间一长养成孩子做事不专心,没有条理的不良习惯。
  由此可见,在幼儿园开展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教育,借以影响幼儿在家庭的进餐习惯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三、优化进餐环节的组织策略:
  (一)营造“大家庭”式进餐环境
  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因此营造一个“大家庭”式的进餐环境对于塑造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
  “家”给予我们温暖,“家”更是给予我们安全,温馨如家的班级就餐氛围是孩子所向往的。
  (1)营造舒适的就餐环境。
  为了给班级中的孩子营造舒适、宽松的进餐环境,我们在教室中布置了一个温馨快乐的“生活区”,在桌上铺上美丽的桌布,摆上一只只插满鲜花的小花瓶,墙上挂上温馨的窗帘,点滴中折射出了家的温馨与宁静。在这样的氛围中用餐,幼儿心情愉悦了,也吃得更香了。
  同时在“生活区”的墙面上,根据进餐习惯教育的要求,布置了一些与相一致的儿童画面,如故事“漏嘴巴的小其其”的图片连摘;“香喷喷的白米饭”等,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
  (2)播放轻松的就餐音乐。
  在用餐时,给孩子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樂,使孩子在用餐过程中能始终保持一个好的情绪,以增近幼儿进餐的食欲。如:小星星变奏曲、萤火虫等等。
  (3)创设宽松的心理空间。
  在用餐前,老师要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因为这样很容易破坏孩子用餐的情绪,最终影响就餐的质量。
  当然在孩子用餐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孩子不想吃了,吃不下了等等的问题。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先问明原因,分析具体的原因对个别问题个别对待。而不是用严厉的眼神及方式阻止孩子说不。
  (二)建立“人性化”班级就餐常规
  根据班级幼儿的就餐行为和调查分析,班级保教人员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商量后,最后制定并出台了《中二班“小绅士”进餐习惯行为规范》,并把这十二条行为规范告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中二班“小绅士”进餐习惯行为规范
  就餐前:
  1.学用洗手五部法,干干净净洗个手,勤用毛巾擦一擦。
  2.选个座位排排坐,互相问候说“你好!”。
  3.请来小小管理员,做好老师的小助手。
  就餐时:
  4.桌面要整洁,不留小饭粒。
  5.什么菜菜都爱吃,不挑食、偏食。
  6.吃饭不走动,声音轻轻不扰人。
  7.餐具不发出叮当响。
  8.餐具的使用认真学。
  9.嘴里有饭饭,小心打嗝和喷嚏,忍不住时要转身,拿块餐巾捂嘴巴。
  10.吃饭饭,讲文明,不用小手抓。
  就餐后:
  11.小毛巾擦嘴巴,上擦擦,下擦擦,干干净净惹人爱。   12.餐具轻轻地拿,整整齐齐摆放好。
  (三)开展“弹性化”的就餐活动组织
  真正做到以幼儿发展为本,还应注重个别化,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孩子是独立发展的个体,正由于这样的独立发展性,使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了不同个体特征。因此弹性化的就餐活动组织还是很有必要的。
  (1)自主选择就餐座位。
  有句话叫“有了好心情,才有好胃口”。同样,当我们为孩子选择固定不变的就餐座位也许更多考虑的是就餐时孩子间的一种互补行为(老师的想法:吃的快与慢分分匀,能加快孩子吃饭的速度。)但往往孩子并不领情,有时反而会出现反效果。
  让孩子自由选择就餐的座位,不仅能促进孩子间的一种交流,更能让他们在好心情下,愉快进餐。通俗的说:吃饭饭更香了!
  (2)相对宽松的就餐时间。
  四季变化非常明显,特别是冬天,老师阿姨刚把饭菜盛出来不久就会冷掉,因此我们改变每个孩子的进餐时间,不再是统一进餐而是分到就吃,这样就能保证饭菜的“新鲜”度,不至于孩子吃冷饭冷菜了!
  而对于吃饭特别慢的孩子,不论天冷天热都可以让其提前一点时间进餐,使他感觉自己也能同别人一样按时吃完,增加他的自信心。
  (3)尝试自主用餐形式。
  尝试自主用餐形式来组织活动的方式,是从班级中的一个主题教学活动“香香的蔬菜”中得到启发的。那次活动,我们家长带来了用各种蔬菜烹饪的美味佳肴,一碗碗好吃的整整摆了一大桌。当老师分给孩子小碗让他们自己去品尝各种美味时,他们都显得特别的兴奋和新奇。一些孩子平时不大喜欢吃的食物如:韭菜、芹菜、大蒜等等,也都愿意去品尝了,一会工夫一大桌子的菜就不见了。
  由此,我们尝试着在上午和下午的点心时间,由我们提供了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点心,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所需选择不同量的点心与牛奶。在舒缓的音乐中品尝着美味,悠闲地与同伴轻轻交谈,真是一种愉悦的身心享受,这其中也渗透了一种文明用餐习惯的培养。
  (4)丰富多样的餐前活动。
  通过餐前的故事《漏嘴巴的小其其》;猜谜《猜猜什么菜》;儿歌《样样东西都要吃》、《长成一个棒娃娃》;歌曲《宝宝自己吃》、参观厨房以及一些老师自制营养餐教育系列幻灯片等活动,让孩子了解并喜欢上当天的菜,有去尝试吃的欲望。同时我们也鼓励家长能参与其中,带动孩子关注幼儿园的“每周食谱”。
  (四)进餐常规教育策略的运用和渗透
  (1)开展“我是文明小绅士” 主题教学活动
  为了更好的帮助指导孩子养成就餐习惯,也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的机会。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我是文明小绅士”的主题教学活动。希望通过此活动让孩子熟悉进餐习惯的常规,使他们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发展动作、体验成功,增强独立性。活动中有集体和分组相结合的活动,如集体+分组的语言活动《漏嘴巴的小其其》,有集体科学活动《大米饭香喷喷》,有艺术类的集体活动《到鸡婆婆家做客》,有集体+分组的社会性活动《今天吃什么》,同时通过环境与区角创设、生活游戏的组织、家园配合的要求等,最终达成主题目标。
  【教学活动举例】
  漏嘴巴的小其其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兒吃饭要专心,进餐时不随便讲话,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2)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坏习惯。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大公鸡和小弟弟的手偶,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用手偶讲述故事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1>大公鸡找到的一个漏嘴巴的小弟弟是谁?
