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课程教学法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尹志强

  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宏观课程微观、三大板块和参与式学习三大特征,其运行方式集中表现为独特的教学模型,又由系统设计“三剑客”,即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和课堂学习任务单,把教学模型转化为教学现实。这使得微课程教学法有了“设计决定学习质量”的力量。
  2019年4月1日,笔者的“三剑客”经遴选获得在微课程教学法实践共同体首次汇课活动中开课的机会,课题为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这是笔者首次尝试微课程教学法,获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下面以《中东》为例,分享从事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与实践操作的感悟。
  ● 教材处理
  《中东》是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的第一节,笔者认为,在经过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后,结合区域地理中认识地区的课程标准和实施与评价建议,将学习内容重新整合为课前与课堂两个学习阶段是理想的选择。
  课前学习阶段:了解该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分析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掌握该区域主要的自然资源,描述当地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课堂学习阶段:基于课前对该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了解,结合生活实际,在同伴互助、头脑风暴中激发灵感,迸发创意,完成创造性学习;通过展示、自评和互评,深化对区域的完整的认识,发展条理清晰地表达想法的能力,养成团队合作的习惯,善于从集体中汲取智慧以及获得学习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完成知识内化。
  ● 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
  1.提炼达成目标
  达成目标是指学习应该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认知标准。微课程教学法要求,提炼达成目标必须满足“三要素”(达成条件、目标行为、目标内容)和“负面清单”的要求,做到具体、精准,让所有学生一看目标就知道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样学。为此,教师必须真正吃透教材。
  由于地理学科容量大、呈现方式多、涉猎范围广,吃透教材的最好方法就是对学习内容做分层解构。依据课程标准,笔者对教材做分层解构后提炼出以下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观看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达到:①了解中东的位置与范围;②了解中东石油分布及其外运的方向和路线;③理解中东地区水资源匮乏的原因;④了解中东地区多元的宗教文化特点。
  2.学习任务设计
  微课程教学法强调,学习任务必须与达成目标匹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与策略,使所有的学生都会自主学习,并且只要完成任务有质量就一定能达成学习目标。据此,笔者设计如下问题串式的学习任务:①两洋三洲五海是指哪些地理事物?②中东地区石油分布在哪里?③主要的产油国有哪些?④石油通过海洋运输到哪些地区?⑤中东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有何特点?⑥中东地区的居民大都信奉哪些宗教?
  3.支持策略与方法
  学习任务设计完成之后,笔者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与资源的支持,形成“双保险”学习链。在“课堂学习形式预告”一栏中,笔者做了如下预告:①战前集训争头筹;②战前谋划最智慧;③冲锋陷阵最英勇;④战后总结最睿智。课堂学习形式预告既是对学生学习知情权的尊重,又让学生发现课堂里没有教师来讲课,要参与课堂学习就必须完成好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此外,以学生喜欢的语言叙述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充满向往。
  ● 配套学习资源的开发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他们喜闻乐见的《小优系列旅游课堂》视频。该视频兼顾趣味性和知识性,观看时可进可退,方便学生按需观看。笔者要求学生先看达成目标再看学习任务,根据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选择观看配套学习资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事优质高效的自主学习,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 课堂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1.目标与方法的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笔者在课堂学习任务单中,设计了三个方面的达成目标:①熟悉中东石油外运路线,及其沿途可能看到的自然带;②理解中东地区成为热点的原因;③通过同伴互助,发展合作交流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习任务的设计
  设计课堂学习任务的关键是微项目学习的策划。根据该课时学习内容和时下流行的游戏,又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笔者设计的微项目学习的主题是“绝地求生之征战中东”。
  《绝地求生》这款游戏在实战过程中要考虑一定的策略,同样,“绝地求生之征战中东”也要考虑到动力、补给、战术、策略等内容,学生只有通过系统化的思考,把知识与经验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知识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为此,笔者创设情境:所有学生化身特战队员,接到索马里海盗袭击我国商船、杀害我国同胞的消息,要求派遣特战队员前去支援,迅速救出人质、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
