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拖延行为与自我效能、知觉压力的关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柳杨 蒋姝函
[摘 要] 该文研究之目的:探索当前大学生的拖延行为与一般自我效能、知觉压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之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杭州市大学生中抽取280人作为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调查对象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之结果:大学生拖延行为具有较高发生率(大学生拖延行为发生率为80.4%);大学生拖延水平与一般自我效能呈负相关关系(r=-0.143,p<0.05),与知觉压力呈正相关关系(r=0.250,p<0.01)。之结论:就杭州市大学生而言,一般自我效能较高者,拖延水平相对较低;知觉压力较大者,拖延水平相对较高。就此,为制定帮助大学生群体减少拖延行为的策略提供实证依据和科学建议。
[关键词] 拖延行为;大学生;自我效能;知觉压力
[作者简介]柳 杨,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教师;蒋姝函,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教师(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G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7-0090-02 [收稿日期] 2020-01-29
一、前言
现代社会中拖延行为十分普遍,并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大学生是受拖延问题困扰最严重的群体之一,拖延会造成课业等方面的负担,即使个体采取措施如制定计划等,尝试改善自身拖延行为,但这样的计划往往会搁浅;同时,大学生也是拖延问题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拖延行为不是单纯由于惰性导致的,其产生机制较为复杂。本文分析杭州大学生拖延行为及其相关因素,探究大学生拖延行为与其自我效能、知觉压力的关系。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为杭州市全日制本科在校大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80份,剔除无效问卷18份,问卷有效率为93.5%。
2.方法。(1)Aitken拖延问卷(API)是由Aitken于1982年编制的用于评估大学生长期持续拖延行为的自评问卷。问卷包括19个题目,采用五点计分法。(2)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由RalfSchwarzer等人于1981年編制,包括十个问题,采用Likert四点计分。(3)压力知觉量表(PSS)是由Cohen的等人编制,用于评估个体在近一个月内感受到的压力程度。
3.统计处理。运用SPSS25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描述、F检验、t检验、相关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0.05。
三、结果
1.问卷信度检验。对所用三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采用科隆巴赫α系数进行检验,三个量表的信度分别为0.877、0.841、0.887,可以作为研究工具运用于本次研究中。
2.样本基本特征与拖延情况总体描述。据统计,男生135人,女生127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51.5%、48.5%;农村、城市人口分别为159人、103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60.7%、39.3%;大一至大四年级人数分别为37、109、87、29,所占比例分别为14.1%、41.6%、33.2%、11.1%。文科、理科、工科、医科类大学生人数分别为144、49、8、61,所占比例分别为55.0%、18.7%、23.3%、3.1%。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拖延行为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80.9%,表明拖延行为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
3.大学生拖延水平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对被调查者的Aitken拖延量表计分和自我效能计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拖延水平与自我效能在0.05(双尾)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一般自我效能较高的人拖延水平相对较低。如表1所示。
4.拖延水平与知觉压力的相关性分析。进行拖延计分与压力直觉量表计分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两者在0.01级别(双尾)中呈现正相关关系,知觉压力较大者的拖延水平相对较高,具体如表2所示。
四、讨论
1.大学生拖延行为具有普遍性。本研究发现拖延行为在大学生中具有普遍性,这与应洁峰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造成大学生群体存在拖延的原因多种多样,在大学中认真学习需要较高的自觉性,否则容易出现在学习、体育锻炼等多方面的懈怠,形成拖延的行为问题;其次,陈宛玉等人的研究表明手机沉迷对学业具有负面影响,认为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沉迷可以预测学业倦怠。
2.大学生拖延水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知觉压力之间的关系。在本次研究中,个体拖延水平与一般自我效能呈负相关关系。李浩然指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完成任务所具有能力的判断和自信。自我效能感高者,拖延水平更低。这与王小新等人的研究结果,鲁淑红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究其原因可能在于,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具有自信的特质,对自己的能力有客观认识,能结合自身优势完成任务,对成功的追求更积极,对任务积极的个体倾向于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所以拖延水平较低。
拖延水平与知觉压力呈正相关关系,拖延水平越高者,知觉压力越大。现有研究已表明拖延会使个体产生负面情绪。如大部分个体采取拖延行为是处于任务规定时间即将到来,但还未完成任务的阶段,在这种情境下,个体会产生担心自己无法按时完成任务等不良情绪,同时产生心理压力。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知觉压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越低者,知觉压力越大。Mayo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对生活的自我控制感强,由此面对学业、工作任务时,会采取更积极的方式应对,将任务有条不紊、有计划性地展开。这可能会促使个体生活中知觉压力的降低,也可用来分析两者与拖延的关系,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拖延水平低,积极应对任务,任务的及时完成会减少个体的知觉压力。
3.关于改善拖延行为的建议。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面对任务时,通过调节情绪、舒缓压力,形成对任务和自身拖延行为的正确认识,不惧怕任务,树立对任务的端正态度。顺利完成各个任务的同时能舒缓压力,增强自信心,并通过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评估和对时间的得当安排,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以此不断提高自我效能,从学习、生活的点滴中改善自身拖延行为。 五、研究局限性
在研究對象方面,由于经费、时间有限,本研究对被试者的取样不够广泛,仅限于杭州市内大学生,但研究结论对于同类地域大学生群体仍具有适用性。
参考文献
[1]陈保华.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赵婉黎.大学生学业拖沓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的初步建构[D].西南大学,2007年.
[3]应洁峰,于晋,沈毅.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239-240.
[4]陈宛玉,戴海琦.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问卷的编制与标准设定[J].龙岩学院学报.2016,(4):109-112+117.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perceived pressure, this study uses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to select 280 people from college students in Hangzhou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collects the subjects’ relevant data by using questionnaires, and then makes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SPSS 25.0.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higher rate of procrastination (probability of procrastin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80.4%); the level of procrastin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lf-efficacy (r = -0.143, p <0.05)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rceived stress (r = 0.250, p <0.01). This study believes that, in terms of Hangzhou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level of procrastination is generally lower for students with higher self-efficacy, and the level of procrastination is higher for students with greater perceptual pressure. The results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and scientific advice for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reduce procrastination.
Key words: procrastination; college students; self-efficacy; perceived stres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