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交通运输工程概论》是交通类专业面向大学一年级实施的一门专业先导课程,因此从交通运输工程类本科学生培养过程角度,确定了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涉及领域的基本轮廓线条和任务演变,使其在其后展开的专业课学习中能够将各门专业课知识贯穿成为一个整体,建立乐于学习和探索学习态度的教学目标,组织由一个前导板块、四个行业工程领域板块、两个服务体系板块和三个技术板块构成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观察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和双语能力的培养,并对相应的评价考核体系进行调整。
  关键词:交通运输工程概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6-0180-02
  一、引言
  交通运输工程类学生涉及交通工程、运输工程、物流工程等大学本科专业,伴随宽专业招生计划的实施,同济大学所开设的交通运输工程概论课程也改为大学一年级实施。面对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大一学生,需要研究课程的教学目标、核心教学内容以及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
  二、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是交通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先导课程,其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交通运输涉及领域的概念教学,以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涉及领域的基本轮廓线条和任务演变,使其在其后展开的专业课学习中具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并能够将各门专业课知识贯穿成为一个整体。
  伴随宽口径教学改革的实施,学校需要在大专业类学生入学初期开设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所涉及专业领域的工作内容、所需要建立的知识结构等问题,以引导学生增强在大学期间学习的自主性。对于交通运输工程类大学生来说,其自主学习的概念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态度”、“能力”和“知识”三个部分。所谓“态度”,是建立在对专业领域初步了解知识基础之上,自愿采取积极态度应对自己的学习;所谓“能力”,是要培养自身的观察问题、理解问题以及了解适应本领域工作所需要建立的技术能力;所谓“知识”,是对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历史、所需解决问题的类型和结构、理解前人的经验积累,了解面临的挑战与任务以及基本分析技能的掌握。
  三、基于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采用分领域介绍和综合工作任务介绍两方面。本课程涉及的行业领域为:道路、铁路、水路、航空。涉及的综合工作任务为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调整后的课程教学内容框架为:
  一个前导板块——交通运输的认识论。强调在可持续发展概念下,交通运输的任务不是简单提供基础设施,而是在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和能源、降低对于生态和环境系统排放的前提下,提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服务,强调不能将交通运输简单视为行业技术问题,而是一个融入相当多技术内容的社会管理问题。
  四个行业工程领域板块——道路工程、轨道工程、水运工程和机场工程。力求对这四个行业领域内的工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四个板块中所涉及的内容均为交通运输系统的硬件载体,也是入门者最容易注意到的部分。因此要求讲述的知识性内容包括基础设施的构成要素、功能和基础性技术概念。
  两个服务体系板块——客运系统、货运系统。在这个板块中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并且讲述围绕服务的技术应用和需求,力图引导学生建立服务需求与技术保障之间的联系。
  三个技术板块——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通过对这三个综合工作的介绍,使得学生对于不同类型工作的思维和处理问题特点有初步的了解。这部分内容设计主要突出交通运输的系统概念,分为宏观(系统规划)、微观(系统设计)两个层面展开。
  上述10个教学板块构成了教学内容的横向切分。而针对后9个教学板块,采用三段式教学进行纵向划分,包括:
  技术概念框架——围绕该板块的核心技术概念展开阐述,帮助学生了解相应的处理问题技术主线。
  技术发展历史——通过历史回顾加深学生对于问题演变和技术发展的理解。
  案例介绍——通过具体案例进一步加深理解。
  四、目标导引下的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需要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解决与传统教学管理方式产生的冲突,避免简单地课堂讲授,强调观察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和双语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针对不同题目进行现场交通观测和调查,其目的是通过文献阅读、制定调查方案、实施现场观测、数据整理分析这一过程,一方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现场实地观测,培养学生对交通问题特征的真实认识和体会,进而提高自身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后对照相关课程理论学习,增加交通工程理论和实践的互相反馈。根据学生对于观察作业的反映,其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肯定。如学生对于上海五角场地区慢行系统的调查、对于同济大学校园停车问题的调查、对于同济大学学生使用共享单车的出行特征调查等,均提出了具有新意的见解。
  2.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在脱离教材条件下获取知识的能力,采用不同板块主讲教师检查学生听课笔记,分别给出成绩,汇总后作为课程成绩。从实际实施效果来看,对于促进学生高效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授课效果,避免学生采用背书方式应付考试也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各板块主讲教师均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3.双语能力的培养。为了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养成阅读英文文献的习惯和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了解专业领域的前沿和最新成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够进行广泛国际交流的高素质人才,课程进行了双语课件建设,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观察交通问题,编纂电子版交通运输概论阅读文献包。
  五、评价与考核
  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相应设定本课程的考核评价,具体来说包括三部分。
  1.课堂笔记及研讨(含考勤):这部分考核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堂笔记整理、课堂讨论和表现,占到课程成绩30%。
  2.观察研究报告:给定现场观测和调查题目,学生分小组选做其一,现场观测,撰写报告,占到课程成绩30%。
  3.课程考试:综合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到课程成绩40%。课程考试试卷中设计一道题目,请学生说明在调查观测作业中所承担的任务,对完成好自己所担负任务的感受,以及对本组所获得成果的理解。既进一步促使学生对调查交通问题进行整体思考,又对学生参与调查的效果进行反馈判断。
  六、结束语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对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引导性作用,因此需要从交通运输工程类本科学生培养过程角度来看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组织。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其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调整。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编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M].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钟启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86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