  (1)战前集训(检测与进阶)
  通过填图的形式,熟悉中东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了解中东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紧缺资源,分析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原因。内容涉及中东地区重要的海峡和海洋,并且需要综合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区域的四大方面。
  预设学生先独立完成任务,用时5分钟。然后,通过2分钟“对一对、议一议、改一改”的协作评价,促进小组整体完成学习任务。最后,选择一组交流,其他组评价。经组长统计,大部分学生正确率达100%。综合分析部分,学生能通过知识框架图等形式呈现分析结果,但是用时超过预设。教师在巡查时发现学生对地图不够熟悉,以致用时较长,对地图不不能熟悉的原因是于平时练习以选择为主,缺乏必要的读图训练。
  (2)战前谋划(协作探究)
  该阶段主要分成三个步骤:
  ①排兵布阵。为了更好地营救人质,剿灭海盗,需要预测海盗可能逃窜的区域,提前派兵把守,并在相应的军事地图中标注。该环节主要考验学生对中东地区位置的把握,哪些地點可以通过其他海域,哪些地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②“粮草供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追击过程中为防止动力系统和供水系统故障,需提前了解中东主要的能源供给点和水源补给点。该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对中东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地区和产油国的认识,以及运用中东地区水资源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追击残敌。经过激战仍有部分海盗逃跑,根据预测有三个方向,要求学生梳理追击过程中将遇到的地理状况,考查学生对世界区域范围内重要交通要道的认识。
  课堂上,学生根据军事地图和作战任务完成战前谋划。此处预设15分钟完成,但由于是开放性问题,学生在排兵布阵和“粮草供给”的时候选择的点也有所差异,共性部分都选择了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特别优秀的学生还提出可以选择埃及的纳赛尔水库以及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在追击残敌部分,敌人共有三个逃窜方向,学生通过军事地图预测逃窜路线并写出可能经过的海洋、海峡和运河。
  (3)冲锋陷阵(学生展示)
  冲锋陷阵环节着重展示学生预测敌人逃窜方向所经过的路线和学生的思考。
  A组提出由亚丁湾逃往欧洲西部需经过阿拉伯海、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A组学生话音刚落,C组就提出质疑:“如果沿此路线逃亡,说明海盗迷路了!”并指出:“从亚丁湾逃往欧洲西部不可能经过加勒比海,应该经过好望角到达大西洋,最后才有可能逃到欧洲西部。”A组学生再次仔细阅读地图后,表示接受C组的建议,并向C组表示感谢。
  B组提出由亚丁湾逃往欧洲西部可以经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比斯开湾、英吉利海峡,甚至提到了沿途经过的海峡、运河,说明他们对地图已经很熟悉了。
  C组提出由亚丁湾逃往东亚可以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经过马六甲海峡时还能看到椰风雨林。他们发现经过马六甲海峡时可能看到椰风雨林,认为马六甲海峡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会给追击残敌的任务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应该与东南亚友好国家合作,共同消灭海盗。
  D组学生对C组的方案提出质疑,认为经过南海到达东亚属于自投罗网,创造性地提出通过北极航道到达东亚,北极航道航程短,省时省力。
  E组学生提出可以通过南美洲南端的德雷克海峡到达北美洲,这也是从地图中可以看到的航线。但是,C组有学生提出:“德雷克海峡地处咆哮西风带,环境恶劣,同时航线较长,补给困难,不是自取灭亡吗?”对此,E组同学解释道:“从事海盗这个职业本来就是‘活在刀尖上’的,恶劣的环境对追击方也造成困难,选择德雷克海峡说不定就会有一线生存的机会。”
  现场各组学生分享认识成果,认真倾听其他组的陈述,积极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之道。学生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只要能创设让他们发展认知、发展思维、发展表达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 教学反思
  作为微课程教学法的初学者,尤其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出现瓶颈的状态下,经过这次汇报课,笔者收获颇多,其中有三点感受最深:①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微课程教学法则倡导让学生用学科知识在真实情境或模拟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形式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地理、感受地理,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微课程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知识,促进综合能力发展,最终体验学习的成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③学习的过程评价更加丰满。互评环节参考评价表,学生从完整度、美观度、知识性等角度分析得头头是道,一针见血。
  “学什么,会什么”,这是微课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理念,你只有当在实践之后,才會真正体悟其中的奥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62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