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东亚 王爽 吴一帆
[摘 要] 为了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工科类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来探讨如何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产教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从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资源配置模式提出改革的措施,通过相应的评价机制对合作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得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科类专业的改革必由之路。
[关键词] 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工科;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18年度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改项目(JG201809)
[作者简介] 李东亚,王 爽,吴一帆,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7-0037-02 [收稿日期] 2019-08-2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精神,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江苏省产教融合的发展,2018年江苏省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体现了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对产教融合的高度重视。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和强调了“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对产教融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产教融合成为应用型高校教育在创新、可持续、高水平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将产生重要影响。
产教融合是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藩篱,使高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合作双赢”共同体,打造产教良性互动的局面,可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办学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產教融合的问题与分析
1.目标定位不准确,认识不深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根本,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前提。首先根据区域优势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然后再根据专业的需求进行培养目标。而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往往是照搬一些研究型高校的培养目标,只是根据简单的调研几家企业就把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了,没有根据行业企业需求与发展、校企共建与互动、区域经济特色等来确定。
2.对产教深度融合内涵的认识不统一,深度不够。很多高校只是对国家发布的一些文件进行简单的解读之后,跟着出台相关的实施方案和意见。实施方案的内容没有很具体的指导方法,也没有充分去考虑如何充分发挥企业生产实践的优势,只是简单的将原有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时间上的延长,没有将学生的实践环节、创新创业、就业教育等放在企业内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创新思维动力不足。部分高校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对学生基础能力还是按照之前的理念进行灌输式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没有减轻;同时部分基础课的教师教学任务仍然很重,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和到企业挂职锻炼,接受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动力不足,很少会花很多时间进行社会调研和讨论教学理念。
4.校企合作浮于表面,缺乏创新。在部分高校企业合作中,企业与高校的合作目前主要是企业招聘实习生,经过培训后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缺乏对职业教育和培养未来员工的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不够,企业的战略发展理念不明确,使现有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和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在具体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等环节企业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最终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浮于表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双方的制约和投入,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也是很难深入开展的,学校希望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企业希望少的投入获得大的回报,最终也会导致合作“浮于表面”。
二、产教融合的应用对策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学校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需求对接,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充分利用地方政府指导意见,立足区域经济优势,根据地方经济的人才需求,充分利用地方企业、研究院所和事业单位等合作育人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战略合作关系,将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师的科研项目融入企业中去,形成一种老师和学生共同走进企业的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2.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岗位的需求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机械专业为例,主要通过主题讲座、暑期实践、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实习环节等形式开展合作,根据学生整个人才培养计划安排相关的合作,第1学年安排新生入学教育系列讲座;第2学年采用企业工程师宣讲会,暑假实践进企业,企业课程的开展;第3学年开展企业技能竞赛,企业实践课程开展;第4学年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课进企业。应用型本科高校,尤其是工科专业务必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理念,高校应与企业充分沟通,了解企业需求,建立学校、企业、学生、教师等多方都能接受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持之以恒,勇于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合适的实施路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
3.资源配置的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经费的保障,经费的来源主要是企业、学校和政府三方的投入。学校提供人才和研发设备的资源,企业提供学习场所、设备等硬件资源,政府提供政策的优惠和相应资金的支持。学校组成科研团队,利用学校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协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能够解决企业所需的难题,可以提升教师的技能和科研能力;项目合作开始时要把学生带入项目之中,发挥学生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提供学生实践的场所、实践内容,利用企业专家担任学业导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课程主讲教师的同时,学校的师资也向企业开放共享,承担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培训等任务。政策需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直接将补贴发放到相应的企业工程师,提升工程师的积极性,政府还要提供更多的偏向于校企合作申报的科研课题。 三、產教融合的效果分析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效果需要学生来具体体现,通过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可以得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效果。人才培养技术平台建设成效显著,首先形成了学生在校期间的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应用型本科工科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为导向,将实践教学分为认识性、技能性、综合性与研究性四个阶段实施,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促进的培养体系。专业教育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开展,课程中融入企业的案例;而创新创业教育应突出应用型,鼓励学生结合工程应用专业知识开展自主创业,实现创新创业人才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相互促进,逐步创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根本目标、以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为支撑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搭建科创项目为载体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以企业的科研项目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生基于比赛,以企业为平台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有助于项目研究成果的真正落地,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学生结合企业实际案例为项目,有助于通过项目研究应用、整合与提升专业知识的学习,助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四、结语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提出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科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提升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效果,企业得到了人才,学校培养了合格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刘楠,杨策.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9):4-6.
[2]王娟,李莹莹,康晓飞.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4(8):127-128.
[3]蒋培红,李俊叶,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9,32(8):44-46.
[4]梅华平,李玉梅,等.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决策探索,2018,9:54-55.
[5]胡敏强.产教融合新工科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9,8:7-11.
[6]龚鹏剑.高校应用型学科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8):174-176.
[7]甘俊伟,李进军.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物流技,2019,38(8):148-153.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reform of the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system for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is carried out.Based on the model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is discusse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 th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The reform measures a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and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mode,and the effect of the cooperation mode is analyzed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mechanism.It is the only way to reform the engineering major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Applied undergraduate;Engineering;Talent training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