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翻转课堂”在中小学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唐亮 王合霞 尹璐

  摘要:文章从啦啦操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以及中小学生群体特征的角度对翻转课堂在中小学啦啦操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形成合作融合学习环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同时,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练习时间不足、学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小学啦啦操教学;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6-0246-02
   体育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課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其专业特殊性。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在限定的时间内要讲解技术动作与动作示范,学生练习时间较少,难以保证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本文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翻转课堂”经验,结合啦啦操教学特点,构建中小学啦啦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为中小学啦啦操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翻转课堂在中小学啦啦操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分析
  1.翻转课堂的定义与特征。①翻转课堂的定义。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1]②翻转课堂的特征。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通过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随着教学过程的颠倒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2]
  2.“翻转课堂”更符合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过泛化、分化、巩固提高三个阶段。翻转课堂与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相契合。运用优秀比赛视频或录像等作为示范教学资源课更具直观性示范性,打破了传统课程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初步掌握技术动作。而在学生最需要技术指导的分化阶段,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进行易犯错误的讲解与纠正时间也更多充裕,从而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化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知,最终实现运动技能的自动化。
  3.啦啦操传统教学的特点。啦啦操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从基本技术、心理训练、科学锻炼原理、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等方面进行理论和技术的教学,引导学生对突出自身个性特点的自编操做准备。学生进行该项目的基本技术教学,主要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分组反复强化练习,教师纠错的方法进行教学。传统教学方法分为以下几种:①准确的示范法。示范法是啦啦操教学中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示范在直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可以使学生了解所有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②重复练习法。指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单个动作、分段动作、联合动作和成套动作的重复练习。③分段练习法。啦啦操动作丰富,造型美观,但活泼多变,不对称动作多,练习的强度大,因此分段练习是啦啦操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④比赛测验法。指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把已学会的成套啦啦操采用比赛测验的方式进行练习。其具有竞争因素,对集中练习者的注意力,提高兴奋性有较好的作用,有利于激发练习者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4.中小学啦啦操教学更适于“翻转课堂”的开展。目前,我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集中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在中小学啦啦操教学中还尚未发现。由于中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储备、能力基础还不够强;同时啦啦操因其独有的教学特点,在中小学校园环境网络教学资源丰富便利,可见,中小学软硬件条件与翻转课堂顺利开展的要求相符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小学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二、中小学啦啦操教学“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
  1.课堂前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微视频的教学内容,收集教学素材、完成视频的教学设计。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制作微视频时应该注意:①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对动作的慢放、回放、循环播放等,使学生在开始阶段就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②图示及文字说明将技术动作的用力大小、运动轨迹具体形象的展示出来,使教学视频更加直观清晰。③视频时长应控制在15分钟以内。④设置在线答疑、讨论等环节,通过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与反馈情况,获取课前的学习效果并发现学生的存在问题。
  2.课中运动技能内化阶段。在课堂中,首先教师解决课前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布置课程任务,集体练习之后,初步了解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情况,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对学生的易犯错误进行把控,随时解决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技术动作之后,教师带领大家讨论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本课小结。
  3.课后反馈总结评价阶段。通过课堂网络平台收集学生课程学习的反馈情况,依据反馈问题适当调整教学方案,完善教学视频。翻转课堂的反馈阶段使得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按照原定计划的忠实执行过程,而是一个灵活的创生过程。通过课后反馈形式,不断解决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动态发展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三、中小学啦啦操教学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及实践
  1.实验整体设计。以史家实验学校二年级238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全国啦啦操校园示范套路为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9人,实验班按照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教学,每周2课时,连续8周,共16学时;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
  2.学生满意度调查。从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空间自由度、师生关系、自主探究与协作能力等四个维度,对学生学习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翻转课堂的满意度很高。在学习动机方面,76.8%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模式在啦啦操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与动机。在学习空间自由度方面,93.6%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模式使学习时间与空间更自由,学习时间与地点不受限制。在师生关系方面,95.3%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模式使得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明显加强。在自主探究与协作能力方面,86.4%的学生认为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显著增强,更喜欢与同学协作完成任务,同时动作创编能力也有所提升。   3.教學质量与教学效果调查。根据教学计划和内容,经过8周的教学实践,对对照班和实验班为期8周的理论知识(20%)、技术评定(50%)、身体素质成绩(20%)、平时成绩(10%)及综合评定进行比较,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5项指标的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说明,翻转课堂模式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节省了教师讲解示范时间,增加了学生技术练习及身体素质练习时间,提高了体育课程密度,也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
  四、结论与建议
  “翻转课堂”特别注重课程的创造品质与生成品质,强调课程应该是在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中动态生长的建构性课程。体育翻转课堂成为师生展现与创造体育技能的动态生成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活动。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们是否具备将结构化的知识转化成立体、真实的问题或任务,同时设计出合理的技术指导方案;从学生的练习与反馈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提升,这才是翻转课堂得以在中小学啦啦操教学推广普及的关键因素,也是今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46-51.
  Application of "Flip Classroom" in Cheerleading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ANG Liang,WANG He-xia,YIN Lu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Beijing 102249,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flipped classroom in cheerleading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ormation law of Cheerleading skills and the group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While forming a cooperative and integrated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teaching mode of flipping classroom makes up for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practice time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students'lack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flip classroom;cheerleading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teaching mode;curriculum refor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8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