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科哲学导向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手段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手段不能满足现代的美术教学的趋势渐趋明显,在学科哲学导向下的学科哲学应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手段优化,是本文的一个研究方向。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是美术教育改进的方向,是一个未来趋势。美术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美术课堂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绘画技法,更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科哲学导向下的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应用是课堂环境的延伸,是教学媒介的升华,可以为整个教学设计提供框架的支持和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学科哲学;美术教学;信息技术融合
  研究学科哲学不能脱离具体问题的应用学科的研究,某一具体的应用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它与其他学科的外在关系,都应该遵循抽象的哲学原理。基于美术核心素养下的美术课堂,要重新审视现代教育教学的应用手段。在学科哲学的引领下,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手段的优化研究,有利于引领学生形成学科本质、价值和文化的学科素养。
  一、 国内美术课堂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
  近两年,教育界和研究界一直在推行和研究教学课堂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而在国内美术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一是应用不充分。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停留在PPT阶段的情况较为突出,大多教师仅是将传统的教学手段转化为多媒体展示,并未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升核心素养。二是未能让其充分发挥效能。教师未能真正着眼于新形势下美术教育的需求,未能真正理解美术教育是一门以视觉感受、图像识读、直观感受的学科,未能真正更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三是缺乏专业的教学设计。在美术课堂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了对教师的要求。一方面要有专业知识的积累的同时,另一方面由于不少教师缺乏现代信息技術的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浪费了不少时间,从而导致了课堂效率大为降低。而学科哲学导向下的美术课堂,更是离不开具体情境下的课程的优化。
  二、 学科哲学导向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手段优化的意义
  学科建设同样需要寻求相应的学科哲学基础和理论以指导其建设工作。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教学方式与教学要素。在美术课堂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和应用是未来美术教育改进的方向,也是一个未来趋势。2017年9月13日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技术应用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18个基本要点之一。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美术课堂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绘画技法,更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情境,而情境要实现生活问题与学科问题、原始问题与课本问题的统一。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很多学科知识亦或是技能,都无法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教师要认识到,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生活情境在评价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和合理应用是课堂环境的延伸,是教学媒介的升华,可以为整个教学设计提供框架的支持和功能的实现。让学生参与到多媒体的课堂中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我如果当中学教师,绝不将我的作业叫作‘教书’。……我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无论我担任哪一门功课,自然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性的实现,是让人成为人,而不是把人变成工具。”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前,首先需要自己终身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授之以渔。
  三、 学科哲学导向下的教法重构
  一节高效的美术课堂,需要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相辅助,而不断重构教学设计,碎片化的、孤立的知识往往来说是没有价值的。教学中处处有哲学,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学习进步。课程计划是否成功需要达到“平衡”的状态,必须兼顾理论与实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应用的学习机会,学生才不会在学习上产生盲点,进而产生探究欲望。富兰克林说过:“告诉我,我将忘记;给我看,我可能也记不住;让我试试,我就会理解。”
  案例1: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标志设计》一课,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用一定方法设计制作标志,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通过对运动会宣传作品的设计,提高对标志运用的认识。材料只提供了一些产品标志、运动会标志以及交通标志和公益标志。对学习活动的要求是:为班级参加学校运动会设计活动宣传用品,画出设计图,也可以借助电脑完成。可是七年级的学生并不会用PS,如何进行电脑完成呢?
  这时,老师的引导以及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业要求可以用电脑完成,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学子,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老师们都要运用信息技术融合来上课,学生是否也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呢?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从观念开始的,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在本课的教学难点上,笔者首先做了个微课,介绍并示范了SketchBook的用法。从工具介绍入手,再一步一步制作完成一个简单的班级运动会标志,在素材库中提供给学生一定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从定外形、定内容到组合设计,一一清晰讲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创作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个个跃跃欲试。
  慢慢给学生灌输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美术创作的意识和方法,而不仅仅限于传统的美术作业。学生也许刚开始尝试会比较生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拥抱失败”,以“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建构问题式认知,在失败中汲取经验,重新出发,给学生自信心。让孩子勇于尝试,以“玩”的心态来进行知识的探索,这就是跨出成功的第一步。从课堂中,我能感受到学生在享受多媒体带给他们的乐趣,有学生甚至说:“以后我要当个插画师!”“这也太好玩了吧!”教学过程是理智与情感交融的过程,原生态学习不仅是学生经验、思维参与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情感参与的学习,要尊重学生真实的情感,这就是教学的意义。   案例2: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卡通故事》一课,它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可以根据卡通造型特征,绘制有个性的趣味卡通形象,并通过团队合作和创意碰撞等方式,创作幽默小故事,设定卡通形象,并合作编绘出卡通小故事。以往上课,我们一般让孩子设计一个卡通形象,接着用这个卡通形象进行四格漫画的创作。但是在这个静态的画面上,如何升华课堂,让学生作品动起来呢?
  在完成漫画创作阶段,笔者将“定格动画工作室”这个App引入课堂。定格动画是一种动画技术,可让所选的任何物体看起来像自身在运动一样,当一系列单张图像播放时,就会产生运动的做错。让学生在漫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动画制作。在创作前,我将进行示范:使用纸片道具进行App的功能讲解。接着播放笔者自己制作的《小王子》定格动画给学生欣赏,再让学生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对作品再创造,也参考《阿凡提》用超轻黏土的形式进行创作,中间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例如:配音小演员,故事创作小作家,小画家,小小雕塑家……最后在完成阶段,让孩子上台播放作品,进行“最佳小导演”的评选活动。学生上台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有非常多有趣的故事。活动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协作能力以及创意思维能力。
  赖瑞·麦克森认为“团队导向性学习”必须遵循四个基本原则:1.团队形成的适当性: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交关系及个性。2.作业的内容以促进整体学习和团队精神为目标:老师设计的作业必须兼顾个人部分与团队部分。3.学生必须负起对个人与团队的责任:拿捏分工的公平性,学生必须明白自己在团队中的责任与扮演的角色会影响整体学习。4.老师必须给予学生经常性、及时的反馈与建议:确保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组内与组外之间进行良性的沟通。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教学,构建新式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在教学中不断成长是教师必行之路。建构式的教学法强调知识的獲取以理解为目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尽量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制度化枯燥教学,转变为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解决问题为根本,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实践。学科哲学的基础是“以人为本”,只有以学生为核心,才能推动学科知识的不断丰富建构。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在美术课堂上提高审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理清价值体系可以辅助课程计划的方向与执行,而价值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引导学生理解的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给学生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给学生技能的实践,放长远看,才能有立足于社会的能力。艺术本身强调情感与想象的参与,培养个性化的人文情怀,而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学科知识与技能,终身学习,给学生课堂上“美”的感受。
  总而言之,把教学关系变革提高到人才培养的高度,这对我们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给予学生完整的教学,才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行程。我们将在学科哲学导向下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真正建立起新型师生关系的课堂,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致力于建立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的教学文化和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林振兴.谈手机App辅助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8(14):69-70.
  [2]金鑫鑫.浅谈智能手机App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0):234.
  [3]朱焕生.智能手机App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3):79-80.
  [4]王轩.新媒体艺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融合与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5]李敏.信息融合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改革[J].美与时代,2017(12):80-81.
  [6]袁磊.核心素养视域下STEAM教育的课堂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9(11):99-103+128.
  [7]李倩云.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课堂教学[J].美与时代,2019(1):74-75.
  作者简介:黄小清,中学美术二级教师,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华侨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58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