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时压缩背景下矿物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矿物岩石学是海洋科学(海洋地质方向)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内容繁多、理论抽象、学习难度较大。尤其是在当今大学课程学时普遍被压缩的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精髓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近年来,课题组对该课程的教学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时压缩;矿物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6-0063-03
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优化,学时减少已成为各本科专业的普遍现象[1]。学时减少直接反映在每门专业课程学分的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任课教师教学的难度,给高校的高品质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教育部再三强调大学要重视本科教学,以“本”为本。因此,如何在学时压缩的情况下保证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矿物岩石学是广东海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海洋科学(海洋地质方向)专业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与本专业方向的很多课程都有广泛的联系。该课程由结晶学、矿物学以及岩石学三部分内容组成[2-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可基本掌握该课程三部分内容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肉眼观察和鉴定常见矿物和岩石的基本技能, 理解矿物的成分、结构、形态、性质、成因、产状、用途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及其与矿产和工程等的关系。通过学习,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矿物岩石学研究和工作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野外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由于该课程内容繁多、理论抽象,学生们往往会感到枯燥难学,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精髓, 是任课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是海洋科学是我校三大博士点学科之一,肩负着建设高水平海洋大学的重任,其本科教学质量必然是重中之重。课题组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探索,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取舍,重视理论基础规律
我校矿物岩石学课程的总学时为64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课时40学时,实验课时24学时。相对本门课程丰富的教学内容,这些课时是非常少的。因此,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该课程体系和结构进行调整。由于海洋科学(海洋地质方向)专业学生以掌握矿物学和岩石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我们因此对比较抽象的结晶学内容做了大幅度的删减。结晶学部分主要介绍几何结晶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晶体及其性质、晶体的对称和定向、晶体的单形和聚形以及晶体的规则连生等与矿物学密切相关的基本内容,而对晶体的生长理论、群论基础等内容不做具体要求,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自学。矿物学部分主要介绍矿物的总论,重点介绍矿物的化学成分、矿物的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以及矿物的成因、分类和命名。对于各论部分先重点介绍各大类矿物的基本特征,然后分别以少数常见矿物为例,详细介绍其具体特征,并让学生掌握学习矿物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岩石学部分则实行总论和各论并重,但将重点放在岩浆岩和沉积岩上,对变质岩只做简单介绍。先总体介绍各类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分类和命名、成因和演化等内容,然后具体介绍各类岩石中常见岩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定特点,及时总结各类岩石之间的变化规律,使学生能掌握其基本规律,并能进行基本的描述和成因分析。该课程理论课具体内容安排见表1。
二、丰富教学手段,重视学生学习体验
一味地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如何能一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很多教师都面临的问题。笔者曾经赴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JCU)交流学习科研和教学技能,亲身参与了该大学的课堂教学。令笔者感触比较深的是其丰富的教学模式(面对面教学、翻转课堂、网络课堂和野外实践,等等)。该大学专业课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是面对面教学模式(F2F)[4-5],具体模式一般是上午上两个小时的理论课,当天下午上三个小时跟理论课相对应的实验课,理论和实验课时比例为2:3。学生必须参加下午的实验课,但是上午的理论课可以请假,因为学校很多教室具有录像功能,理论课录下来之后会放到网上,学生可以在網上学习理论课。该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实验课紧随理论课,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并且会让学生产生认真学习理论课的紧迫性;实验课时更多,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借鉴国外经验,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改进了矿物岩石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安排。由于我国大学(包括我校)的课程普遍较多,一天的上下午只安排一门课程教学非常困难。因此,笔者尽量将理论课和对应的实验课安排在同一周上课。考虑到本门课程实验课时偏少,笔者专门配了一套比实验室标本要小很多的小版矿物岩石标本,方便携带到教室,在讲授矿物或岩石知识时,就拿出对应的矿物或岩石标本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用PPT多媒体课件辅以精美的图片和视频,偶尔进行课堂提问,时刻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室内实验与室外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技能培养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是矿物岩石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室内实验教学,首先教师采用偏光显微镜、计算机、摄像头、投影仪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讲解一到两种岩石或矿物标本(实际上课过程中,矿物学实验和岩石学实验是分开上的)的基本特点和鉴定特征,让学生初步理解怎么去观察和描述矿物和岩石标本。教师讲解过后,以小组为单位,再让学生自主地观察和描述各种岩矿石标本,并鼓励他们充分讨论。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离实验课程结束还剩30分钟的时候,随机抽取3~4块未命名的岩矿石标本,让学生观察判断,然后按照广东海洋大学实验报告的格式撰写完整的岩矿鉴定报告。教师要及时批改实验报告,下次上课时集中指出描述不当的地方以供学生进一步改进。这样的实验教学安排,既补充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同时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整堂实验课都处于紧张学习状态,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 由于实验课时总体偏少,想要在室内实验课上让学生完全掌握课程要求的基本技能非常困难。因此,延伸第二课程,开展室外实践就非常有必要。教師可提前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石材和周边的自然条件,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分组完成。比如把“湖光岩矿物岩石学基本特征”“校内石材考察”“硇洲岛矿物岩石学基本特征”“我家乡的石头”等课题供学生自主选择。对于学生们提交的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并将作业成绩计入最终考核成绩。
四、完善考核制度,保障教学效果
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因此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是保障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考虑到矿物岩石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验学时所占比重不低的实际情况,我们制订了以下的考核内容: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情况、课堂表现和课后理论作业成绩,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和野外实践报告(即课后实践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难度参考历年考研真题)。这样的安排,突出了实验成绩的比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对矿物岩石标本进行观测、鉴定和描述的能力,避免了学生不重视实验、机械学习课本知识的毛病。
五、结束语
笔者2015年开始担任我校矿物岩石学课程的主讲教师,经过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该门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好评,不时会吸引跨专业学生前来听课。学生对笔者的教学评分高达93分,位列我校海洋科学系教师(共约50名任课教师)排名前三。另外,海洋科学行业属于艰苦行业,并且我国海洋科学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这些负面消息难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在授课之余,会经常给学生讲解历届学生成功考研和就业的例子,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时常以亲身经历来引导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学习和就业。
[ 参 考 文 献 ]
[1] 梁建坤,于净,翟菲,等.在学时压缩的情况下保证基础课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3):16.
[2] 赵珊茸.结晶学及矿物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肖渊甫,郑荣才,邓江红.岩石学简明教程(第四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7.
[4] 董丽.基于“MOOCs+面对面课堂”模式的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6):37-39.
[5] 刘靖.高职院校面对面(F2F)模式下的协同教学方法探讨[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157-158.
[责任编辑:钟 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2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