   <2>为什么说小弟弟是漏嘴巴?
  (3)角色游戏:《大公鸡和漏嘴巴》
  活动延伸:
  就餐时听故事录音。
  (2)创编一系列进餐习惯儿歌
  儿歌的内容往往十分浅显、 篇幅简短、语言活泼、节奏明快,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因此老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编写了一些进餐习惯儿歌,让孩子在学习儿歌的同时,学习礼仪常规。如童谣《啊呜啊呜吃个饱》手扶小饭碗,手拿小调羹,一口饭,一口菜,啊呜啊呜吃个饱;《大米饭喷喷香》大米饭,喷喷香,小朋友,来吃饭。吃得饱,长得好,不让米饭地上掉等。
  (3)实行“餐桌管理员”制度
  为了提高孩子学习礼仪的积极性,我们设立了“餐桌管理员”这个岗位。这个岗位还主要是想培养孩子的管理能力,让有良好的就餐行为习惯的孩子有机会上岗管理。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制定了一份餐桌管理员职责:
  <1>检查小小手,干干净净坐坐好。
  <2>分分调羹,分分碗,当好老师的小助手。
  <3>吃完饭后看一看,地上、桌上要管牢,小小饭粒不许有。
  <4>调羹小碗送回家,我到边上来监督。
  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管理员看懂看会并尝试照此管理。
  (4)评比“文明用餐小绅士”、“文明用餐小淑女”活动
  积极的就餐行为规范可以提高孩子对进餐习惯学习的兴趣,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能使幼儿获得愉悦的体验。在班级中,我们开展了“文明用餐小绅士”、“文明用餐小淑女”的活动。根据进餐行为规范,通过孩子们的互评、教师的点评,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文明用餐小绅士”、“文明用餐小淑女”。
  通过这样的评比活动,我们的孩子在就餐习惯方面进步多了:孩子们变得爱吃饭了;变得文明了;变得知道爱惜粮食了……这一系列的变化我们看在眼里真得很自豪也很得意。
  (五)家园合作,让养成教育步调一致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只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使远远不够的,只有家园合作,步调一致的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才能真正有效的养成和巩固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   (1)评选“家庭就餐文明小绅士”
  为了提高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家庭教育的同步一致性是消除幼儿两面性行为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以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和家教能力,学习一些家庭进餐习惯的教育方法:
  <1>向家长宣传进餐习惯的重要性。
  通过家长会、亲亲家园、家园联系栏,宣传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同步。老师、家长统一要求、统一教育。容易形成动力定势,并固定下来形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2>努力提高家庭文明程度。
  如:开展“家长沙龙”家教指导活动;组织家庭“进餐教育”的经验交流会;建立《宝宝家庭进餐习惯记录卡》让家长对幼儿在家用餐情况做一个及时准确的记录等,每周得到15颗星星可以被评为“家庭进餐文明小绅士”,以此鼓励。
  【家长教养手记】
  琪琪妈妈在其博客中这样写道:
  没想到这张“宝宝家庭进餐习惯记录卡”的作用会这么大,琪琪现在饭量逐步增加了。每天吃完饭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自己的记录卡,数数有几颗五角星。
  感谢老师,让我们的琪琪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这也让我发现吃饭问题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合力配合,才会有好的效果,这张记录卡真好,大家多多推广哦!呵呵……
  四、研究成效
  通过开展优化幼儿进餐环节组织策略的研究,不管是班级、孩子以及家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营造了自主、快乐的班级团队
  以进餐习惯活动为媒介,我们营造了自主、快乐、融洽的、尊重的、平等的班级团队。班级三位保教人員在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的过程中,成为孩子进餐习惯的一面美镜;作为幼儿的表率,有意无意地引发幼儿的模仿和日积月累的强化巩固,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良好的行为,在班级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礼仪风貌。
  (二)孩子们懂礼、知礼、行礼,健康成长
  就餐过程是孩子十分喜爱的动手操作过程,也是学会安排、解决问题和体验成功的教育契机,进餐习惯的培养使孩子养成为整洁舒适的环境付出劳动的好品质;使孩子明白愉快进餐也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形成做事认真、承担责任的好品质;进餐习惯的评比活动是对孩子行为的导向,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劳动,会对为自己服务的成人表达感激的有情行为,并且通过形象的评价方式,激励幼儿对正确行为的坚持性,懂礼、知礼、行礼,健康成长。
  (三)改变了家长的教养观念
  家园同步教育是形成良好进餐习惯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小报,评选“家庭就餐文明小绅士”等活动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为家园共育,不但对幼儿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改变家长的行为也有积极的影响,从《宝宝家庭进餐记录卡》的反馈中、从我们与家长的日常交流中,深刻感受到我班家长教养态度的转变。
  对孩子进行良好的进餐习惯培养虽不能立竿见影,但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将不负家长的期望,让我们的孩子个个都健康、文明,让好习惯陪伴孩子共同成长,让孩子们真正的“享用午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5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