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鸡兔同笼”听课中悟数学深度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仇圣国

  在数学学习中,浅层化的概念解读,学生是无法深切体会数学中的思想的,更无法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内化,必然会影响到学生数学解题思维的发展。探索深度学习,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着手?对于“鸡兔同笼”问题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多次出现。某次听课,课始,执教老师提出“鸡兔同笼”问题时,让学生去回顾解题方法是什么?很多学生感到陌生,在追问学生后,学生均表示“想不起来了”。这些看似“我听懂了”“我理解了”,但却“我想不起来了”的表述,实则是学生浅层学习的真实写照。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强调深度学习,要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就要走出浅层学习,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一、听课中挖掘执教老师的教学思维
  “鸡兔同笼”是古代数学的典型问题,从小学低年级、中年级直到高年级都有接触。在一次听课中,围绕“鸡兔同笼”问题的课堂教学思路,从学生的“忘记了”,再到“明白了”,整个过程,执教老师通过亲自引导、示范和反馈,向我们展示了一堂贯穿深度学习的教法策略。
  (一)学生“忘记了”,执教老师面对课堂窘境
  在课堂伊始,执教老师提问:鸡兔共有7只,脚共有22只,问鸡、兔各几只?对于“鸡兔同笼”问题,学生早已学过,但在课堂上,当执教老师提出问题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沉默了。执教老师引导学生,回想过去是如何解读该题的,在某学生大胆的发言中,其思路如下:7×2=14(只);22-14=8(只);4-2=2(只);8÷2=4(只);7-4=3(只)。当问及8÷2=4(只)代表是鸡的数,还是兔的数时,学生的思维卡壳了。执教老师鼓励了学生的解题方法,但却反映了课堂的事实,学生并未真正搞明白“鸡兔同笼”问题,或者说,对于解题方法的应用,还处于浅层理解上。更严重的是,对于课堂上的多数学生“沉默”的背后,折射出对该题的“一知半解”。很多学生表示“忘记了”,说明在当时的教学中,学生仅仅是记住了解法,做到了解题结果的正确,没有失分,但对于该题的意义、内涵,并未真正地掌握。
  (二)挖掘教法要点,让学生真正理解
  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探析,不能停留在单一解法的照搬、照用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题意,真正懂得并运用不同的解法来解题。孤立的、浅层的教学,难以让学生对数学问题形成深刻的建构,更是无意义的教学。在对该题的求解方法上,执教老师呈现了多种解法。第一种,以假设法来解。将鸡、兔、脚作为三项,分别从鸡为7只、6只、5只、4只、3只、2只、1只等情形下,计算出兔的脚数,看两者之和,共计为22只时,鸡为3只,兔为4只。第二种为画图法,将圆圈代表鸡、兔的数量,分别进行画脚计数,凑出22只脚。第三种是方程法,列出未知数,求解出结果。第四种为上述的逻辑算法。在解“鸡兔同笼”问题时,关键要让学生去理解解题的要点。分析不同的解法,最直观的是画图法和假设法,让学生能够从一步步地尝试中,找准解题思路,体验解题过程。这些不同的解法,看似不同,实则具有内在关联性。教师要引领学生观察、品析、交流、探究,深化数学认知,让深度学习呈现出高阶思维的状态。
  二、在数学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
  (一)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体验深度学习的愉悦感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需要特定的学习情境,积极、活泼、自主的学习态度是增进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必要条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打造乐学、善学的学习情境,教师要从引领学生的参与学习性入手。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调动,才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才能够从学习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才能强化积极学习的心理。
  首先,师生间要有良性互动。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言语要幽默,要营造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进师生的情感共鸣。学生面对数学问题,借助于教师的激励,去展开思考,大胆发现、敢于质疑,善于合作,师生互动才是最良好的状态。
  其次,教师要引入挑战性“问题链”。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对话是必不可少的,而“问题链”是教学主线。教师要能够将数学知识转换为学生探究的问题,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去回忆、去思考、去分析、去合作。挑战性的学习问题,能够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能够增进学生从问题探究中获得成就感。
  再次,教师要把控学生的学习“情感”。课堂教学是有情的,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要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积极体验。如“现在你觉得该题难吗?”“现在,你会做了吗?”“刚才同学一交流,很快就明白了”。这些以情感来分享学习的经验,更能让学生内心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关注学生质疑批判,增进学生理性认知数学
  在学习过程中,思辨能力是重要的学习品质。面对数学,要敢于发问,勇于质疑,对数学问题,要保持批判精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发展。深度学习,建立在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引领学生从数学探究活动中,批判质疑,丰富和习得数学认知结构。数学知识点之间具有多元连接性,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单一讲法,更要从对数学算理的剖析及数学算法的质疑中,让学生理性的学习数学。如遇到学生疑惑点,要适时追问,对于做错的地方,要反问学生,当时是怎样理解的。以画图法为例,对于“鸡兔同笼”中,每个圆圈代表一个动物,如果都是鸡,则需要画两只脚,共计16只脚,脚的数目,与22相比是少了。说明还需要增加兔的数目,增加多少?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再者,对学生的不解,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出来。面对数学,要保持质疑精神。在“鸡兔同笼”中,教师让学生展开交流,提出各自的看法,总结不同的解法,谈一谈还有哪些问题。这种以疑为引,让学生从疑问中去批判思考。随后,延迟评价。对学生的想法,教师并不需要直接进行评价,通过延迟评价,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对不同的解法进行交流,哪种解法更有效。让学生展开经验分享,提高学生的数学批判意识。
  (三)突出知识的关联建构,提升学生高阶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习得往往是通过认知聯结起来,逐渐建构成知识体系。同样,数学知识的学习,也需要从不断的积累、获取中慢慢建构。数学概念、数学运算、数学图式等信息,并非是静止的、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教师要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梳理,将之整合起来,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鸡兔同笼”问题探究中,不同解法,看似视角不同,但却都是揭示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把握知识的精准切入,让学生能够联系自我经验,从观察、实践、操作中辨析和判断,在“画”与“算”之间,逐渐抓住“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实现知识的关联建构。
  深度学习,对学生而言,除了关注显性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隐性思想、方法、策略的融入。教师要充分依托数学活动,鼓励学生间的交流、探究,从数学课堂体验到有温度、有深度的学习情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9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