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古文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肖丽姬

  小古文,指的是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富有情趣、适合儿童阅读的浅易文言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相较以往版本,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小古文”的编排大幅提前,在三年级上册就开始编排了。如何领会编者意图,引导学生学习小古文?如何让学生品味其语言之精妙、意蕴之丰富,从而爱上小古文?本文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为例,谈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古文教学策略。
  一、聚焦停顿,由读而背,感知小古文节奏美
  小古文虽不像古诗词那样平仄对仗,韵脚整齐,极富音律感,但也讲究停顿,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美。《司马光》作为小学阶段第一篇小古文,更应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熟读成诵,感受小古文的节奏美,从而亲近小古文。
  1. 以教为主,读好停顿。由于初学小古文,所以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课伊始,教师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小古文,并范读课文。教师首次范读时,速度要慢,在读准字音的同时,尤其要强调停顿处,以便学生对朗读小古文要注意停顿有个初步感知。接着,教师给出全文停顿标识,并进行教读。教师除了给出停顿标识外,还要告诉学生停顿的层次与方法:句号处的停顿要长一些,逗号处的停顿可以短一些,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可以再短一些。教读时,起初教师可以读得慢一点儿,便于学生跟读;等熟练一些后,教师可以用自然的语速范读,让学生用自然的语速跟读;待学生跟读较为熟练后,尝试让学生自己朗读。由于是初次学习朗读小古文,如果过分强调词间停顿,学生很容易读破句。因此,读好标点的停顿才是基本要求,而对于词间停顿则可视学生情况指导,学生只要能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进行正确的停顿,读出“声断气连”的感觉即可。
  2. 熟读成诵,读出趣味。当学生对小古文的“声断气连”有了初步感觉,能够自由读出停顿后,可趁热打铁,让他们展示读。先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再小组交流,逐一过关;然后全班展示,点评提升。通过层层展示,学生既能分享初学小古文的愉悦体验,又能充分暴露朗读小古文时存在的问题。其间,教师可再次范读,重点针对“足跌没水中”“光持石击瓮破之”等句子进行示范引领,以此突破难点。师生配合读,也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升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可教师先读第一句,学生读第二句,然后交换顺序读;也可教师引读,学生接着读;等等。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变换顺序、变换形式练习读,在层层递进的朗读中,学生不仅读得有情有趣,而且不断加深熟练程度,从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再到读出小古文的节奏感与意蕴感,最终水到渠成走向“熟读成诵”。
  二、借助注释,讲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司马光》一文在简约的语言文字之下,隐藏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隐藏了一个镇定勇敢的智慧少年。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小古文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从而感受司马光的智慧和勇敢。
  1. 借助注释,疏通文义。小古文与现代文不同,一些词语理解对学生而言有一定困难。借助注释是学生理解小古文中词语的十分有效的方法,也是学习小古文的一把金钥匙。初涉小古文,更要让这一方法落地。教学时,可分三步走。第一步:以第一句中的“庭”字为例,教出方法。先指名学生读“群儿戏于庭”,而后让他说出“庭”的意思“庭院”。在学生答后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由此引出借助注释方法。第二步:同桌合作,运用方法,理解难字。运用借助注释方法,同桌合作学习,逐一理解“瓮”“皆”“光”“迸”等字。第三步:小组学习,串联词句,理解文意。在小组合作学习后,展开汇报:一人读小古文,一人说其中重点字的意思,一人解说全句的意思,另一人评价、补充。有了教、学、用的过程,不仅实现了借助注释方法的自然落地,而且有效理解了故事内容。
  2. 讲演故事,感受形象。“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走向深入。《司马光》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当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后,可让他们讲、演故事。先练习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这是基本的教学要求。评价时要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按照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是否把“庭”“足”“皆”这些文言词语转化成现代汉语来讲述。再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讲好故事。文中插图——瓮破水迸儿得活的情景,是很好的想象点。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司马光和落水小儿的表情,试着揣摩他们的内心,想象他们说的话,并把这些想象融入到故事的讲述中。最后尝试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在学生兴致盎然、生动活泼的表演中,教师可相机对不同角色进行采访。对“光”可问:伙伴们都跑了,你为什么没跑?你为什么用“持石击瓮”的办法救人?对“众”可问:你们为什么都“弃去”?表演结束后,采访观众: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此时,学生情感涌动,思维活跃,对司马光这一人物形象的感受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互文阅读,对比语言,感悟小古文特点
  《司马光》这则小古文,短短30个字就塑造出一个智慧少年形象。当学生有了诵读中的直观感受,有了理解上的内涵挖掘,还需更进一步,让他们在补充阅读中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在互文阅读中品味小古文语言表达的精妙,从中对小古文的特点有初步感悟。
  1. 补充阅读,深化人物形象。适当的资料补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走近故事中的人物,领悟人物品质。在学生了解了司马光砸瓮救人故事,初步感受了司马光机智、勇敢的形象后,可适时补充另一则小古文《司马光山中斩杀蟒蛇》。先让学生自由读,再让他们说说对司马光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在诵读理解中,在对比感受中,一个遇事不慌、沉着应对、机智果敢的英勇少年便展现在学生面前,司马光的人物形象也变得更加丰满了。
  2. 互文阅读,感悟小古文特点。小古文,言简义丰,内涵丰富。对于小古文这一特点,可通过互文阅读加以体会。教学时,可先出示《司马光》的古文版和现代文版,再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最后让他们说说更喜欢哪一个版本的故事,并说明理由。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梳理小古文的特点:小古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小古文有的字用法跟现代文是相同的,有的字用法是不同的;小古文有的一个字就能表示很多意思,而现代文常常要用一个或者几个句子来表达一个意思;小古文短短几句,就讲了一个故事;等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小古文的简洁之美、隽永之美,此时还可推荐阅读《宋史·司马光传》,让学生综合运用本课学到的小古文阅读策略,由此开启美丽的小古文阅读之旅。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第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3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