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中职旅游心理学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钱文彦

   摘 要:在中职旅游心理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旅游服务能力。文章以导游服务心理为例,引入相关导游服务技能,并以典型的工作任务来引领本课教学。教学实践表明,基于任务驱动法能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心理学;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G4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8-0064-02
  “旅游心理学”是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依托“旅游心理学”课程,以导游服务心理为例,通过“任务导入、任务实施、任务提升、总结评价”等课程活动设计,在对教材深入挖掘和处理的基础上,引入导游业务相关服务技能,创设任务情境,以典型工作任务来引领本课教学,通过任务的解决让学生建构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养,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中职旅游心理学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在旅游管理专业二年级开设此课程,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专业相关专业课程和旅游心理学中有关旅游者心理等相关知识,对客人的一般心理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但因为实践经验不足和未掌握系统的旅游服务心理知识,学生缺乏相应的服务能力。而且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控能力较差,好动不好静,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服务意识也较为淡薄。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描述旅游者的一般心理需求,并能够根据旅游者的一般心理需求描述相应的服务措施。能力目标:学生具有分析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一般心理需求的基本能力,学生能根据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一般心理需求进行相应服务的能力。素质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养成团队协作能力,树立良好的导游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服务观。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根据旅游者的一般心理做好导游服务工作。通过对重点的掌握,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做好导游服务工作。通过突破难点,学生能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4.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任务综合了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5.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任务以学生旅游服务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旅游服务心理知识探究为辅线,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学习过程,围绕工作任务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课堂探究。在探究过程中,采用服务PK、教师展示、模拟表演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交流、探索、发展的平台,促进学生建构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养。
   二、中职旅游心理学教学过程
   1.任务准备
   课前,教师为学生设置了两个旅游团到丹阳市参观旅游,由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负责接待这样一个工作任务。同时,教师根据导游服务流程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将相关学习资源上传到泛雅学习平台,通过微信群发布课前任务。在对丹阳市景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各小组学生又进行了资料的整理和接待任务的模拟训练。整个任务准备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让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實践、思考、运用、解决的学习体系。教师在此过程中除了进行必要指导外,还要进行检查、控制和评价。
   2.课堂教学
   课堂整体教学设计以任务导入来激趣导思,以任务实施来探究新知、锻炼能力进而解决重点,以任务提升来提升能力进而突破难点,以评价总结来激励和概括,以任务拓展来巩固和反馈。(1)任务导入。教学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先播放了一段视频——《如此导游》,并通过问题设疑来引发学生思考,以达到激趣导思的效果。接下来,各小组学生代表上台交流他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导游服务心理典型案例,将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从而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欲望。(2)任务实施。从导游服务流程出发,将工作任务分成接站、旅途、景点导游以及购物服务心理探究四个子任务,并分别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进行知识探究和能力锻炼。在子任务1接站服务心理探究中,通过“创-探-比-评-展-探”,实现了从兴趣激化到能力转化再到知识内化的动态生成过程。在点评时,教师以问题和富于启发性的语言层层设疑、步步引导学生探究出导游服务两个注意事项:一是导游的语言要灵活、幽默、富于联想,二是要因人因地制宜灵活进行导游。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接下来的旅途、景点导游以及购物服务心理三个子任务探究中,学生分别通过“创设情境-心理探究-服务PK-点评与探究”方式,实现了从激发兴趣、探究知识到形成能力、提升素养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解决了如何根据旅游者的一般心理做好导游服务工作这一教学重点。(3)任务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能力,教师设置了任务提升环节,并通过“创-议-演-评”来突破本课难点。教师创设了青年团中有两位游客经常迟到的情境,接着由学生分组讨论以提出解决方案,然后由学生来模拟表演。在接下来的模拟演练中,由教师来扮演“导游”,通过富于技巧的处理方式充分体现了导游的灵活性以及“宾客至上,服务至上”的宗旨。这种处理方式与教师参与表演,不仅使整个课堂氛围再次达到高潮,而且学生从三次模拟表演的对比中对如何灵活导游这一教学难点和体现良好的服务意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实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4)评价总结。在评价总结中,首先通过选举产生了“最佳导游员”和“最佳服务组”。这样,借助竞争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接下来,由学生对本课教学重、难点进行总结和梳理,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
   3.任务拓展
   课后,通过送站服务心理探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通过导游形象设计来提升职业形象,从而体现任务的多角度。
   三、中职旅游心理学教学评价
   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任务准备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组织合作、收集信息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查和指导,实现了评价的检查功能。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协作、工作成效等方面展开评价,实现了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在任务拓展阶段,教师通过任务完成情况及反思调查,实现了评价的反馈功能。
   四、教学反思
   本课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任务情境,融“教、学、做、评”为一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任务接待的整个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课堂气氛上来说,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课堂气氛融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非常高涨,他们甚至能在小组讨论和模拟演练过程中相互激发出很多好的创意,体现出很好的服务意识。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能力,取得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任务教学法在保持深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在“旅游心理学”教学改革中,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教学实践来不断提升教师组织任务教学的能力,并加深教师对任务教学法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海燕.高职《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河北职业教育,2018(04).
  [2]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07).
  [3]马玉梅.解析任务驱动法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6(06).
  [4]杨洪雪.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特点及过程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68777.htm