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蕴解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校本课程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本质上说,校本课程的开发其实是一种基于地方特色地域文化的开发,无论是将课程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还是作为文化的研究领域,对课程进行研究时必须有文化哲学的视野,这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亦是如此。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意蕴解读
校本课程这一名词对于中国来说,它是一个外来词,它最早并不是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校本课程一词最早是在英国被正式提出来的,之后才开始在西方的很多发达国家引起热烈讨论。校本课程作为校本管理的一个下位概念,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对学校教育进行改革时,校本课程就成为了教育者们进行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这主要是因为,校本课程给予了学校、老师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尤其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拥有了更多的参与课程编制的权利。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界定
校本课程这一名词对于中国来说,它是一个外来词,它最早并不是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校本课程一词最早是在英国被正式提出来的,之后才开始在西方的很多发达国家引起热烈讨论。校本课程作为校本管理的一个下位概念,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对学校教育进行改革时,校本课程就成为了教育者们进行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这主要是因为,校本课程给予了学校、老师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尤其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拥有了更多的参与课程编制的权利。
钟启泉认为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主体,其他开发者如学生、学校、相关教育官员等等人员只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辅助者,但是钟启泉同时也强调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强调课程的多样性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差异性,但在课程的开发中要侧重于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鄉土类课程的开发,所以课程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杨龙立认为“校本课程是学校提升其自身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老师、校长以及行政人员等与校外人员如家长、社区人员、地方人士、行政官员有关资源单位人士等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需求、社区需求、上级单位要求及国家与中央的要求等因素, 协同努力,共同研究,通过设计、发展、实施、评价及修正等途径建立起的恰当的教材与方案。”
从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关于校本课程的定义考察,主要以权力关系导向的观点来下的定义居多,历程导向和兼重历程观点与成员导向的专家、学者最少,而成员导向观点的学者居中。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点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可以作为决策基础的基点大约有三个:学生中心论、学科中心论、社会中心论。
(一)学生中心论
持学生中心论观点的学者认为,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把学生的需要、兴趣、已有的经验以及学生的能力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点,学科知识只是学生探究某些问题的一种工具,课程面向所有的学生,不预先设定目标,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时感受其统一性和整体性。
(二)学科中心论
学科中心论又称“知识中心论”,他们认为学科知识代表着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对社会的文明进步至关重要,在当今社会,常常把是否掌握这一系统逻辑的知识体系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接受教育的重要标志。因此,课程的开发者必须充分考虑学科知识的范围和顺序,要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有组织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由简及繁、由易到难的学习掌握知识,进而取得学习的进步。以学科中心论为基点的课程,主要有四种变化形式:独立学科、多学科、跨学科、综合学科。
(三)社会中心论
社会中心论认为要想让学生了解、参与和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社会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点,课程的开发应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用性,而社会问题要成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了解、参与、改造社会,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促进社会的改造和进步。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在后现代教育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民主参与已成为众人的共识之一。学校作为培养下一代的重要场所,国家、社会、人民对其赋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民众渴望参与到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去,且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主要是教师,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清晰、易懂、易为学校教师所认同、执行而且可以及时得到检查和调整的课程”。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可以说没有前线教师的参与就不会有校本课程的出现。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校本课程的内容基本上是以学生为本,多元开放以及重视个别差异,具有很大的弹性,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应性的氛围。
学生和老师是校本课程建设中的两个重要主体,在课程的开发中必须有这两个重要主体的参与。在吴惠青和郑和的研究中,他们在解读校本课程时,其立足点有三个,包括:立足学校的特色、教师的个性和学生的个性。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参与过程中,免不了沟通与对话,沟通、对话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话的过程是交流的过程,是大家彼此相互合作的过程,利于参与者大脑的活跃,激发成员的合作学习动机,这也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刘英琦.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01,(4).
[3]林德锋.依托本土特色资源进行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5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