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于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践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课间活动”的一种,应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课间体育活动的目标定在调节学生身心以及增长学生体质方面。学校的首位任务应该是克服大课间体育中大型、过于豪华、表演化及形式化的趋势,从实际上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更多的实用方法应用于大课间活动中。如果条件允许且时机成熟,可以逐步在初中实行每周5节体育课的机制。
  关键词: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践;思考
  
  近些年来,在初中课间操的基础上出现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成为当下我国初中的一种常态化学校体育活动形式。在各式各样级别的演示和评价的鼓动下,大课间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大课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为增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并通过多种体育活动形式,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但是当下我国大课间体育活动也逐渐显现出了诸多令人深省的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出发,对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 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由来及现状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前身便是课间操,课间操为我国盛行的以广播体操为主的一种课外活动形式。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部分学校便逐步开始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并且效果确切。大课间体育活动与只做广播操的课间操有一定的出入,它主要由以下两个关键部分组成:每天上午两节课过后进行30分钟的课间休息,主要活动方式以固定的体育活动为主,下午两节课过后进行30分钟的课间休息,主要活动方式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2005年起始,辽宁省鞍山市开展了“落实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大会,并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了全面推广。因为初中体育课程相较于其他专业课程课时较少,所以在没有体育课的时候,学生需要在下午课后开展集体体育锻炼活动,时长为1小时,并严格将这一项活动纳入课程标准体系中。全面建立大课间体育活动体系,学校于每天上午都会开战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体育实践活动;部分寄宿制学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开展早操活动;2011年,教育部下发了相关文件,并严格要求各中学将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基础课程体系,并将其放入各学校课表,严格组织并认真落实。
  因为教育部下发文件且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可,各中学为了响应教育部政策,纷纷将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基础课程体系中。在对各中学开展学校检查工作中,大课间展示已经成为常规展示环节之一,当下各体育行业人员特别是初中体育教师都开始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并展开分析和研究。当下学校及体育界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都为正向、积极的。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长期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后,学生的体质明显得到了增强,身体机能及发育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也表明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了学生身体机能及各项生理指标。
  二、 目前初中大课間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因为大部分初中的体育活动场地无法满足全体学生在同一时间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需求,这也就导致大课间体育活动无法在同一时间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所以通畅使用精心组织和安排的方法,为不同的班级划分不同的区域,规定对应班级只能在制定范围内活动。为了能够在对外展示环节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及效果,或者提高在大课间评比活动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很多学校耗费重金聘请专门人士开展大课间的方案制定、演练,并选购专门的体育器材。师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进行反复的排练难免会感到疲惫乏味。为了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有些学校甚至聘请专业的拍摄人员对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专门的录制,这更是大大增加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经济成本。所以耗费成本巨大、耗时较长所排练出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通常具有表演化、形式化的特点,不仅助长了形式主义的发展,更是严重阻碍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
  (二)很多学校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耗费了大量的经济成本,虽然在展示环节与竞赛环节效果优异,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可能在初始阶段具有一定的兴趣,往后只会觉得愈发无聊乏味,甚至会产生抵触感和厌恶感。主要原因在于在大课间体育活动阶段,师生必须在指定位置参与特定的体育活动,很多师生并不具有主动性和急性型。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教师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露出无奈的神色,很多学生都表达出了自己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厌恶之情。
  (三)根据近年来的几次调查研究显示,一些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较长的学校,学生的身体情况确实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因为大课间活动组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往往还要求全体教师参与,所以事实上很多学校并不能遵循规定在没有体育课的日程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往往一周只开展1~2次大课间体育活动,其余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有人参观或者开展检查工作。
  为了消除过多的内容以及较为复杂的组织,很多学校开始讲大课间体育活动趋于统一化和标准化,将“跑操”这一形式应用于大课间体育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在每天上午课间操时间及每天下午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操场跑道进行400米跑或800米跑,时长为15~20分钟。因为“跑操”所需要的时间小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并且锻炼效果显著,所以很多初中学校使用了“跑操”这一模式,很多初中学校开始将“跑操”替代本来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越来越大的初中学校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安排在了下午时间。
  三、 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课间活动”的一种,课间休息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学生从繁重的压力解放出来,使其身心得到放松,为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提供休息时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一方面,大课间同平常的课间并无较大区别,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放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间的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也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主要目的并不是通过一定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即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使这种作用得到体现,但是从设置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始来看,明确规定要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设置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这样每天都会有老师指导学生进行1小时体育活动,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而身体产生负荷,但是这样的设置明显存在一些理论上和操作上的难点,如果大课间活动不具有一定的运动量,学生也没有进行有效活动,那么就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效果;但是如果运动量过大,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不利影响,这与上述课间活动缓解学生疲劳的作用不符。所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放松学生的身心,舒展身体,缓解压力与疲劳。大课间属于课间休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性质也决定它不同于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不该具有较大的运动量,也不能发挥体育课的功能。所以传统的15~20分钟的课间操其实便可满足这一需求,25~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相对时间较长。   从另一角度来说,在时间方面,其实也无法发挥良好的体育锻炼作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在25~30分钟之间,这段时间还包括了眼保健操时间,约为5分钟,学生走出教室前往操场集合的时间,约为5分钟,再加上部分学生去卫生间或喝水的时间,事实上作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并不多。这一短暂的时间无法完成一定的运动量,锻炼的效果自然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假如这一时间内学生运动量较大,致使其疲劳、兴奋、呼吸加快等,用来恢复的时间也遠远不够,势必会影响到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所以,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一定会遇到活动内容、方式及运动量方面的问题。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及作用仍然是通过课间休息,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进来,从而达到放松学生身心、缓解学生疲劳与压力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形式化、表演化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只会愈发反感和抵触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过于追求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活动内容、运动量、活动方式其实也不符合本来目的。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学生每天具有1小时体育活动完全可以在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或其他体育活动,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体育教师人数,投入相应的场地及体育器材。
  四、 结语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课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应该是放松学生的身心,舒展身体,缓解压力与疲劳,所以应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其首要目的并不是强身健体。
  必须消除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化、表演化倾向,实际上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尽量采用一些简单实用的活动方法。如果条件允许且时机成熟,可以逐步在初中实行每周5节体育课的机制。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学生从繁重的学习压力解放出来,放松学生的身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至关重要,各学校应加强对该问题的重视,及时发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及学生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并能够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得到放松,身心舒展,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注入活力,缓解压力。
  参考文献:
  [1]刘东.对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时效性整合策略的探究:以成都市红花实验学校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4):49-50.
  [2]陈瑞娴.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J].读与写,2019,16(7):212.
  [3]崔宝义.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意义及策略研究[J].读与写,2019,16(12):197.
  [4]刘啸,孙建立,李国敏,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保证与成效监控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6):81.
  [5]阿如罕.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与课外体育活动拓展[J].情感读本,2018(2):30.
  [6]杨咏梅.强化“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提升初中体育教育水平[J].报刊荟萃:下,2018(4):70.
  作者简介:
  李孝龙,河北省张家港市,河北省张家港市港区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8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